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报业的现状_新闻界论文

西方报业的现状_新闻界论文

西方新闻界现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闻界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初,美国有关传媒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当今美国人普遍不信任印刷和电子传媒。更糟糕的是,有一项报告中提到,71%的美国人认为新闻“妨碍解决问题”。人们不禁要问:西方新闻界到底怎么啦?

“新闻工作者是同外交官和政治家们坐在同一条急剧摇晃的船上。”美国《时代》杂志总编享利·A·格伦沃尔德这样写道:“新闻工作者也跟他们一样,在冷战结束时盼望出现一种新的世界秩序,但却发现了一场新的世界混乱。如果说,在当今剧烈动荡的环境中,制订和实施对外政策是困难的,那么搞新闻工作也同样如此。”

匆匆应对新的挑战

冷战结束以后,原来的两极世界不复存在,多元化的格局渐渐形成。世界在由两极向多极过渡的过程中,出现了此前少有的混乱局面,在过去几十年间一直颇为平静的地带,而今却战火纷飞,生灵涂炭。面对这一新的世界,新闻工作者不得不进入“历史背景的速成班”学习。“为了明了谁对谁做过什么事,什么时候和为什么,还有是谁首先干的,新闻工作者有许多课要补。”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前苏联和后来的前南斯拉夫四分五裂,由一个统一的国家分裂成十几个国家和几个国家。新的地理带来了一班新的人物。“正如国务院必须向这些自行建立的国家中的许多国家委派大使一样,新闻界必须派出记者。对于私营的出版商和广播商来说,财经拮据很严重,后勤问题也难以应付。许多新闻机构不得不匆匆忙忙派记者到这些地方走马观花地呆上几天或几星期,这通常有着陷入快速报道带来的表面性的危险。”

在新的背景下,一些报刊经不住经济拮据的冲击而纷纷偃旗下马。1992年1月,美国赫特公司与俄罗斯一家公司合办了一张报纸《我们》。这是一张双周彩色报纸,共有32个版,用俄文和英文出版,在美国、俄罗斯和其他前苏联共和国发行。该报办了两年多便由于经济原因而“暂时关闭”,因为俄罗斯“价格猛涨,新闻纸、印刷和发行价格上涨了500%”。西班牙的情况更为突出。首都马德里幸存的5家时事新闻性日报(1991年为8家)中,有两家日报面临严重困境;在另一个新闻事业发达的城市巴塞罗那,去年有两家日报被迫停刊。90年代初,西班牙相继有三家新的全国性日报问世,它们是《太阳报》、《独立报》、《光明报》。然而它们也只是昙花一现。创刊于1935年的《终极日报》曾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如今,它也面临着停刊的危险。该报原是由教会出资办的,在被教会卖掉之后,又先后被倒了三次手。尽管该报的300名员工努力工作,希望出现转机,但他们的工资还是被压缩了一半,过去正常的一些日常开支如今也不得不削减。《改革十六日报》是西班牙另一张全国性日报。去年,该报所属的改革十六报业集团困难以承受这份报纸所积压的债务,而将报纸卖给了它的主要债权人——西班牙中央银行。为了使这张日报起死回生,中央银行只得解雇500名员工中的137名,其中包括37名记者。然而,即使如此,前景也不见乐观。

传媒竞争亦无情

在当今电子信息时代,新闻竞争更为激烈。在这方面,路透社可谓先发制人,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路透社起先是作为新闻通讯社成长起来的,但它的业务范围早已有所扩展。它通过全球通讯网向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提供的信息虽只占整个营业额的7%,而信贷机构、有价证券公司和其他金融服务机构早已成了它最重要的用户。自80年代电子设备进入银行以来,路透社便源源不断地向国际金融市场提供有关数据,它的营业额在10年中增加了700%。同时,路透社拥有自己的控股公司,并常常使它的竞争对手感到很恼火。美国的诸家经济新闻发布机构和美联社等自然紧追不舍。比如,布卢姆伯格经济新闻社自1989年以来的市场占有份额从5%提高到15%,1993年的营业额达到近4亿美元。在激烈的竞争面前,路透社不甘示弱。它在一年的时间内,从全球购进了25家公司的股份,有的则是把它们完全吞并。比如,在英国,它购进了独立电视新闻公司的部分股份和该国两个最有吸引力的电台的经营许可权;在保加利亚,它参股于当地最大的出版社;在日本,路透社总裁乔布同最富于传统的《每日新闻》报业托拉斯合作;在拉丁美洲,它同电信世界共同建立一条卫星频道,它还将向西班牙和美国提供新闻;在欧洲,路透社在去年6月间为金融市场推出了自己的电视。与此同时,路透社还充当推销商的角色,一位曾在路透社工作多年、现在德国任职的新闻界知名人士说:“路透社要在信息领域控制正在出现的全球多媒体市场。”

