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采集质量的影响论文_周慧

山东省乐陵市人民医院 253600

摘要:目的 观察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采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娩出的足月新生儿40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0例和试验组200例。对照组在进行血片采集时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观察两组血片采集情况。结果 实施后,试验组采血1次成功率及血片采集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足跟红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采集质量,减少患儿痛苦。

关键词:新生儿疾病筛查;PDCA循环管理模式;血片采集质量

新生儿疾病筛查指通过血液检测,对部分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的系统性内分泌及代谢疾病进行的群体过筛。且临床实施简单、价格低廉、速度较快,利于尽早诊断及治疗,避免因先天性疾病损害新生儿肝、脑、肾等组织功能,影响患儿正常发育[1-2]。但在进行临床血片采集时常会出现血片采集不合格情况,需二次采集,增加新生儿痛苦,且引起患儿家属的不满,同时增加医院人力、物力的消耗。故为提高血片采集质量,本研究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现将结果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娩出的足月新生儿40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0例和试验组200例。所有患儿进行血液采集时娩出时间超过3d,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此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男112例,女88例;胎龄38-42周,平均胎龄(39.52±0.67)周;娩出时体重2994-3796g,平均体重(3385.41±319.84)g;Apgar评分为8-10分,平均评分为(9.12±0.44)分。试验组男110例,女90例;胎龄38-42周,平均胎龄(39.49±0.68)周;娩出时体重2998-3787g,平均体重(3384.04±320.97)g;Apgar评分为8-10分,平均评分为(9.10±0.45)分。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新生儿均接受足跟血采集。对照组在进行血片采集时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如采血前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确定采血时间、按常规流程进行采血等。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试验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具体实施如下:(1)计划。根据目前血片采集情况,发现临床主要问题为标本血斑不足、渗透不良、血斑结块分层以及患儿足跟瘀斑等。根据上述问题总结出以下原因:①无严格的操作要求,导致临床操作不规范;②新生儿活动、哭闹,影响操作,导致反复穿刺及足跟过度挤捏红肿;③采血人员综合能力及责任意识不足。(2)执行。①规范操作流程,进行专业培训,同时建立质量监控小组进行质量监管;②加强对家属的心理指导,联合家属共同安抚新生儿,并营造舒适的采血环境,提高依从性;③指导采血人员强化进行健康教育,针对采血规范性、重要性进行宣教,并将采血不合格标本追究责任至个人。(3)检查。针对采血人员采取全程进行监测,并随机检验血片质量,并定期针对采血人员进行专业能力考核。(4)纠正。根据执行和检查过程中的实际反馈对筛查流程进行不断完善,总结成功经验,制定相应标准,促使其更科学、规范、符合实际情况。同时在产生新的问题时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

1.3 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采血期间及血片采集质量。采血成功判断标准:在进行采血操作时于刺1针后,血自然流出,且于滤纸上的血斑直径高于8mm;滤片质量评定标准:滤片上滴血直径>8mm,且各自独立为一级,滤片上有血滴直径在6-8mm为二级[3]。Apgar评分标准:根据新生儿皮肤颜色、肌肉张力、心搏速率、呼吸及反射5方面进行评估,总分计10分,低于7分者则判定为窒息,窒息程度与分数负相关[4]。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采血情况

实施后,对照组采血1次成功率低于试验组,足跟红肿发生率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片采集质量

实施后,试验组血片采集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PDCA循环又称质量环,是一种持续进行的质量改进管理模式,以计划、执行、检查、纠正这一顺序周而复始的进行质量改进管理[5]。临床应用于新生儿疾病筛查可有效提高血片采集质量,利于尽早进行疾病诊断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试验组采血1次成功率及试验组血片采集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采血时间、足跟红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采集质量,减少患儿痛苦。其原因为PDCA循环管理模式通过针对目前血片采集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影响血片质量的原因。同时根据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并实施,有效消除影响因素,提高患儿依从性及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利于采血顺利进行,减少反复穿刺、足部红肿瘀斑等发生几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血片质量。且在采血全程进行质量监测,针对采血情况及血片质量监督管理,可有效总结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操作流程,促使流程操作更科学、规范、贴合实际。且可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循环进行解决,促使质量改进周而复始、持续不断的进行,促使血片采集流程不断优化,提高血片采集质量[6-8]。

综上所述,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采集质量,减轻患儿痛苦。

参考文献:

[1]黄莹,罗超,李旺,等.912例新生儿疾病筛查不合格血样召回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05):964-965.

[2]孙伟,张翠琼,英伍,等.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不同定位方法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4):1296-1298.

[3]林春妹,林壹明,郑发明,等.4480例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不合格原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22):3215-3216.

[4]尚世强,杨建滨.新生儿疾病筛查和诊断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04):217-219.

[5]焦月新,林小兰,黄琼芳,等.PDCA 循环在提高体检者抽血服务满意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21):2633-2634.

[6]孙艳.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血站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5,38(04):321-324.

[7]梁丽婵,陈欣欣,刘怡,等.应用PDCA循环降低儿科血液标本回退率[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23(02):7-9.

[8]王小艺.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疾病筛查足底采血不良反应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4):117-119.

论文作者:周慧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9

标签:;  ;  ;  ;  ;  ;  ;  ;  

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采集质量的影响论文_周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