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爱萍 曲丽荣
盐城协和医院 224001
【摘要】 目的对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结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在我院2010-2014年实施治疗的30例子宫腺肌患者,依照患者不同手术方式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开腹子宫腺肌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子宫腺肌瘤切除术,术后两组患者均口服米非司酮辅助治疗,对比两者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偏短,同时术中出血量显著偏少,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也显著偏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子宫腺肌患者实施腹腔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结合米非司酮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腹腔镜病灶切除术;米非司酮;子宫腺肌瘤
目前子宫腺肌尚无有效的根治性药物,子宫切除术在其临床治疗中为主要手段,但是目前随着人们生育需求的不断加大,病灶切除术结合药物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临床医师逐步尝试在腹腔镜下切除子宫腺肌瘤病灶[1-2]。笔者对2010-2014年本院住院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瘤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2014年本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原发性痛经8例,继发性痛经12例;4例未生育,16例有生育史;12例合并月经过多;年龄29~45岁;B超提示腺肌瘤最大直径为3.8~8.7 cm。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开腹子宫腺肌瘤切除术,n=15)和观察组(腹腔镜子宫腺肌瘤切除术,n=1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
(1)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患者取平卧位,为患者扎上止血带,在耻骨上3横指水平横切口逐层切开,探查子宫及双附件情况。以橡皮导尿管过两侧阔韧带无血管区环扎子宫峡行,以减少出血量。如切除时间超过30分钟,暂时将止血带松解1~2分钟,恢复子宫血液循环。自止血带上方将增厚柔韧的子宫浆肌层至内膜切开,不穿透内膜,在将浆膜及黏膜有效保留的基础上部分切除病灶,切除干净病灶后用1号可吸收线关闭切口,缝合子宫腔及浆膜层,缝合过程不留空腔。反复冲洗腹腔后关腹。
(2)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腺肌瘤切除术。患者取平卧位,患者盆腹腔探视采用德国STORZ电视腹腔镜,对患者的子宫和腺肌瘤大小及位置等基本情况详细记录。采用超声刀将患者腺肌瘤凸出位置切开,最大化的切除干净,同时保留患者的较多浆膜,同时,对向内膜层侵入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避免,不留死腔,以对术后血肿形成进行有效的预防。如果患者合并有盆腔内膜异位症、瘢痕粘连等,则必须分离,游离子宫后再给予患者腺肌瘤病灶切除术治疗。如果患者具有较大的盆腔粘连分离创面和较多的渗出,则在必要的情况下将盆腔引流管放置其中,手术过程中给予子宫解剖以充分重视,要认真细致地处理宫角、峡部病灶,对切除宫角部位腺肌病灶过程中对输卵管间质部造成损伤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避免,同时对切除峡部病灶过程中需要有效的避免对患者子宫血管造成损伤。在腹腔镜下对于病灶切除是否干净的判定方法为:子宫体积基本正常,创面组织弹性较好,通过肉眼观察没有发现明显病灶,之后即可以采用1-0级微乔线缝合创面,并将病灶标本实施病理检查。
1.3 米非司酮用药方法
在患者手术结束后一周之内,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口服米非司酮,一天一次,每次12.5 mg,连续3个月,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肝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患者临床数据实时统计学SPSS21.0处理,计数资料实施百分比表示,并对其实施χ2检验;计量资料实施(X±s)表示,并对其实施t检验。两组数据差异对比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表1)。
3 讨论
子宫腺肌病指在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是在患者子宫肌层中,随着周围肌层细胞代偿性而逐渐肥大出现增生情况,临床表现主要为月经量加大,月经期延长,并且还会出现加剧性痛经。在弥漫性和局限性子宫腺肌病治疗中全子宫切除是其临床主要方法[3]。而米非司酮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抗孕酮药物,与孕酮受体结合,抑制孕激素的活性,使卵巢黄体溶解,体内孕酮和雌二醇水平下降。并作用于下丘脑.垂体一卵巢轴,抑制FSH,LH分泌和阻止卵泡的发育,使异位内膜萎缩[4]。
研究表明,应用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短期疗效明显且安全。因此,笔者采用腹腔镜下切除病灶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瘤,疗效满意。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5],充分说明了腹腔镜下病灶切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瘤,疗效肯定,安全。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创了新的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切除术,腹腔镜的放大作用对辨别子宫腺肌瘤的界限以及以外的异位灶更加清晰,且微创、美观的特点更易于患者接受。采用腹腔镜切除病灶疗效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比较小,也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费用情况,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和向愈,而且复发率也明显降低。但是对于腺肌瘤体积较大、位置较深,镜下切除及缝合均较困难,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出血增多,甚至出现中转开腹可能。两种术式都有报导发生子宫切口裂开或缝合不严密发生术后出血可能,因此术后常规静滴垂体后叶素24h,以加强宫缩,降低残腔出血、血肿形成风险[6]。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望逐步代替传统开腹手术,成为主流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姜红叶,姚书忠,陈淑琴,等.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59例临床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10):788-790.
高瑾.子宫腺肌瘤局部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0):46-47.
冯晓,戴志远,孙静,等.107例子宫腺肌瘤局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4,41(1):75-76.
高虹.子宫腺肌症不同术式的临床效果和对卵巢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2704-2705.
吕嬿,冷金花,戴毅,等.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瘤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27(10):753-755.
李雷,冷金花.子宫腺肌病对生育影响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12):953-955.
论文作者:赵爱萍 曲丽荣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子宫论文; 病灶论文; 患者论文; 肌瘤论文; 腹腔论文; 切除术论文; 腹腔镜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