近50年来,德国的《明镜》周刊深深地博得了战后一代对它的忠诚,因此,它从来不在乎它会像多数有影响的杂志那样,变得有点儿墨守成规,枯燥乏味。

但现在的情况却不同了,因为有一个既漂亮又聪明的白雪公主挤到了报刊舞台上,这位白雪公主就是后来创办的《焦点》月刊。在一位有着丰富新闻经验的赫尔穆特·马克沃特的领导下,《焦点》月刊的发行量仅在18个月内就迅速达到57万份。尽管《明镜》的发行量仍然摇摇领先,保持在110万份,但不容忽视的是,《焦点》月刊做到了德国或其他地方的少数几家刊物能够做到的事:它想方设法吸引年轻的读者——喜欢看电视而不是阅读的一代人,实现了得到一个新市场的梦想。因此,法兰克福《新闻评论》的一位助理编辑说:“《焦点》月刊是90年代德国出版的最有影响的刊物。”

在过去的几年里,《明镜》周刊遇到过几十次挑战。在《焦点》月刊出现之前,所有的挑战都在中途退出。此次使《明镜》周刊的编辑们大吃一惊的并不是《明镜》周刊的约3.5万读者被《焦点》月刊夺了过去,而是后者在广告竞争中已展露头角。由于受经济衰退的影响,《明镜》周刊去年前6个月的广告减少了399页,广告收入减少1250万美元左右;而《焦点》月刊同期却增加1298页广告,收入达3250万美元,而它每页的广告费只是《明镜》周刊的一半。在新的形势下,广告大战出现的新势头:《焦点》月刊计划使其广告费上调20%,而《明镜》周刊则要下降4%。

各显招数求生存

在电子时代,特别是电视给文字记者提出了挑战。为了向电子媒体作出回应,去年初,美国《费城问询报》宣布它将每晚播出当地消息。该报的经理解释说,前一天晚上播出的新闻节目应是第二天报纸的新闻题材,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此举扭转了发行人数十年来将电视视为生死对头的看法。反映了美国报业在各类电子媒体中,积极努力维护其在电子时代的信息主要来源的地位的活动有增无减。

1992年1月,阿瑟·苏兹贝格从他父亲手中接过《纽约时报》的管理大权。自那以后,他接连不断地采取大胆的具有挑战意义的行动。首先,他买下了美国东岸最大的报纸《波斯顿环球报》,以显示在电子新闻业大发展的时期,他对文字新闻业的信念;接着,他又不露锋芒地罢免了这家世界上最大报社之一(拥有近千名记者)的总编辑马克斯·富兰克尔,理由是这位总编使这家美国最大的报纸在选民中变得太过于蛊惑人心,使该报远离了创办初期定下的原则。最后,他大力加强报纸的星期天讨论等栏目,来体现他使该报编排更自由、更具创造性以及对权威不那么唯唯诺诺等风格,及在多样性和平等的口号下更多地面向“少数人”(妇女、黑人、西班牙人……)。

有人认为,这家“世界上最好的报纸”的优点敌不过等待着它的困难,“文字新闻是一条注定要在今后10年内消失的恐龙”。电视的竞争和信息社会新工艺就是文字新闻必将消亡的原因。从这个角度看,苏兹贝格家族的应变手段是不够的。

