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波
邵阳市中医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摘 要】目的:研究和探析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75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中医组(n=38)和常规组(n=37)。常规组缓解肿胀用甘露醇,中医组在常规组的基础用活血化瘀汤和按摩缓解肿胀。比较两组患者的肿胀消失时间、疼痛缓解时间、肿胀缓解率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中医组患者的肿胀消失时间、疼痛缓解时间都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中医组的肿胀缓解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中医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较好,能缩短患者疼痛的时间,快速缓解患者的肿胀,并且肿胀缓解率和治疗有效率都较高,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活血化瘀汤;甘露醇;中药贴敷;骨伤后期;肢体肿胀;临床疗效
骨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并且发病率逐渐上升。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肢体疼痛、活动不便等,这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有一定的影响,并且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骨伤后期常常会出现肢体肿胀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患者身体免疫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炎症因子,这就会使血液中离子的进出失衡,需要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1]。因此,本次研究选择我院的75例在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中医和西医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现将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时间范围是2017年9月~2018年9月,将在此期间来我院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上患者均对研究知情并已签署相关同意书。将75例患者通过随机法进行分组,分为中医组和常规组。中医组有38例患者,其中有24例为男性,14例为女性,年龄在23~74岁之间,平均(45.16±2.28)岁,I度肿胀有20例,II度肿胀有14例,4例为III度肿胀;常规组有37例患者,其中男性有25例,女性有12例,年龄在22~75岁之间,平均(45.72±2.80)岁,22例为I度肿胀,12例为II度肿胀,3例为III度肿胀。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对,差异显示可比,P>0.05。
1.2 方法
采取甘露醇的是常规组,通过静脉滴注对肿胀进行缓解,取125ml的浓度为20%的甘露醇进行静脉滴注,每天静脉滴注两次,连续治疗10天。
采取中医治疗的是中医组,主要包括活血化瘀汤以及按摩。活血化瘀汤,药方组成:茯苓、桃仁、泽泻均18g,当归、熟地黄、赤芍均15g,红花13g,川穹10g。如果寒气重、气虚的患者加入黄芪;血热的患者减将熟地黄替换为生地黄;血虚上火的患者加入黄芩和黄连,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药方进行加减。每天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连续治疗十天。在患者服药期间,为患者的患肢给予捏、按、揉等按摩,每次按摩15分钟,每天按摩三次,坚持按摩10天[2-3]。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比对两组患者的肿胀消失时间、疼痛缓解时间;(2)肿胀缓解率判定:患肢无肿胀疼痛、皮肤红肿、发硬等,皮肤弹性正常,患侧肢体周径和健侧较为相似为完全缓解;患侧肢体周径相较于治疗前有所改善,皮肤弹性正常,仍有肿胀疼痛感为部分缓解;肿胀疼痛没有明显改善甚至严重为缓解;(3)临床治疗效果判定:骨伤后期患者的肢体肿胀差值小于2mm,3天之内消肿为显效;患者的肢体肿胀差值2mm~9mm,消肿时间在6天之内为有效;患者肢体肿胀差值超过9mm,消肿时间超过6天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所得的数据经SPSS 24.0 开展统计和处理,肿胀消失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用(x±s)表示,t进行检验,P<0.05;肿胀缓解率和临床疗效用(n/%)表示,卡方进行检验,P<0.05。
2 结果
2.1 中医组的肿胀消失时间与疼痛缓解时间与常规组相比,存在明显优势,P<0.05。如表1。
3 讨论
骨伤作为临床的一种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骨伤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骨伤患者后期容易出现肢体肿胀现象,这是由于骨伤后夹板和石膏托长时间对肢体进行按压,并且患者因骨伤长期卧床,造成肢体缺乏运动出现血液流通不畅的现象,就会引发肢体肿胀[4-5]。中医理论认为,骨折的治疗需要通过三个阶段,初期主要活血化瘀;中期调节气血、舒经活络;后期主要消除肿胀、补血益气[6]。
本次研究中,中医组的疼痛消失时间和消肿时间相较于常规组而言,明显较短,P<0.05;中医组的疼痛缓解率(97.37%)明显高于常规组(75.68%),P<0.05;中医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73%)显著高于常规组(72.97%),P<0.05。提示中医治疗对骨伤后期肢体肿胀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主要原因是:活血化瘀汤中的熟地黄和当归都起到了补肾滋阴的作用,红花和桃仁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的功效,芍药具有活血益气的作用,茯苓和泽泻起到较好的利水渗湿的作用,川穹也具有活血行气的功效。将诸味药材联用,可有效地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并且帮助患者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使得静脉回流加速,从而达到消除水肿、减轻疼痛的目的;按摩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缓解局部水肿,并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综上所述,对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患者进行中医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疼痛缓解率较高,并且有效缩短了患者的消肿时间,加快了患者的疼痛消失时间,值得推广和在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东峰,孔畅,管东辉,等.冰硝散治疗胫腓骨骨折后肿胀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8,45(11):2350-2351.
[2]王培宽,严燕春,黄黎,等.不同方案治疗胫腓骨骨折早期肿胀疼痛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8,29(13):1890-1892.
[3]何和与,吴开弟,黄泽晓,等.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Fernandez Ⅰ型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8,20(05):381-384.
[4]关威,崔鹤,尚琦,等.消肿止痛方外敷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的活血通络效果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01):89-92.
[5]王晓军,孟祥海.中医疗法处理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可行性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7,27(09):1000-1002.
[6]程红霞,张琴,付艳,等.中药伤科油纱外敷改善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疼痛及肿胀的效果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01):147-150.
论文作者:李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6
标签:患者论文; 肢体论文; 时间论文; 骨伤论文; 疼痛论文; 后期论文; 中医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