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健康教育改善门诊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研究论文_古丽坦·布然拜1,艾尼帕·塔依江 2

1新疆巴里坤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839200;2新疆巴里坤县疾控中心 839200

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在改善门诊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6 年3 月至2017 年3 月我院接诊的慢性乙肝患者6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门诊护理,观察组(n=30)在常规门诊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系统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 评分、SDS 评分和SF-36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0 %,对照组为83.33 %,P<0.05。结论 系统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门诊慢性乙肝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乙肝;系统化健康教育;焦虑;抑郁

慢性乙肝是我国最为流行且最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其具有传染性强、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的特点,急性感染的乙肝患者部分可以治愈,但是仍会有一部分的患者经治疗后转为慢性乙肝,慢性乙肝进一步发展可造成患者出现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等严重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临床治疗中发现,慢性乙肝患者处于对病情和治疗费用的担心[1],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一方面影响了患者病情的恢复,一方面也会降低患者的应激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如何有效的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我院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化健康教育进行慢性乙肝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6 年3 月至2017 年3 月我院接诊的慢性乙肝患者6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30 例患者接受常规门诊护理,作为对照组,30 例患者在常规门诊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系统化健康教育,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7 例,女性13 例,年龄22~43 岁,平均年龄28.11±7.96 岁,病程1~4 年,平均病程1.73±0.88 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6 例,女性14 例,年龄23~45平均年龄28.86±7.59 岁,病程1~4 年,平均病程1.69±0.89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门诊护理,即依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遵医嘱给予患者治疗药物并按照常规护理程序给予患者门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门诊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系统化健康教育,① 健康康教育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慢性乙肝健康那个教育,告知患者如何防止病情的传染和生活卫生方面的常识知识,提高患者对慢性乙肝的认知,有利于患者建立自我保护意识[2],同时患者在门诊等候就诊时,候诊区域可以播放乙肝防治的宣传视频和摆放宣传画册,让患者在候诊过程中可以自学慢性乙肝的病因病机、临床特征和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同时为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生活护理进行监督、指导,依据慢性乙肝的营养需求,重新建立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并使用独立餐具,避免病毒交叉感染;② 心理护理 慢性乙肝自身情感较为敏感,加之长期的疾病折磨,造成慢性乙肝患者承受较为严重的心理压力,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给予患者心理疏导,日常护理工作中,使用温和的语言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鼓励患者将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护理人员应耐心的聆听患者的诉说,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同时对于患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护理人员都应详细的进行解答,消除患者的疑虑,从而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对于缺乏信心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向患者讲授之前成功治疗的案例,坚定患者坚持治疗的信心,同时在候诊区域内为患者布置电视、书画报刊等物品,指导患者通过看电视、阅读报刊等方式分散对疾病的关注,改善焦虑、与情绪;③ 人文关怀 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家人之间的沟通,指导患者的家人多给予患者生活和情感上的支持,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自己对家人的重要性,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同时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家人和医院的“人文关怀”。

1.2.2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焦虑程度使用Zung焦虑度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价,抑郁程度使用Zung抑郁度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生活质量使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

1.2.3 统计学方法 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SAS 评分、SDS 评分和SF-36评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护理满意度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2.1 护理前后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和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 评分、SDS 评分和SF-36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和生活质量比较(分,x±s)

Z=-4.017,P=0.000,P<0.05。

3.讨论

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传统的以治疗为中心的治疗理念已经无法满足患者对临床服务的要求,现代临床护理倡导“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 [3],即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服务的同时,也要考虑患者的心理需求,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系统化健康教育一方面通过给予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慢性乙肝的认知,有利于提高患者遵医嘱行为,提高治疗效果;一方面通过给予患者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有利于改善患者治疗中的焦虑、抑郁不良情绪,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SDS、SF-36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系统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门诊慢性乙肝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小靖,高元鹏,彭鲁峰.乙肝患者的心理障碍与心理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74 - 76.

[2] 陈媛.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乙肝失代偿期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7,10(7C):153-155.

[3] 赵迎风.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14,12(2):106- 107.

论文作者:古丽坦·布然拜1,艾尼帕·塔依江 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8

标签:;  ;  ;  ;  ;  ;  ;  ;  

系统化健康教育改善门诊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研究论文_古丽坦·布然拜1,艾尼帕·塔依江 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