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开展联网审计的困难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基层论文,困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基层审计网建的困难
(一)基层政府和被审计单位对联网审计认识不够,联网建设经费短缺。
联网审计特别是财政联网审计覆盖面比较广,涉及多个单位和部门,联网审计必须由本级政府和被审计单位的支持才能得以开展。就目前而言,还没有任何规定要求被审计单位必须要和审计机关进行联网,必须无条件向审计机关开放自己的电子数据。被审计单位可以依照《审计法》的规定向审计机关提供审计所需资料,随时接受审计机关去审计,但他们可能不同意和审计机关进行联网。此外,联网建设中不仅需要服务器、防火墙、计算机等硬件设备,还需要与联网审计相关的软件开发。因此,联网建设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持。然而,基层审计机关,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基层审计机关普遍存在经费紧张问题,要拿出这么一笔资金进行联网建设相当困难。
(二)难以保证联网审计绝对安全性。
安全性问题是被审计单位进行联网时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被审计单位数据库的安全性。被审计单位和审计机关联网后,相当于把自己的电子数据和审计机关进行了共享,数据共享时容易出现计算机病毒感染的问题。
2、联网审计的网络安全性。目前的联网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依靠因特网进行联网,这种联网方式比较经济,但安全性较低;二是依靠政府政务网进行联网,这种联网方式相对经济且安全,但要经过政府和被审计单位的允许;三是依靠搭建专线,这种联网方式成本较高,但安全性也相对较高。就目前的三种联网方式来看,无论采取任何一种联网方式都无法保证网络的绝对安全。
3、联网数据应用的安全性。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被采集过来之后,能直接接触到这些数据的人员有所增多,比如审计业务人员、审计机关计算机管理人员、联网审计软件开发人员等。人员的增多降低了被审计单位联网数据的保密性。
(三)基层缺乏审计人才,联网审计系统软件开发困难重重。
由于全国各地的被审计单位所使用的财务软件不同,会计核算方式也有所不同,联网审计系统软件很难实现全国通用。目前的联网审计系统软件主要是当地审计机关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进行自主开发出来的。在联网审计系统软件开发时,审计人员不懂计算机专业知识,计算机管理人员也不懂与审计相关的财务知识,开发过程中有很多困难。同时,由于目前联网审计可以借鉴的经验相当有限,联网审计系统软件开发的进度比较缓慢。
二、基层联网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联网审计自身具有局限性。
1、在联网审计模式下,从被审计单位资金来源上,审计人员无法了解到它的合法性;从被审计单位的资金出口上,审计人员无法了解到它的效益性。
2、联网审计模式下,传统审计中的一些常用方法,如询问法,观察法、盘点法在联网审计中将不再适用,而这些方法在审计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3、联网审计数据的真实性难以确定。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内部控制制度,而审计人员难以通过联网审计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容易出现“假账真审”的现象。
(二)联网审计电子数据采集面比较窄。
1、联网审计电子数据的采集面直接关系到联网审计的监督范围,电子数据采集面太窄影响了联网审计的效益性。例如:目前很多地方尚未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在财政联网审计中,所能采集到的数据仅限于财政局内部集中收付、非税收入的业务数据和预算内、预算外、专项资金、非税收入的财务数据。这就使得他们在联网审计时,只能了解各预算单位的资金收付情况,不能了解它们的会计核算情况。
2、联网审计不能查看被审计单位的原始凭证,替代不了现场审计。由于受目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制约,与记账凭证相关的原始凭证未扫描到财务核算系统之中,审计人员无法对其真实性、相关性及合法性进行审计。
(三)相关的联网审计制度缺失。
联网审计是审计方式的一种创新,审计方式的创新带来了审计制度的缺失。目前,联网审计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开展,但与联网审计相关的制度规定十分有限。虽然在一些地方制定了一些地方性制度,如老河口市制定了《关于对会计核算单位开展联网审计监督有关问题的意见》,佛山市南海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计算机工作的通知》,但就目前联网审计需要看,仅靠这些地方性的规定是远远不够的。
(四)联网审计程序与审计文书尚待明确。
1、联网审计程序有待进一步明确。联网审计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能发现问题后作出快速反应。但是,按照现行国家审计基本审计程序,一个项目从审计前三天发审计通知书、审计进点座谈会、审计取证、到审计征求意见、对被审计单位回复意见讨论会、审计报告定稿讨论会等环节走完,再加上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实施方案、承诺书、审计日记、审计底稿、审计报告等制作完毕,一个项目至少要十几天,这样审计的优越性将大打折扣,也不符合联网审计的初衷。因此,联网审计需要一个简易的审计程序。目前,有一些审计机关在尝试使用简易审计程序,如宜昌市夷陵区审计局在开展联网审计时,配套使用了简易审计程序模式,他们每个联网审计调查项目一般只需要三天。然而这种简易审计程序模式是否合法,目前尚无定论。
2、联网审计文书有待进一步明确。联网审计在审计程序和审计方式方法上都不同于其他常规审计,一般仅针对一个审计疑点。因此,在下审计结论时,就不能沿用审计报告的文书格式。而在目前的审计文书中,联网审计还没有一个合适的文书可以使用。在一些开展联网审计的地方,如宜昌市夷陵区审计局重新启用了《审计意见书》,把它作为一个联网审计调查的结论性文书。然而,审计署6号令中已经明确取消了《审计意见书》,由《审计报告》来替代。重新使用《审计意见书》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三、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积极争取本级政府和被审计单位的理解与支持。
首先,审计机关要争取政府领导的同意。比如在市(县)长办公会上积极向政府领导介绍联网审计的审计理念。联网审计方式未来发展的方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早开展早受益。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已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方式,它可以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在大的方向上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的要求。其次,要争取被审计单位的理解与支持。联网审计只是审计方式上的一种创新,审计的目的还是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它和被审计单位的目的其实是一致的。
(二)采取一些技术和管理手段确保联网审计的安全性。
一是加大联网审计人员和计算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良好的安全意识是保证联网审计安全的前提。二是在技术手段上可以采取一些先进防火墙技术,防止病毒的入侵。三是在联网方式上尽可能搭建专网。四是在联网审计系统中设置审计人员的权限,做到由少数人来采集,全局审计人员共享联网审计数据的目标。五是同参加联网审计软件开发的公司签订保密协议,确保联网审计数据不被外泄。
(三)进一步明确与联网审计相关的制度及法规,规范联网审计程序和审计文书格式。
联网审计制度的缺失直接带来了审计风险的加大,上级审计及机关或政府应尽快制定一些与联网审计相关的制度及法规,为联网审计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上级审计机关应根据联网审计工作的实际,进一步规范联网审计程序,统一联网审计文书格式,增强联网审计的可操作性。
(四)培训及引进联网审计人才。
近些年来,随着审计机关人才兴审战略的实施,基层审计队伍的整体状况有了较大改观,但是现状还不容乐观。联网审计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会计、财政、金融、法律等知识,还要具备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因此,基层审计机关应加大对审计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认真贯彻执行《审计署2008至2012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此外,基层审计机关还可以采用招聘政府雇员等多种人才引进方式引进一些联网审计所需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