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京云 山东省莱西市香港路幼儿园 26660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要培养习惯。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幼儿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一生是有益无害的,生活习惯好,就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长;文明礼貌习惯好,品德就良好;学习习惯好,定能取得好成绩。教育是习惯的培养。幼儿园年龄段是个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协调性不高,认识水平低,一般习惯还正在形成,可塑性极大,所以从幼儿园起老师就要去歪扶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塑造人的基础工程。怎样才能达此目的呢?我在多年的实践中体会到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循循善诱,提出严格的要求
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要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开头的时候,我只要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如上课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不防碍别人等。接着,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要求,如待人要有礼貌,看到老师、阿姨要问好,接受人家的礼物或者得到人家的帮助要道谢等。
从幼儿的能力来看,即使履行一些内容极其简单的要求,也要做出巨大的努力。如果教师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不合理,他们接受不了,那么这样的要求就会落空。当幼儿做不到教师的有些要求时,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并且对教师的话产生怀疑,不信任教师了。
当我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如要求幼儿对人要有礼貌,我就这样告诉幼儿:早上入园的时候要向老师、小朋友问声好;回家的时候要说声“再见”;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求幼儿讲卫生,我就说:我们要做个讲卫生的孩子,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这样要求具体明确,幼儿才好照着去做。
二、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的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幼儿,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好的,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我们要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孩子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记得有一次下课我无意中走进教室,看见有两位小朋友坐在桌子上谈话。我当场批评了他们,过后其中的一位孩子悄悄地说:“老师有时也坐在桌子上讲话。”他的话让我大吃一惊,仔细一想,自己也确实有过这样的现象。我就对这位小朋友说:“真的?你怎么不早点给我指出这个坏毛病呢?今后我们互相监督,不让坏毛病再出来好吗?”正如古人所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起到表率作用。
三、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了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我们班有个新小朋友叫刘禹,胆子特别小,他不习惯集体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对于他来说,我们需要让他养成合群的习惯。我就运用各种方法来鼓励他。先是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如上美工课的时候,让他来分发美工纸;吃午饭的时候,让他来分筷子。经过一次两次的锻炼,他的胆子慢慢大起来了。接着,我还训练他在大众面前讲话的习惯。一次在学习儿歌的时候,我提问全班的幼儿:“老师的手可以做什么?”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提问之后我就有意识这样说:“老师准备请一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看看谁最近以来比过去勇敢了?”小朋友们不约而同提到了刘禹,他也就大胆地站起来回答了这个问题。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四、通过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如有一次,我组织小朋友玩“美食店”的游戏,游戏一开始,刘洋和刘帆突然争吵起来。我走过去一问,原来是因为争新的水杯,都不愿意要旧的水杯,怎么办呢?新的水杯只有一个,我思索了一会儿,便拿起旧的水杯放在耳朵上,过了一会儿,我对两个小朋友说:“旧水杯刚才对我说,它也可以用,小朋友都不喜欢它,它好伤心,它想找一位好朋友,谁愿意帮助它?”我这样一说,刘洋就去拿了旧的水杯。两个小朋友笑着说:“老师,我们以后不争了。”我对他们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并以此教育小朋友们要讲文明、懂礼貌,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争做好孩子。
五、家园合作,同步培养
幼儿的一半时间在学校度过,还有一半时间在家里度过。更多的学生在学校形成的良好习惯,经过一个假期,不知不觉就丢失了。而他们接触社会机会不多,可见家庭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家长在家要留心观察孩子的表现,及时提醒他们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杜绝不良习惯的养成。教师也可时时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如可采取打电话、网络工具、家访等方式与家长采取同步教育。幼儿园也可组织学生家长到学校听课,采取不同形式向家长讲“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等,指导幼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校与家长的联系经常化、制度化。这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时时都生活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
论文作者:杨京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4月总第15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9
标签:幼儿论文; 老师论文; 习惯论文; 小朋友论文; 自己的论文; 水杯论文; 行为习惯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4月总第15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