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浙江区域发展战略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江论文,浙江论文,发展战略论文,区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区域,包括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和舟山六市,土地面积占浙江省的44%,人口占全省的51%,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64%,是浙江省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双高区域。但与长江三角洲北翼江苏区域相比,又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未来发展面临激烈的竞争。
1 区域发展阶段和发展潜力
1.1 区域发展已步入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
自60年代始,本区逐步确立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80年代,以年平均递增20%以上的速度增长。1995年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超过55%,以工业化、城市化为标志的社会生产力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中坚力量。目前本区已表现出工业社会中期的特征,主要是产业结构变动加快,非农化趋势明显。在“产业创造城市,城市培育产业”这一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共生关系中,已由工业化占主导地位逐步转变为工业化和城市化互促共进。已步入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
1.2 发展途径已由“本地资源开发型”阶段进入“易地资源加工型”阶段
本区光、热、水、土组合优势是它在浙江境内率先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建国后,依托农业优势,陆续新建和扩建了一批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纺工业企业,初步奠定了轻型加工工业格局,这是“本地资源开发型”阶段。随着区域开发程度的提高,这种发展途径面临严峻的资源约束:(1)由于人增地减,受耕地不足的“短线制约”, 农业所提供的农产品原料不足以支撑规模日益扩大的工业发展之需。(2 )适合于现期工业发展的煤、铁、油、硫、磷等基础工业资源十分匮乏。区域经济发展必须利用相当数量的外地资源。
1978年,本区经济发展进入“易地资源加工型”阶段,大部分的煤炭、钢材、基本化工原料和棉花依赖外省,一半以上的工业最终产品返销省外,形成国内循环,从而使国民经济增长达到空前水平。近几年,随着国内市场的相对饱和,以及本区经济外向度水平较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回落,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产业结构又处于调整转折时期。事实说明,虽然本区基础性自然资源相对不足,但经济社会条件较好,具有较强的资源加工转换能力,国土承载力大。
1.3 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在于依托区位优势开发人力和港口资源
本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的中段,长江出海口南翼,近海航线通南达北,西进长江,远洋航线扇形展开,其自然和经济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经长期开发已形成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为其进一步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条件。
目前,世界经济国际化和向沿海集中趋势已愈益明显,从全国总体发展战略看,沿海经济率先加入国际大循环已成定势,国家对长江三角洲的开发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随着上海“一个龙头三个中心”(一个龙头是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三个中心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作用的逐步发挥,必将有力地推动区域的开发。从国内外经济发展大背景考虑,应依托区位优势,不失时机地大力开发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深水港口资源。(1)据预测, 本区尚有300万左右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000 年前后劳动力供给相当充裕,只要抓好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全可以构成国际竞争优势。开发人力资源是近期区域开发的突破口。 (2)拥有宁波一舟山深水港域和杭州湾北岸独山一乍浦深水岸线,尤其是宁波一舟山深水港域,其建港条件在我国沿海中部首屈一指,可以与上海港优势互补,联合建设组合港,使之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深水外港。港口资源开发是突破国土资源和国土空间局限,进一步提高国土承载力的关键之策。从长远看,港口资源开发将使本区在长江三角洲地域分工格局中确立新的战略地位,并将对全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2 区域开发的战略构想
长江三角洲地区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主要增长极,这为本区的优势和潜力的发挥提供了直接的外部环境。从区域背景分析可知,要加快本区开发,与其把力量集中在当地稀缺的基础性自然资源上,不如把重点摆在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上,建立合理的经济活动的空间秩序。对本区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目标定位与发展战略应有一个正确的选择。
2.1 本区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目标定位
根据本区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比较优势,可作以下五个方面的目标定位。
