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乐平市接渡小学 333314
摘 要:素质教育给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现代小学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到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提升,同时还必须要关注到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升,这是因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升是现代素质教育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探索现代教学模式,将其引入到实际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现代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应该同时关注到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学生的创新能力两个方面。这是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小学教育在不断地发展的过程中对自身提出的新的要求。只有与时俱进,小学数学教学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一切伟大的发明或创新都来自于大胆的怀疑和猜测。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他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产生一种新颖、独到的前所未有的问题来认识事物,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我故意创设错误的情境,让学生来评价我的对错。其实小学生是非常大胆的,他们经常毫不留情地指出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无论你是同学还是老师,之所以有些学生不敢指出老师的错误,那是我们没有给他们机会,如果我们平时不注意培养,孩子们那种大胆的富有创新性的天性就会被我们抑制甚至扼杀。有一次我在讲解10以内数的认识时,有一幅画中有五只小鸭子,我故意说成五只小鸡,其实图中的小鸭子和小鸡的差别非常小,只是在于嘴和脚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刚说出,就发现有只小手举了起来,这名学生指出了我的错误,有些学生还半信半疑,我让他们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两人谁说的对,孩子才恍然大悟,使他们明白老师也会有错误的时候,我及时地表扬了这位学生。从此,孩子们再也不害怕指出老师的错误,而且个个都认真听课,寻找老师的错误,争取得到表扬。
二、破除狭隘能力观,树立全面能力观
国外的教育注重于使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人生,多方面培养能力。我国教育注重于使学生了解应试、了解书本,导致我国基础教育把学生能力培养仅局限在认知能力方面。长期以来,我们把应试能力当作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帮助学生快速地吸取知识,没有促进其各种知识吸收、组合与转化,存在狭隘的能力观,致使学生在动手能力等方面均存在一些缺陷,造成创造力缺失。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之中,要破除狭隘能力观,树立全面能力观,就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三、营造创新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情境的营造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因为只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学生才能够发挥他们的思维空间,他们才能够去想象和联想应该想的东西,他们的活跃思维才能得以施展。素质条件的教学就可以极大地使学生进入到创新的优势环境学习中,他们就会发挥自己的创新特长,敢于想象创新。而传统的教学则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没有丝毫的创新意识,他们只是极其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记忆,他们不敢去想,不敢去做违背书本上知识的规律的事情,这就极大地限制住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现代教师应该明确培养学生的意义,在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我们要注重对教学的环境创设,形成一种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利用导语营造一堂课的教学气氛。比如,我执教“有余数的除法”一节课的时候,我把20个不同颜色的篮球按照红、粉、绿的不同颜色编成号码。然后让学生根据屏幕上的序号来考老师,老师就会轻松地说出它们的颜色。通过这一表演,学生感到非常奇怪,于是就对这一堂课所讲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样就非常有利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也步入了创新的参与中来。
四、巩固学生的主导地位
在传统的数学模式中,小学数学课堂上占主导地位的一直是数学教师,小学生主要在课堂上扮演着“听众”的角色,这种数学教学模式会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变得十分被动。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一直秉持数学教师说什么是什么的学习状态,这将会极大地抑制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对教师产生习惯性的依赖感,使学生无法养成自己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极其不利。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数学教师应当成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道路上的引导者,教师在数学课上引导学生对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先产生疑问,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得出最后的结果,通过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积极引导让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为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上官子木 创造力缺失在基础教育中[J].中小学教育,2004,(10)。
[2]许锡良 如何让知识拥有创造力[N].中国教师报,2015,(12),9。
论文作者:徐美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9月第25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8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老师论文; 思维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9月第25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