道德楷模的时代价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楷模论文,道德论文,价值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道德楷模是一定社会道德的人格化,具有社会肯定性和主导性。他们的思想行为和感人事迹承栽着一定社会主流道德的价值取向,体现着一定社会所要求的人生观。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社会主义道德楷模的示范和激励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运用典型的人格来教育人,运用动人的事例来影响人,能够使人们在受榜样范例的感染中认同一定社会道德的原则、基本要求和行为规范。
★社会主义道德楷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人格化,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模范践行者。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永远不变的是社会主义道德楷模精神。在新中国健康成长的每一历史阶段,都有千千万万道德楷模的礼赞,都矗立着道德楷模精神的丰碑。
★社会主义道德楷模体现了当今中国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伦理精神,引领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好风尚。
2006年初,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评选揭晓。歌唱演员丛飞、农民工魏青刚、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乡村卫生员李春燕、青年大学生洪战辉、留守北大荒的上海知青陈健、残疾人舞蹈演员邰丽华、二炮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邮递员王顺友、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成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青藏铁路建设者获得“感动中国——2005年度特别奖”。感动广袤厚重的中国大地,震撼亿万人民的理性心灵,靠的是十位普通人物的道德人格魅力。“感动中国”人物的个人力量固然有限,但他们的先进事迹体现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统一,彰显着由英勇、无畏、创新、诚信、关爱、忘我精神凝聚而成的新时代道德楷模品质。这种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一旦与急迫需要感动的对象相吻合。就必然会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 “感动中国”人物昭示着一种客观事实:实施“十一五”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呼唤道德楷模精神。因此,正确理解道德楷模的实质及其作用,尤其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楷模的崇高精神及其时代价值,意义重要而深远。
承载社会主流道德的价值取向
道德是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它依赖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制约、规范人的思想行为,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升华人的精神境界。道德功能和作用的发挥,须通过道德教育的途径。道德教育是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内化为人们的道德信念以驱使人们实践德行的必要条件。
在道德教育中,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这是因为:首先,道德榜样或楷模是一定社会道德的人格化,具有直观性、形象性,能够增强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实效性。道德榜样存在于社会现实之中,是有理性、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个人或群体,他们的思想行为和感人事迹承载着一定社会主流道德的价值取向,体现着一定社会所要求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运用典型的人格来教育人,运用动人的事例来影响人。能够使人们与道德榜样产生情感共鸣,在目睹榜样的行为中获得道德启迪,在受榜样范例的感染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认同一定社会道德的原则、基本要求和行为规范。其次,道德榜样是一定社会道德评价的标尺,具有社会肯定性和主导性,能够激励人们仿效榜样,在社会生活中实践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任何社会的道德榜样都是一定社会道德的模范履行者,因而都会受到社会的推崇和表彰。道德榜样为社会所尊崇爱戴的效应,能够使人们按照主导的社会评价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价,激励人们追求崇高、积极向上,不断升华自身的道德境界。当人们认识到自己的思想行为符合主导的社会评价标准时,就会产生自尊、体面的心理感受,就会感到自豪和光荣,就会增强扬善行善的信念和意志力;反之。就会产生自责、内疚的心理感受,就会感到恐惧和羞耻。从而自觉地摒弃恶念,抵制恶行。
古今中外的许多政治家和思想家都非常重视道德榜样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在中国历史上,几乎历代统治阶级都强调道德示范、道德教化的力量,以此理顺社会各种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其统治阶级的地位。他们按照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道德要求和道德准则,树道德榜样,立道德典型,以教化百姓恪守统治阶级的道德。早在周朝,周公就把作为周先王的文王和武王树为最高的道德楷模。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每一时期、每一地方都不乏封建阶级竭力赞美和吹捧的忠臣义士、孝子贤孙和节妇烈女。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依靠道德榜样、道德典型的示范作用,把一定的道德内化为人们的信念、行为和习惯,是人类社会道德教育惯用的方法。也是道德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
社会主义时代主旋律的最强音
社会主义的道德楷模或榜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人格化,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道德要求的社会主义道德的模范践行者。社会主义道德楷模的优秀道德品格和崇高精神与他们为祖国和人民的卓越贡献结合在一起,铸就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展现了社会主义新人的一代风采。
高度重视社会主义道德楷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示范作用,是我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优势。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就代表党中央赞誉全国所有的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称赞他们是“全中华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向他们学习。邓小平号召广大干群向模范人物学习,“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强调指出:“要在全社会始终倡导和保持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尚,让先进人物的崇高精神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的一大批先进集体、先进人物是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榜样。他们的感人事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赞誉,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学习楷模:他们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要求,成为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重要精神动力。新中国成立之初,闻名全国的“孟泰精神”,树立了工人阶级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高尚情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铁人王进喜的模范事迹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雷锋的英雄事迹体现了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改革开放后,孔繁森、蒋筑英、徐虎、李素丽等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懈奋斗的时代精神。在新中国健康成长的每一历史阶段,都有千千万万道德楷模的礼赞,都矗立着道德楷模精神的丰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每一巨大成就,无不铭刻着千千万万道德楷模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无不闪烁着道德楷模精神的时代光辉。
时代在变化,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在不断更新,社会主义道德楷模的观念、形象和特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但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永远不变的是社会主义道德楷模精神。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代又一代先进模范人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动人赞歌,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崇高品格,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风貌。”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道德楷模精神的实质和特征。这种伟大而又崇高的道德楷模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和时代要求的统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客观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中华民族成就伟业、繁荣富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思想保障,它将生生不息,与时代同辉,永远是时代主旋律的最强音。
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替代的价值
今天,我国人民正奋进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新形势新任务呼唤“感动中国”人物的出现,呼唤社会主义道德楷模精神的发扬光大。
社会主义道德楷模体现了当今中国社会的主导价值。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变革过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大量涌现,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错、相互激荡。面对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情况,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在社会转型时期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导向,必须正确地处理价值观念多样存在与价值观一元主导之间的关系,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社会主导价值观,明辨是非善恶,激浊扬清,把各种错误价值观念的发生及其对人们思想的影响限制在最低的限度。道德楷模体现了为祖国、为人民甘于奉献、不计个人得失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导向,他们的示范作用,有利于激发广大干群集体主义的荣誉感,有利于激励人们正确地处理义与利、奉献与索取、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把个人的生活实践和理想追求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社会主义道德楷模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伦理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伟大而又艰辛的事业。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把宏伟的蓝图化为美好的现实。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艰苦奋斗,需要我们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支撑和思想道德保障。社会主义道德楷模凝聚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伦理精神。他们的示范作用能够鼓舞人们发扬风格,为国分忧,正确地处理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能够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图强、不怕困难、不避艰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社会主义道德楷模引领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好风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种治国的社会理想和战略举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里所说的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之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坚持的基本道德规范。道德楷模体现了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他们的示范作用,能够激励广大群众互相帮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有利于形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好风尚。
现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正在向纵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在这一关键时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道德楷模的示范和激励作用,对于保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历史的实践证明,成熟、规范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一定的道德和法律规范来约束市场主体的行为。我们实行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其得以支撑的道德力量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人民群众遵循了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就能够正确地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竞争与协作、效率与公平等关系,形成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就能够把市场经济自身带有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程度。因此,社会主义道德楷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胡锦涛同志最近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我们只有始终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形成扬善抑恶、褒荣贬耻的时代新风。才能使社会主义道德楷模精神代代相传,永葆生机,才能确保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