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不仅符合道路施工的基本要求,同时也使得道路工程的质量有了良好的保障,因此其得以广泛应用。本文基于市政道路工程的背景下,对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进行简述,并分析其在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重心。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1 混凝土路面的构成分析
混凝土路面包括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纤维混凝土和混凝土小块铺砌等面层板和基层所组成的路面。现阶段在道路工程施工中最常见混凝土路面类型就是素混凝土路面,也被叫做混凝土路面,也就是只在接缝区、局部范围边缘及角隅配筋的混凝土路面。在我国所选用的大多都是常规混凝土路面,这种混凝土路面特点有抗冲击、抗冻、抗裂等,这些特点对路面使用周期的延长及路面截面厚度的降低具有重要作用。
2 影响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因素
2.1 路基方面的影响因素
一些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由于工程造价低,路基是软基或弹性较大的软弱土路基,路基的弯沉值较大。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将路基铺筑铲平后没有进行压实作业,而是直接加铺水稳层后浇筑混凝土,还有的在加宽路基的过程中,对基底填料没有做任何特殊处理,立即回填土,这些都导致路基没有被压实,存在严重质量隐患,因此,路基的压实程度是决定混凝土路面质量的关键。
2.2 道路基层材料的影响因素
由于基层材料具有强度差、级配差、含泥量大的特点,因此,如果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比例进行水稳混合料配比,或是拌和不均匀,基层材料密实度不够、弯沉值较大等都会影响到路面施工质量。
2.3 桥涵台背回填施工影响因素
在进行桥涵台背的回填施工时,如果回填施工进行不当,在桥台台背与路基、基层相接处会出现路基、基层下沉现象。
2.4 车辆超限运输的影响因素
“超限运输”是危害混凝土路面质量的主要因素,该病害对道路、桥梁造成重大危害,严重缩短道路、桥梁的正常使用寿命。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测算,一条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的道路,如果行驶车辆超限达到100%,那么其实际使用年限仅为设计使用年限的10%左右,即实际使用年限仅为1.5~2年,更何况许多城市道路的超限都在100%以上,有的车辆甚至超限高达500%以上。
3 影响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材料因素
3.1 粗集料
选取粗集料时,要对石料硬度、含泥砂比例和石料粒径有着全面把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物理要求方面,要选用硬度较高、石料半径小于20mm、泥沙比例小于1%、强度在3级以上的碎石料;在化学要求方面,硫酸盐和硫化物的含量不能超过1%,从而满足规定比例、清洁程度、耐用性和强度的要求。在挑选石料时,一定要提前对石料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分析,较为全面地了解与掌握其性能,明确石料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3.2 水
水中含有化学物质对于混凝土性能有着直接影响。用于混凝土拌合、集料清洗以及养生的水不能含有有机物、盐、碱、酸、油等物质。盐碱地、受海水侵蚀的以及浑浊的河沟水因为含有较多的无机盐,不能用于混凝土施工,而饮用水可以。
3.3 细集料
每一批进场前,都要严格检查产品级配是否合乎要求,同时进行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的分析与检测,不合格的坚决不能进场,防止不合格的投入使用从而影响工程质量。
3.4 钢筋
无论建设何种建筑物或道路,钢筋都是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钢筋的质量有好有坏,对于选用的钢筋既要查看出厂合格证明,也要进行性能测试。发现不合格的钢筋,应立即停止使用,以保障路面质量,对使用的钢筋必须经常进行测试和检验。
4 影响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施工工艺因素
4.1 道路底层标高和基层平整程度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对道路基层标高和基层的平整程度进行严格的施工控制,以保证道路面板的厚度均一。如果不能有效确保控制基层标高,那么道路面层的厚度就会因此出现厚薄不一的情况;而如果基层平整程度达不到要求,那么道路就会呈现高低不平的状况。基于以上原因,所以要对这两个因素实行严格管控。这需要施工方和监理方的共同努力,联合监督。以确保杜绝以上两种情况的发生。
4.2 路面混凝土配合比例
在施工前要对路面混凝土配合比例进行设计优化。在日常施工过程中,每天要进行 2次以上粗、细集料的含水试验,以此为基础并结合当天的气温、空气干燥程度进行投放水量的调节。碎石投放误差要控制在±3%以内,砂投放误差要控制在±2%以内。为此,混合前砂与碎石必须称重以保证混合比例精确度。
4.3 摊铺混凝土
模板安装正确,拉杆和传力杆正常是摊铺混凝土拌合物的必要前提。模板基层表面要保持清洁,并均匀洒上适量的水。要有专人负责混凝土卸料,使拌合物摊铺均匀。如果拌合物离析,应当迅速搅拌均匀,切忌加水。
4.4 振捣和整平饰面
混凝土拌合物摊铺均匀后,可以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棒、振动粱配合振捣成形。要严格按照先后顺序,有层次地进行振捣。先用插入式粗略振捣,插入式振捣以混凝土表面气泡和泥浆消失为准,每次振捣时间不低于30秒。振捣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碰到模板和里面的钢筋。然后用平板式全面振捣。全面振捣完毕后,再把混凝土整平振实。最后还要把振动梁放在模板侧边,振至混凝土表面砂浆平整均匀。
4.5 养生与切缝
通常情况下采用湿法养生,即使用草袋、麻袋、土工布、养生膜等对混凝土路面进行全面覆盖,覆盖物的底部要始终保持潮湿。养生过程一般持续14~2l天,前7天尤其重要。为降低因气温、空气湿度等因素导致的热胀冷缩带来的影响,混凝土道路都要进行切缝施工。切缝的选择时机非常关键,一般混凝土浇注完成后36~48小时为最适合切缝的时间。这时切缝不会破坏混凝土路面结构和最终强度。如果切缝时间过迟,一方面混凝土强度过高致使切缝困难;另一方面收缩容易产生细小裂缝,对最终强度产生负面影响。要保证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必须谨慎对待胀缝的切割。在施工时,要在胀缝两头做明显标志,防止发生错误切割,以保证行车的时候道路不会发生破裂现象。
结语
目前广泛应用的混凝土道路,具有优良的抗压性、防滑性、稳定性和耐用性,能适应外界的各种温度变化,属于高级路面。修建混凝土道路,对施工材料种类规格、施工设计方案、道路检测水平、施工人员技能水平、外界环境、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工程进度等等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剑锋.试论市政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管理[J].科学之友,2010,24:101+150.
论文作者:朱永兵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8
标签:混凝土论文; 路面论文; 道路论文; 路基论文; 基层论文; 钢筋论文; 因素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