a.国际性中转港和海洋运输业基地。长江沿江港口和长江三角洲港口群体迫切需要建设国际性中转深水港口。在世界海运船舶日趋大型化趋势下,世界第三大港——上海港也将无法与世界大港作对等运输,需要有国际性的中转深水港将长江流域的港口群体与世界大港联系起来。
宁波一舟山海域是建设深水中转港口的适宜港址。从建港条件看,若把港口(包括航道)水深15m定为深水港条件的下限(注:据研究,未来深水港发展的趋势将以接纳7万t级左右干散货船、10万t 级左右油轮及第三代集装箱船为主,它们满载吃水分别为13.8m、15.2m和14.5m。因主要考虑干散货和集装箱运输,以及为方便选址,定水深15m 为深水港水深条件的下限。)则我国中部沿海长江口附近,唯有本区的宁波一舟山港域可供选择。它口多,水深、腹大,后方陆域宽敞,又有城市依托,是难得的深水港址。宁波港深水岸线为大陆岸线,宜于建成为洲际集装干线枢纽港和为滨海工业服务的工业港;舟山作为岛屿岸线,宜发展成为石油、煤炭、铁矿石等大宗散货、液体货物的水水中转港。两港在未来建设中,要有所分工、相互配合,并与上海港联合,优势互补,共同组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b.加工制造业基地。本区加工制造业有一定基础。浙江省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居全国第五位,其中本区所拥有的份额,除农业不到全省的60%以外,国内生产总值、工业等均在65%左右。本区加工制造业的经济效益名列前茅,资金利用效率高,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资金利税率、固定资产原值实现利税和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也高于长江三角洲平均水平。作为长江流域的龙头上海市,未来发展的重点将是金融、贸易、信息等第三产业和涉及高新技术的第二产业,其它加工工业将向长江三角洲地区扩散、整顿。本区毗邻上海,加工制造业将从上海产业结构转轨中得益,再加上本区良好的加工制造业基础,使本区可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域分工定位为加工制造业基地,并在未来时期内大力发展轻纺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等加工制造业。
c.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随着超级油轮和大型散货件杂货船舶的出现,远洋运输的费用已降低,一些依靠海外原料及海上运输的大型化工企业、钢铁厂、电厂等重化工业企业主要布局在可停靠大型船舶的沿海深水港口附近。本区生产力布局沿沪杭、杭甬两条铁路沿线的基础设施束状集聚地域展开,形成以轻型加工工业为特色的“V ”型产业密集带。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在本区建设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本区沿海良港众多,岸线纵深,淡水资源丰富,临港建电厂、钢厂、石化企业的条件优越,有条件通过海运,输入外地资源,在本区建立资源补偿型的火电、天燃气、石油化工和钢铁等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
d.海洋渔业基地。本区海洋水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海洋渔业不仅有著名的舟山渔场,还有适宜海水养殖的两大港湾(象山港、三门港),在象山港全部和三门湾大部,共有可养海涂约177.8km[2],可养浅海约248.5km[2],分别占全省可养海涂和可养浅海的31%和63%左右。海产品产量占全国的10%,浙江的60%。本区通过主攻养殖、调整近海生产,扩大外海生产,不断开拓远洋捕捞,使之继续巩固和强化海洋渔业基地的地位。
e.旅游基地。浙江省的旅游胜地多半集中在本区,其中有杭州西湖、舟山普陀山、嵊泗列岛、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奉化溪口雪窦山、德清莫干山等6 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务院公布的杭州、绍兴、宁波3个历史文化名城,自然景观优美,人文古迹丰富, 乡土风情诱人。本区海洋旅游资源在长江沿江地区及长江三角洲是独一无二,是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条件。从旅游发展需求来看,本区是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距上海最近的省份之一,最容易吸纳上海辐射,有利于争取到较多的旅游客源。通过优化布局,保证重点,开发优势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长江三角洲的旅游基地。
2.2 经济发展重点
本区经济发展的布局设想是:依托港口,两市率先,全面开放。即以宁波港、舟山港、乍浦港为依托,以宁波和杭州市为重点,加快沪杭甬高速公路沿线地区的开发开放,逐步形成有重点、分层次的全方位开放格局。本区发展经济的优势集中在港口、旅游、加工工业和山海资源上。经济发展重点的选择,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优势。
2.2.1 充分发挥深水港优势, 重点建设深水大港和滨海重化工基地。要抓住机遇,加快深水港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临港基础工业,带动全省经济更快更好的登上新台阶,提高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分工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同时通过合理的地区分工与联合,为上海浦东和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的开发开放服务。
2.2.1.1 根据宏观战略布局和内部建设条件,北仑一舟山深水港域的开发,要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分工,功能互补,配套建设”的原则,发挥整体优势,共同把这一港域建设成大型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深水外港、国际远洋集装箱中转基地和远东重要的物资集散地。首先要加快北仑港的开发利用,积极安排舟山港建设。逐步开发大榭岛、穿山半岛、梅山岛、象山港的深水岸线。舟山港域拥有岛屿深水岸线125.9km, 根据岛屿岸线特点和集疏运条件,舟山港的功能分工,主要是水—水中转,作为我国中部沿海和长江沿江地区煤炭、石油、矿石、建材等大宗货物和杂货的中转、储运基地,并作为远东海运干线上的一个重要枢纽。杭州湾北岸的乍浦港陆域毗邻上海,有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水深条件也能满足第三代集装箱船舶通行的要求,可连接浦东,争取成为上海港的深水外港之一。其次要抓紧建设深水大港的后方集疏运网络。重点是要加快北仑港与上海港之间的通道建设,以便更好地发挥两港联合的优势。主要项目有:沪杭甬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萧甬铁路复线、镇海至上海滚装车客流。要加快通往内陆腹地的运输网建设,扩大港口的辐射范围,使湘、赣、皖等地的部分货物通过北仑港口走向国际市场。
