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数学新课程倡导的是“大众数学”的理念。而新课程重视对数和代数意义的理解及对学生数感和符号感的培养。
一、小学数学课程的新变化
1、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的新变化
数学新课程倡导的是“大众数学”的理念。它把“数学教育”的重心转移到“教育”上,不仅仅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弃以往的“精英教育”模式,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必需的又是最基础的数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同时提供能够满足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的数学,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数学。而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抛开人类探索数学的历程与经历,直接学习探索后的结论,这样的学习容易让学生感到学习内容与方法的枯燥,有必要在学习过程中适当引入数学史的成分,再现概念、原理、方法的探索历程,重现数学发展的过程,还原数学的本来面目,使学生的思维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恢复数学原始的、火热的思考过程,这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按照对教材中数学史挖掘的深度和使用的层次,渗透数学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模式:调适模式、改编模式、拓展模式、创编模式,这些模式体现了由低到高的以教材中数学史为依托的渗透数学史的层次,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存在优劣之分。
2、数学课程目标方面的新变化
在数学课程总体目标方面,课程目标内涵更丰富,结构更合理。不只是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从而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同时学段目标与以往的各年级的教学要求相比更加粗泛,有更强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有利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自主地、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不仅是让学生会解各种的数学题,更重要的是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进行“数学地思考”。
3、数学课程内容方面的新变化
过去教学内容知识面狭窄、陈旧,难以适应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需求,同时刻意追求计算速度、变形技巧、题型套路等,又增加了数学的难度,同时数学教学内容过分追求形式化,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而新课程重视对数和代数意义的理解及对学生数感和符号感的培养,淡化了对记忆的要求;重视计算器和计算机的使用,对运算的复杂性、技巧性和熟练程度的要求降低了;同时重视数学的应用和数学建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中对于方程的编排是按照概念教学的基本模式安排的,即通过对比不同点,然后提炼相同点,从而得到一个概念。这样的教学流程是一直被沿用至今的,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阅读方程出现的那段历史,我们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有专门关于方程的一章“方程术”,虽然没有给方程下定义,但是却利用方程、方程组的思想解决了许多历史命题。一千多年后,欧洲的数学家笛卡尔才给这样一个在数学界用了千年的思想,下了一个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通过这段历史,我们不难看出,方程思想和方程定义并不是一回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方程思想是指先得到等量关系,然后再想办法推导出未知条件。而方程的定义只是方程的长相,即是方程思想的外在形式。那么对于学生而言,是掌握方程的定义,会判断哪个式子是方程重要?还是掌握这种解题思想重要呢?毫无疑问是后者。我想学生之所以不喜欢方程,对方程有反感情绪,跟我们只是给他们方程定义,没有渗透给他们方程的思想有一定的关系。
4、数学课程实施方面的新变化
数学新课程的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新变化必须体现并落实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并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加以检验和改进.数学新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变化必然要带来数学课程实施的变化。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的是师生的“授一受”,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难以形成师生之间互动。数学新课程认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是人格平等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围绕着数学教材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师生间、学生间可以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对话。师生就是通过这种对话来实现课堂中师生间的互动。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数学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最终达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考虑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投入各种数学活动中去,其次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积极了解学生的思想,以启发学生思考,最后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反思,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和创造,与学生共同成长。
二、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1、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要使教师的教学能适应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转变旧观念,学习、接受新观念。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建立学生观,由以往重教书轻育人的学科本位的观念改变为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建立课程观和教学观,设置“体验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
2、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角色
小学数学教师要由数学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既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又要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教师应努力做好学生的指导者、激励者、培养者和营造者。为此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指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参与,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将学生引向数学学习的乐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3、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提高素养
要实现小学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需要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以适应并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免费论文网。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有交往与合作能力,很好地与学生、与其他教师、与家长、与社区合作。要具备开发数学课程资源的能力,要有使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的能力。同时必须具备教育研究能力,重在解决实际问题。要有终身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地学习,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促进自己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0
2、钱家荣.《地得如何应对新课程》.《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100
论文作者:宋善琼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方程论文; 新课程论文; 师生论文; 数学教师论文; 小学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