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本文主要探究了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以及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影响;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4-0067-02
进入21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导致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确定因素,面对这些因素的影响,我们要积极应对。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世界各地的经济紧密联系到一起,成为一个经济整体。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世界各地之间自由往来,相互交流技术、资本以及人才等,超越了国界和地区的限制,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1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1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首先,我国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可以吸引发达国家投资。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我国主要接收外资,所以跨国企业在我国快速发展。而我国较高的吸引外资的能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满足了我国对资本的需求,同时我国在引进外资时,也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这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使我国成为贸易出口大国,不断增大的出口量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虽然我国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也受到了影响,可是也提高了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我国企业制定了风险预警和预防机制,更好地应对将来的风险,有效促进了我国企业的成长。再次,经济全球化更加合理地分配了劳动力,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加工企业的发展,进而为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岗位,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更加重视技术人才,提高了企业发展的竞争力。
1.2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不良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一些问题。第一,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发达国家的限制。经济全球化发展受控于少数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主导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它们制定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经济规则,而发展中国家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展经济必然受到更多的限制。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发达国家投资大量资金建设企业,还可以利用贸易壁垒限制发展中国家,这样发达国家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例如,我国廉价商品会冲击发达国家市场,影响发达国家的企业,此时发达国家会以贸易保护的借口禁止我国产品进入它们的市场,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第二,发达国家利用资金优势将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消耗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污染其环境。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会接收发达国家转移的高耗能和高污染产业,进而引发我国的环境问题。
2 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
2.1 对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完善
我国当前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是仍然需要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我国应该对政府职能进行转变,以市场规律和规则为依据,真正分开政企职责,为企业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还要对国有资产管理进行完善,改革国有企业。真正改变企业的经营机制,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
2.2 积极参与国际间的竞争
我国是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深刻影响着国际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仅要吸引外资,还要提高国际投资的质量。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意识,而政府也要积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并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参与国际竞争,我国企业将会更加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吸取发达国家企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管理方式等进行完善,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2.3 重视产业转移引发的问题
国际产业转移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环境和资源。所以在吸引外资的同时,也要关注国际游资的动向并强化监管,保障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我国虽然经济发展迅速,可是非常依赖外贸,因此有效提高国内需求以及供给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国际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所以我国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其他国家的限制,我国一定要守住阵地,促进我国内部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
3. 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对策
3.1.提升综合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只有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才能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为此,我国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迅速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在加入全球化进程时要注意时序问题,即根据自身经济的适应能力来选择加入到不同全球化领域的时间,以尽量减少风险和成本;在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中,注意通过国内的制度安排或影响国际的制度安排来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在资源、基础设施、支柱产业、重要的服务业以及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国家要掌握主动权,以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
3.2.要完善相关建设,提高金融风险防范效率。金融是现代经济的中心。目前,我国的金融体制还存在如金融体制不健全、融资结构不合理等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完善企业融资结构,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针对呆坏账,建立一套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加大我国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强金融法制建设,构建独立的金融司法体系,推进金融监管法制化。同时,逐步提高我国金融业的透明度,做到各种金融制度的透明化,从而避免金融风险。资本自由流动加速,特别是进行投机性炒作的短期资本,常常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建立有效的金融防范机制是国家金融健康运行的必要前提,也是更好地保护各方利益的重要手段。银行、证券、保险等监管机构要协调行动,形成统一的金融监管体系,形成监管合力;增强风险意识,树立自控观念,改变重制度建设轻工作落实的现象;借鉴海外监管实践,从单纯防范风险向支持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并重的监管方向转变。还要防患于未然,在利用外资的同时,充分利用好内资。
3.3.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国际分工的发展、产业的转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使一个国家最大程度地摆脱资源和市场的束缚,为本国利用最有利的地区与资源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可能。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更好地消化吸收,从而实现技术创新。同时,加大对我国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设备和工艺,提高自身的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中国实现新型工业化,必须继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发挥外资作用,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充分发挥中国的后发优势。更加经济地利用和整合外部资源,进一步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全球竞争地位。不断增强模仿创新能力,实现向自主创新的跨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4 结语
经济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面对机遇要紧紧抓住,面对问题要积极解决。此外,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重视环境、资源、社会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环境、资源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树本.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12).
[2]庞乔舒.浅议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J].中国集体经济,2011(4).
[3]吴念鲁.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0(3).
[4]吕延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7).
论文作者:马珂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4月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我国论文; 经济全球化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 经济论文; 金融论文; 我国经济论文; 企业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4月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