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论文_薛彦宁

浅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论文_薛彦宁

薛彦宁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 河南省三门峡市 472000

摘要:目前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内供需失衡、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亟待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调整经济结构,通过振兴实体经济、激发主体活力、坚持创新发展等途径,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新常态 实体经济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的重大决策。”

(一)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国内供给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粗放式供给与利基市场供需错配。大规模、粗放经营、低技术生产的生产无法满足现今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生命周期短、高弹性的生产市场。习近平认为:“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带来大量‘需求外溢’,消费能力严重外流。”

(二)世界经济复苏艰难

“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形势低迷、面临结构深度调整压力,各国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目前的经济强国都在提要振兴制造业、推动新的工业革命。美国提出“重振制造业”、“智能制造业”,德国提出“工业4.0”,日本提出“新成长战略”,韩国提出“制造业革新3.0”,法国提出“新的工业法国”,英国提出“英国制造2050”,印度提出“季风计划”,中国则有“中国制造2025”。但是前路多舛,李克强早在前几年就强调要做好工业3.0,还要补1.0、2.0的课。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不合理、亟待调整。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为什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要强调“适度扩大总需求”?以凯恩斯作为需求管理的代表,虽然确实赢得了上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战后繁荣,然而需求理论和需求分析法只重视总量平衡而忽视了结构合理优化;只分析经济现象而不深入剖析生产关系实质和制度根源;只强调需求管理而忽视供给管理。西方发达国家在经历了20年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后,陷入了漫长的滞涨。与之相对的以“里根经济学”、撒切尔夫人新政为代表的供给学派和新自由主义,只注重供给管理、结构分析,完全否定了需求分析、需求管理的有效性和必要性,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实现了经济复苏,但2008又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分析需求,又研究供给,重点综合分析供需的相互关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必须要两端发力,在保证需求的同时、调整供给结构。

2016年12月,习近平再次注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同时还提出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四大任务。分别是“三去一降一补”、农业供给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去产能,就是通过市场调节、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坚决淘汰无效低端产能,控制增量,优化存量。去库存,就是控制房地产行业平稳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以“因城施策、分类指导”的原则,使一二线城市房价保持在合理的上涨区间,鼓励城镇化消化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去杠杆相对复杂,也与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三大攻坚战之一的“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存在重合。涉及到金融稳定,是一个较复杂、长期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已经做到了“宏观杠杆率涨幅明显收窄、总体趋于稳定”。多项举措降成本,营改增五年减税2万亿。取消国内长途漫游费、降低上网资费。降低物流成本、削减涉企收费项目,取得了很大成效。突出重点补短板,它囊括民生短板、基建短板、治理短板、监管短板、环境短板等各个方面。

2017年1月,中央政治局就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攻坚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并重点阐述了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短期和长期”、“减法和加法”、“供给和需求”这四个重要关系。

党的十九大上,再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2017年12月,再次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做到“三个转变”,即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的转变;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即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新动能,刮骨疗毒、壮士断腕,找到新增长点,替代旧阵痛点。

2018年,再次强调六项任务:发展壮大新动能;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继续破除无效供给;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大幅度降低企业非税负担。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与倡导

习近平指出:“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相机抉择、开准药方,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

(一)振兴实体经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振兴实体经济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实体经济抓上去”、“国家强大要靠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我国“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二段就指出“加快制造强国建设”。要“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此外,针对传统制作业,还提出“实施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数控机床、汽车发动机、高质量高性能发动机、新能源行业的关键技术,都要政策给予倾斜。

(二)激发主体活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首先,强化国企国资功能性。其次,完善产权保护。再次,鼓励企业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加快培育企业家队伍,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对于全面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市场经济活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顺利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经济稳中求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习总书记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三)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发展位列核心。习总书记强调,“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

参考文献:

[1]蔡万焕. 超越供给学派与凯恩斯主义之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7(3):49-55.

[2]贾康,苏京春. “供给侧”学派溯源与规律初识[J]. 全球化,2016(2):30-54.

作者简介:薛彦宁,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经济学教师。

论文作者:薛彦宁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4

标签:;  ;  ;  ;  ;  ;  ;  ;  

浅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论文_薛彦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