2.2.1.2 浙江沿海深水港口众多, 除可建成为深水中转枢纽港外,还可把宁波滨海地区、杭州湾北岸地区建成为长江三角洲重化工基地。重点发展三大产业:(1)石化工业。 镇海石化总厂“九五”期末将形成1500万t/a的炼油能力。利用现已形成的综合条件, 今后再发展几个骨干性项目、把沿海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大型石化工业基地。从长远看,与杭州湾北岸石化工业带遥相呼应,使杭州湾发展成为中国的“墨西哥湾”。(2)钢铁工业。宁波发展钢铁工业有优越的配套条件, 环境好,余地大,是我国建1000万t大型钢铁工业基地的最理想选址。(3)电力工业。要抓紧建设北仑电厂二期工程和镇海电厂三期工程,完善区域电网结构。
2.2.2 加快沪杭甬高速公路沿线地区的开发。 以宁波和杭州为重点,依托高速公路沟通浦东和北仑两个窗口,在北仑港建立保税区,在杭、嘉、湖、绍、甬和舟山市,设立若干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外商台商投资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旅游度假区和农业开发区,在高速公路、国道、铁路等主通道沿线布点,形成生产力集聚带,参与国际竞争,同时带动和支持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应有较高的起点,重点抓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今后一个时期,第二产业仍将是主体,同时第三产业要有更快的发展。
2.2.3 进一步开拓海洋经济,是浙江省进一步对外开放、 接轨国际市场的需要,也是本区突破陆域资源局限,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海洋经济将成为本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
面向市场,注重效益,全面振兴海洋渔业。捕养结合,外海远洋捕捞和浅海滩涂养殖并举。近期以外海渔业的发展为重点,建设舟山、宁波两大远洋渔业基地。海水养殖要在稳定发展滩涂养殖的基础上,选择一些条件好的沿岸港湾和外侧岛屿背风岙口,扩大利用浅海养殖,走区域化布局、农牧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路子。
综合开发利用各种海洋资源,全方位开拓海洋经济:(1 )重点开发建设舟山群岛旅游景区和旅游网络,形成以观光旅游、宗教文化、避暑休养为特色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2 )沿海滩涂是本区极为宝贵的土地后备资源,要统筹规划,合理开发,提高综合利用水平;(3 )近几年来本区在海洋化工、海洋医药、海洋功能食品、海水综合利用以及海洋能源开发等方面已有一定进展,要抓住一些重点搞开发和深度加工,努力培育新的产业优势,拓展海洋产业发展空间。(4 )东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本区未来石化工业和能源发展格局影响重大。宁波市的三山和舟山市的朱家尖等都具备海底石油开采登陆和储运中转的优势条件,宁波市具有建设生产指挥中心及后方物资供应基地的条件,舟山岛附近海域具备建立钻井平台维修条件,要积极争取东海油气田开发各类基地在本区设点。
改善海岛投资环境,建设好海洋开发的前沿阵地。一要扩大海岛地区的对外开放。二要加强海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重点解决陆岛、岛岛交通问题,促进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三要贯彻“大岛建、小岛迁”的方针,提高海岛基础设施的共享程度,改善海岛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3 区域开发的对策构想
a.建立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具体举措是进一步放开搞活企业;进一步放开搞活流通;进一步放开搞活金融;进一步放开价格。
b.先行建设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设施系统,完善投资环境。交通、通信和能源、原材料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本区经济外向开拓和加快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应积极促进基础设施的产业化进程,抓紧建设一批交通通信项目,建设一批水利骨干工程,建设一批能源原材料项目,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c.尽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到集约的转变。目前,本区经济基本上还是粗放经营、资源利用效率低。这是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除了增加一些必要的新建项目外,主要抓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强化企业管理,从节约资源中求生存、求发展、求效益。
d.加倍重视智力引进和开发,以科技进步求经济发展。要更加重视开发智力资源。要充分调动科技和管理人才的积极性,还要积极招募人才,引进智力发展经济。要进一步增加科技投入,转换技术与经济的结合机制,真正把经济发展和振兴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
e.进一步优化结构,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农业发展要走“一优两高”的路子;工业要注重发展高质量、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创汇的产业和产品。结合现代企业制度,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经济联合体,优化企业组织,组建一批区域性的大型企业集团;要把第三产业作为经济新的生长点。积极推行贸工农、技工贸等一体化经营,加强三次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动态协调。
收稿日期:1998 02 25 修改稿日期:1998 05 20
标签:港口论文; 深水港论文; 区域发展战略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地区经济发展论文; 农业论文; 三农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宁波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