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尉犁县妇幼保健院 新疆巴州 841500
摘要: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资料腹股沟复发疝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普外科收治的24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均为疝环充填式Rutkow术)进行治疗,总结手术操作要点,对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伤口疼痛、有无并发症、术后自主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再复发率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全部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65min,其中发生尿潴留的患者2例,阴囊积液2例。术后7-10出院,平均为8.5天,随访12-36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理想术式,规范的手术操作,合适的修补材料,在腹股沟复发疝手术中取得满意疗效。该方法不仅疗效显著,再发率低,而且安全性高、伤口小,疼痛轻,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行大力推广。
关键词:腹股沟疝疝;复发;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外疝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腹股沟疝发生率最高,占90%以上。目前,手术仍是唯一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手术所用的张力性缝合会造成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患者恢复慢、复发率高。1989年Lichtenstein首次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概念,近20年来,随着生物合成补片的不断发展,无张力疝修补术(the tension—free hernioplasty)已经成为国际上疝修补的新趋势。无张力疝修补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的技术,其具有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现已逐渐成为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首选方法。本文将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普外科收治的24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均为疝环充填式Rutkow术)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具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着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普外科收治的24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5-69岁,平均52岁。初诊腹股沟斜疝18例,直疝4例,滑疝2例。合并有慢性咳嗽6例,慢性便秘2例,前列腺增生2例。其中,新疝囊位于原内环处16例,向原疝环内口的边缘间隙突出,新疝囊位于海氏三角5例,由耻骨结节的上方薄弱处突出。患者均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前未发现手术禁忌证。
1.2手术材料
手术所用网塞补片为聚丙烯单丝编织而成,包括锥形网塞(Plug)和成形补片(Mesh),其不被机体吸收,组织相容性好,有一定抗感染的能力,在纤维蛋白凝胶作用下3-5分钟即可与组织粘合。
1.3手术过程
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术者:2-3人,切口选择:原切口,手术过程:按原切口切开瘢痕,依次切开腹壁各层,向上可见联合腱,向下可见腹股沟韧带,因部分患者已作张力性修补,故寻找疝囊时应仔细的分离进入腹股沟管,必要时可嘱患者用力咳嗽。腹股沟疝复发患者行再次手术时,其大部分已解剖结构不清,故疝囊寻找尤为关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找到疝囊后,将疝囊高位游离至颈部,疝囊较小时可不切开,如为斜疝则将疝囊推入内环口,而直疝则推入直疝三角。疝囊较大时部分切除或横断,待关闭残端后,将残端与填充物的尖部缝合,使其成为一个能容纳充填物的疝囊,修整后将填充物连同疝囊内翻置入内环口内,底边对齐内端口并与外腹横筋膜间断缝合予以固定。精索被游离后,展平补片于精索深面,其纵轴平行于腹股沟韧带,固定在腹横肌腱弓、联合腱、腹股沟韧带、髂耻束上,从而加强腹股沟管的后壁。手术过程中注意要保护精索、髂腹下神经以及髂腹股沟神经。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3天。
2结果
24例患者均为一期痊愈,手术时间45-90分钟,平均65分钟。术后6小时患者即开始下床活动,可以给予流质饮食,1天后便可进普食,术后2-3天体温均已恢复正常,平均住院8.5天。未出现切口感染或伤口液化现象,也未发现患者对补片有排异反应及腹股沟疝再复发等并发症。术后尿潴留的2例患者经留置导尿管后2-3天,予以热敷及帮助恢复自主排尿后治愈;术后阴囊积液2例患者经予以穿刺抽液后痊愈;随访6-12月后未见再复发。
3讨论
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将腹内斜肌下缘或者联合腱缝合在腹股沟韧上,缝合张力大,手术剥离范围大,损伤大,术后愈合时间较长,且局部疼痛较为剧烈,再复发率高。且对于合并有习惯性便秘,前列腺增生所致排尿困难以及慢性咳嗽者等可持续增加腹压的基础疾病者均传统疝修补术的禁忌证。当腹股沟疝经手术后再复发时,腹股沟区的正常组织结构被结缔组织甚至瘢痕组织所代替,局部解剖的层次不清。而传统手术分离相对广泛,需将邻近组织强行拉拢到一起后缝合,结缔组织或瘢痕组织再愈合时间长,缝合线的切割力及腹内压力的存在使传统术式徒于形式。在腹股沟管区组织已损害较重的情况下,修补更不易完成。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所需张力较小,又能全面修补腹股沟区域的腹膜前修补术,手术操作较简单,更易于被外科医师所掌握,尤其适用于基层的医院。其中,充填式疝修补术是一种利用锥形充填物填充疝环后缝合固定的术式。当腹内压升高时,其可使腹内压向四周扩散,降低腹压。同时将成形补片置于精索的后方,通过粘合周围组织加强腹股沟管的后壁,这一点也更符合人体的解剖结构,显著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及牵拉感,因此,多数患者在术后6 h左右就可以下床活动。更重要的是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大大降低术后腹股沟疝的再复发率。无张力疝修补术所用的聚丙烯单丝编织的网孔可与组织短时间内粘合固定,诱导成纤维细胞生长,促成纤维细胞进入网片内,形成类似“钢筋水泥”的结构,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局部组织,使其疝的再复发率大幅度降低。目前已有报道指出该术式的术后复发率<1%。本组24例患者痊愈后出院,经随访12-36个月后无1例复发。
经验总结,我们认为无张力疝修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具有:操作较为简单,伤口小,修补牢靠,所需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疼痛轻,恢复较快,并发症少,再复发率低,且可以早期下床活动,早日恢复工作,非常适合于复发性腹股沟疝的患者。所以我们认为,无张力疝修补术应作为腹股沟复发疝再修补手术的首选术式。
参考文献:
[1]唐健雄,陈革,黄磊,等上海地区腹股沟发病情况的初步流行病学调查上海:中华医学会第14届全国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集,2014:7071.
[2]唐健雄.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后复发与手术者的相关因素临床外科杂志,2016,14(11):686687.
[3]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腹股沟疝、股疝和腹壁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草案)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29(1):60.
[4]赵宝勤,刘广昕,刘现明,等复发腹股沟疝的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分析医药论坛杂志,2016,31(1):5759.
[5]马颂章.疝和腹壁外科的现状和展望.中华外科学会第二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成都,2015,(19).
论文作者:汤志刚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 》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腹股沟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术后论文; 修补术论文; 外科论文; 腹壁论文; 《健康世界 》2018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