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空化: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风险_经济风险论文

产业空化: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风险_经济风险论文

产业空洞化: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风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风险论文,我国经济发展论文,产业论文,空洞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当前我国经济出现了产业空洞化的迹象

产业空洞化又称为产业空心化,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已有产业处于衰退阶段,而新的产业还没有得到发展,或者新的产业发展得不够充分并且不能弥补已有产业衰退的影响,造成经济陷入不断下降甚至萎缩的现象。产业空洞化往往出现在一种经济结构向更高的经济结构转变的过程中。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开始出现一些与产业空洞化特征类似的迹象:

1.消费无热点与消费结构断档并存。90年代以前,消费和投资“双膨胀”的问题困扰着经济运行。90年代后,消费已经不那么活跃有力。1997年以来国家采取政策刺激消费,但居民消费增长并不明显,1997年居民消费水平仅增长3.2%,是90年代以来的最低点。 居民消费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80年代基本上都在50%以上,1990 年下降到49.1 %,1997年进一步下降到48.3%。住房和汽车还没有真正成为大众消费对象,目前的消费结构与以住房、汽车为主的消费结构之间出现了断档。企业抱怨居民舍不得花钱,居民却认为没有可买的消费品。

2.投资项目短缺现象和低经济发展水平并存。“找不到好的投资项目”成为普遍现象,投资增长率持续下降。特别是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的非国有投资,从1993年43.4%的增长速度下降到1997年的9.4 %。 1998年,尽管国家采取种种措施,非国有投资仍然没有明显增加,连外商投资也开始出现“找不到好的投资项目”的问题。近年来,国有投资主要集中于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现在一些专家和国际机构对基础设施建设是否“过剩”也产生了疑问。我国是一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800美元的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 出现投资项目短缺的现象本身就是一个矛盾。

3.国内大量生产能力处于闲置状态与大量进口外国设备、原材料的现象并存。由于消费和投资持续平淡,市场供大于求,生产能力闲置的问题越来越突出。80年代,生产能力很少出现闲置率超过20%的行业。进入90年代, 先是个别行业生产能力大量闲置, 闲置率超过40 %。 1995年以后,生产能力过剩则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说明旧的产业已经明显出现衰退的迹象。而同时我国每年要花费上千亿美元的外汇从国外进口先进设备和国内产品还不能替代的原材料。我国工业虽然规模大,但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目前具有对经济整体带动作用的新产业群体还远没有形成。

4.国内储蓄持续大于投资,金融机构资金充裕,企业活期存款大量转化为定期存款。我国一直保持较高的储蓄率。90年代以前,国内投资旺盛,35%左右的高储蓄率也不能满足投资的需要,总投资率一般高于储蓄率,常常导致通货膨胀。进入90年代以后,储蓄率平均高达40%左右(大多数国家的储蓄率低于30%),储蓄率高于投资率成为一种常态。1997年,储蓄率超过投资率达到3.7个百分点,这是造成需求不足、 产品过剩的重要原因。由于投资不足,金融机构资金充裕,如何寻找好的资金使用方向,把资金运用出去成为金融机构经营中的难题。从企业角度看,企业存款中为经营活动服务的活期存款比重下降,而用于获取利息的定期存款大幅度上升。正常情况下企业存款中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的比值为2.2—2.5∶1;1998年这一比值降低为1.5∶1。

二、产业空洞化对经济的影响

不少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产业空洞化的问题。产业空洞化使经济产生以下问题:

1.造成经济增长停滞甚至中断。产业空洞化的最一般特征是造成结构缺口不断扩大,即新的产业发展缓慢,而旧的产业市场不断萎缩。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旧的产业部门收入下降,就不能带动经济的继续增长,并会逐步失去对新产业产品的实际购买能力;而新的产业部门不能创造收入,或者创造的收入不足以弥补旧的产业部门萎缩造成的收入减少,整个经济的增长就不能继续下去。最初经济增长速度会下降,最后可能导致经济发展的中断。从长期看,经常发展的轨迹呈“S”形, 在两个弯曲处最易于出现结构缺口或产业空洞化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往往在下部的弯处(工业化的起飞阶段)陷入产业空洞化,结果虽然有过一段快速的经济发展时期,最后却不能跨进工业化国家的门槛。而发达国家在上部的弯处可能出现产业空洞化问题,日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产业空洞化是日本目前经济增长中断的主要原因。