但《纽约时报》知道变革,知道因时而变。据说,新主编和他的助手正在加强报纸社论的质量,这是对付电子新闻的最好办法,因为,报纸的社论是每天提供给读者的消息、新闻分析、评论和深入的调查报告的综合性文章,是电视无法与之抗衡的。

通观近年西方新闻界的变化,可以看出如下特点:

一是西方出版商竞相打入东方市场。

如今在波兰,德国出版厂家发行2000万份杂志,而波兰全国的发行量是5000万份。在匈牙利,外国人控制着新闻媒体的80%的资本。

西方出版商抢占东欧媒体市场终于引起东欧人的警觉。匈牙利布达佩斯议会后来通过了反垄断法,规定外国投资者最多只许购买两家报纸。

二是西方媒体忽视南方的新闻。

在西方新闻媒介的主流中,来自南方的新闻大大减少,专业刊物成批地停办,南方新闻媒介的新闻越来越多地被北方各大新闻机构的消息所控制。90年代初,报纸的发行量在南方减少了30%,部分原因是受世界银行提出的结构性调整计划的影响,这些计划使预算非常紧张,以至于不仅使一些国家的政府没有钱进口新闻纸,而且中产阶级无钱购买报纸。因此人们警告说,世界新闻的最主要渠道的控制权将落到由西方政府补贴的新闻机构的手中,如果这些渠道只反映富人、少数上层人士、有权势的人和技术先进国家的人们的标准、价值和观念,而不反映底层的人们和没有进入任何市场的国家的人们的观念,那么西方也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相互了解、学习、交换看法、和平地面对分歧以及控制出现冲突的机会;人们还批评西方新闻媒介没有“把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严重不公正现象告诉他们的公众”,这种经济体系把世界分成了富国和穷国。

三是一味追逐纠缠某些名人琐事。

掌握有电视台、广播录音室和100多家报刊的报业大王罗伯特·默多克不久前批评自己所属的《世界新闻报》编辑皮尔斯·摩根不该在其报纸上刊登有关英国戴安娜王妃兄弟斯潘塞的文章,并要求他就此事进行道歉。这只不过是英国传媒炒皇室家庭丑闻的一个插曲。

为了引起公众的兴趣,为了在节奏急促、生活内容日趋单调的社会里激起人们的兴奋点,西方记者总在拼命寻找戏剧性的题材。于是,那些不愿到世界热点——比如战火纷飞的波黑和车臣——地区采访的记者便将笔头纠缠于某些名人的一些生活琐事上。

“电子报刊”独辟溪径

随着家庭及办公室普及电子计算机,美国的媒介业在热烈讨论利用商业电子计算机网传送“电子报刊”的话题。

据称,美国电子报刊服务始于1982年,当时,得克萨斯州北部的一个40万人口的城市沃斯堡的《沃斯堡明星电子讯报》率先搞起这一业务。现在,美国有三大电子计算机网提供报纸和杂志社的报道,它们是:“天才联机服务公司”、“美国联机公司”和“计算机服务公司”。

与印刷媒体不同的是,存储在电子计算机内的信息量极其庞大,而且检索容易,只需按一下键就可以了。进而因不使用纸张,所以对森林遭到破坏的担心也就可以减轻。对于报社来说,电子报刊的魅力在于其信息量大,可以从印刷费用的沉重压力下解放出来。对读者来说,如果已经拥有电子计算机和调节器,新的支出除每月支付10美元左右的电子计算机网使用费之外,在利用电子报刊的报道时还需交付每小时不超过16美元的费用。

要阅读电子报刊只需在电子计算机和电话线中间接一个通讯装置就可以了。当然,利用电子报刊者必须签订加入电子计算机网的合同。

直到最近,大报社才开始加入电子报刊服务行列。发行《今日美国》的“甘尼特报业公司”、美国最大的报业辛迪加“奈特——里德报业集团”,还有《华盛顿邮报》、《芝加哥论坛报》、《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等,都已开始提供电子报刊服务。去年1月,在美国的大都市报纸中发行量居第二位的《洛杉矶时报》,也开始试通过天才联机服务公司提供电子计算机销售信息服务。

标签:;  

西方报业的现状_新闻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