2.导致投机甚至诱发泡沫经济。由于新的产业还没有得到发展,而旧产业的产品市场日益狭小,就会导致经济中资金的相对过剩。找不到好的投资项目,又没有合适的产品可买,资金就更易于进行投机,或者存在银行寻求生息。为了刺激经济发展,政府往往采取放松的货币政策,如果同时没有相应的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资金就会涌进资产市场(如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并导致泡沫经济。所以,经济陷入产业空洞化时期常常是投机活动和泡沫经济的易发时期。80年代日本出现产业空洞化问题,并错误地采取了松的货币政策,结果导致股价飙升,房地产市场高涨,出现了严重的泡沫经济。韩国发生金融危机的原因实际上也在于陷入了产业空洞化,即在工业化实现之后,新的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没有跟上。一些专家认为韩国盲目追求大企业集团,只扩大了经济的规模,而没有改善经济的结构,是政府过度干预金融机构资金使用条件下的泡沫经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3.加大财政部门和金融部门的压力与风险。产业空洞化使经济增长速度降低、失业增加,一方面导致财政收入减少,另一方面导致财政支出增加,从而使财政财源枯竭、赤字扩大并陷入困境。从金融部门看,已有的产业逐步萎缩,效益下降,相应地导致金融机构效益下降,不良资产比率上升。同时,新的产业还没有形成为经济增长点,使大量资金压在金融机构手里难以运用出去。特别是在以银行等间接金融为主的国家,高储蓄率使银行存款不断增加,资金来源扩大,而资金却难以找到合理有效的使用方向。一边是负债的持续增加,另一边却没有相应增加产生效益的资产,即使没有新的不良资产形成,也会加大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

三、几点对策建议

我国经济中目前存在消费不足、投资项目缺乏和资金过剩等问题,与发生产业空洞化的前期特征非常相象。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对发生产业空洞化的可能也不应掉以轻心,对相关的经济风险也须早加防范。防止出现产业空洞化以及可能产生的风险问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在压缩一些过剩产业的同时,必须鼓励和发展新的产业,保持压缩与发展两者之间的均衡。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已不是简单的调整问题,以往“填平补齐”、“取长补短”的思路很难行得通,更主要的是鼓励产业细化、产业深化和产业升级。产业政策不仅要包括产业调整政策,而且必须包括产业振兴政策,压缩旧产业生产能力的同时必须发展新的产业、改造旧的产业,以提高经济整体的结构高度和技术含量。许多专家认为,我国目前刚刚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工业化主要在于制造业的发展,我国需要继续大力发展以装备工业为主的制造业,加快从轻加工业拉动经济增长转向由重化加工业拉动经济增长的步伐。要真正下力气发展高新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目前主要应该发展为生产流通服务的行业,特别是为农村和中小城市服务的商品流通业、信息服务业和金融业。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是经济发展的先行条件,但不可能成为带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

2.正确把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力度,防止资金转化为食利资本并形成经济泡沫。我国当前的需求不足主要原因在于结构问题,过紧的货币政策不仅压制了旧产业的发展,也会限制新产业的发展,而过松的货币政策不但不能形成对现有商品的有效需求,反而易诱发经济中资金过剩和泡沫经济。当前,企业存款中以获利为目的的定期存款比重大幅度增加,同时经济整体的流动性相对不足,狭义货币供应量M[,1] 增长速度相对偏低,所以对货币供应结构的调整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应尽量避免向持有大量定期存款的企业发放新的贷款。在经济结构转换中,对财政政策的运用往往更为倚重。考虑到我国今年以至今后二三年有可能继续发行国债进行建设,应研究制定滚动的跨年度国债资金使用规划,以协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允许并逐步扩大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货款业务,把国内金融机构的风险分摊给外资银行。我国银行目前的最大风险是不良资产比率过高,而且还有存款增加、资金贷不出去的问题。因此,要鼓励商业银行在防范风险的同时不“惧贷”,并主动开拓新的贷款方向。同时,研究适当允许并扩大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贷款业务,但不放开人民币存款业务。外资银行可以通过拆借市场或其他途径获取人民币资金并发放人民币贷款。这样,国内银行的资金通过外资银行贷放给国内企业,既可以为国内银行的资金开辟出路,又可以分散大量资金占压造成的风险,并有利于引进外资银行的管理技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尽快建立和发展为高新产业服务和鼓励创新为目的的风险投资体系。发展新的产业是防止出现产业空洞化的根本出路。新产业的发展自身能够带动需求的扩大,同时也是带动旧的产业升级和技术更新的重要动力。但新产业的发展只是产业结构更新的一个方面,由技术发展带动的产业深化和产业细化也是产业结构更新的内容。建立以促使高新产业发展和鼓励创新为目的的风险投资体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美国经济之所以在近8年中持续发展,主要在于其经济结构能够不断创新, 在于其完善的创新投资体系实现了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有效结合,支持了高新产业的发展。目前很多国家都在研究建立创新投资体系。风险投资体系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也需要建立众多的市场化的风险投资主体。我国要抓紧研究建立为高新产业发展服务的股票“第二板块”市场,产业投资基金试点应尽快提上议事日程,现有证券市场也要为高新产业发展出台新的举措。

标签:;  ;  ;  ;  ;  ;  ;  ;  ;  

产业空化: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风险_经济风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