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幕墙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玻璃幕墙在现代建筑装饰中的应用广泛,兼具安全性、经济性、美观性的特点,因此获得人们青睐。本文首先概述了肋驳接全玻幕墙的应用现状,然后介绍了设计工作要点,最后分析了实际案例,以供参考。
关键词:肋驳接;全玻幕墙;设计要点;应用
玻璃幕墙是一种新型的墙体装饰技术,尤其在高层建筑中应用广泛,凸显出现代主义气息。其中,全玻幕墙是由玻璃肋和玻璃面板两个部分组成,由于横向、竖向缝隙少,因此外观更加平整,多用于建筑物的首层和二层。本文以肋驳接全玻幕墙为例,深入探讨了方案设计和实际应用,以促进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
1、肋驳接全玻幕墙的应用现状
全玻幕墙按照支承形式进行划分,可以分为落地式、吊挂式、后支承式三种。其中落地式的玻璃受托于下支架上,吊挂式的玻璃需要使用吊挂装置才能悬吊,后支承式的玻璃肋支承在玻璃后部。不同幕墙的差异,主要在于高度参数,依据《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玻璃厚度为10mm时,幕墙最大高度为4m;玻璃厚度为12或15mm时,幕墙最大高度为5m;玻璃厚度为19mm时,幕墙最大高度为6m。当幕墙高度达到一定数值时,为了提高稳定性,就要采用悬挂法;低于限度时则可以采用落地式。但是,落地式的面板、肋板重力都会传给下部。
在点支式玻璃幕墙中,以玻璃肋作为支承构件的结构,就称之为肋驳接全玻幕墙。该类幕墙的最下方玻璃重力可以落地,上方其余的玻璃则在肋板的作用下,将重力传输到玻璃肋上,然后向下传递,因此玻璃肋承担了面板重力,稳定性降低,不能按照吊挂式或落地式的高度限值,而是按照限值的80%计算。从施工实践来看,该类幕墙的施工关键,就在于玻璃肋的设计和结构。
2、肋驳接全玻幕墙的设计要点
2.1 悬挂方式
肋驳接全玻幕墙的悬挂,目前多采用吊挂幕墙的形式,辅助利用吊具,将面板、玻璃肋悬挂起来。其中,设计要点如下:第一,面板和肋板都是整块玻璃,两者的重力是向上悬挂,通过吊具将重力传递到结构上。在肋驳接全玻幕墙中,最上面的玻璃面板重量可以传递给上部结构,最下面的玻璃面板可以落地,其余面板则将重量传递到玻璃肋上。如此一来,玻璃肋顶部的吊挂件,不仅承受肋板重量,同时还会承受多个玻璃面板的重量。在吊挂幕墙中,吊夹受力一般为4000N,超出该数值就会造成荷载超标,提示设计人员关注吊夹的实际承载能力。
第二,吊夹只能承受竖向力,对于水平推力、偏心荷载则无法承载,如果设计人员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就可能导致吊挂节点的选择有误。对此,正确的吊挂节点如下图1、图2所示,应该采用肋打孔方式,上部采用圆孔定位,下部采用长条孔定位,以补偿加工、安装、热胀冷缩造成的误差。另外,如果玻璃肋的单跨较大,支承玻璃肋下部设计入槽节点时,应该校验U型槽的侧面压强。
2.2 对接接头
考虑到当前的技术条件下,玻璃肋加工长度达不到10m,因此需要将玻璃肋断开处理,然后在螺栓、垫圈垫片、肋夹板的作用下,将其连接为一个整体,最终满足设计高度要求。加工长肋时,一般多采用L05或L06型的肋夹板进行连接,但是连接部位的强度会低于完整肋的强度。对此,校核方法如下:假设最大荷载作用在肋连接点处的弯矩为M,螺栓和玻璃之间产生的拉压力会形成力矩组为F和L,且F·L=M。校验螺栓的剪切强度即F值,即可判断玻璃孔的压强。
实际工程中,计算玻璃肋系统却会出现较多问题,这是因为玻璃肋的加工存在误差,肋夹板上的孔位也存在误差,这两个误差还会发生叠加效应。玻璃肋孔位和螺栓之间虽然有垫圈,但是面对较大的误差,就会造成垫圈和玻璃肋孔无法完全接触;而且玻璃具有脆性,不会发生塑性变形。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螺栓不能将受力全部传递到玻璃孔上。一旦某个孔位的应力值超出限值,该部位的玻璃肋就会失效,出现安全事故。对此,解决措施在于采用注胶工艺连接玻璃肋,促使螺栓和玻璃肋之间形成一个整体,能够共同受力。一方面提高了各个连接节点的强度,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玻璃肋的受损率,以此增强幕墙的安全性。
2.3 玻璃材质
在大玻璃全玻幕墙中,面玻、肋玻都是整块的,受限于钢化炉设备的尺寸,因此无法进行钢化处理,存在自爆风险。但是,即使面玻或肋玻中的一块发生破裂,也不会对整个幕墙的安全性造成影响,不会引起全面倒塌。相比之下,肋驳接全玻幕墙的面玻不是整块的,肋玻也经过钢化和开孔处理,以便设置对接接头。对此,肋玻需要进行热浸处理,并且采用夹胶玻璃。如此,当某块肋玻破裂后,才不会出现散落现象,依旧保持一个整体,为后期维修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2.4 计算简图
在《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应用手册》中,提出的肋玻计算简图和弯矩公式,前提是两端固定梁。在不同的幕墙设计形式中,以肋玻上端是钢夹板螺栓吊挂、下端是阻尼减振盒为例,如果上端吊挂按照等强机理设计,可以将其简化为固定端;但是下端的阻尼减震盒,却不能简化为固定端。因此并不能直接套用计算公式,计算结果是不安全、不合理的。对此,肋驳接全玻幕墙的玻璃肋,可以采用简支梁简图,按照《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上的规定执行:上端采用等强机理设计,选择一端固结、一端铰接梁,或者下端没有支点的悬臂梁。另外,肋玻下端支座要承受支座反力,其一钢槽和支承结构之间应该紧固连接;其二钢槽的端部要封口处理;其三要在肋玻侧面、钢槽端部垫上橡胶垫块。
2.5 力学性能
在强度指标上,肋玻在截面设计时,夹胶玻璃的厚度按照两片玻璃的厚度之和计算,强度设计值则参考技术规范中的规定。在侧向稳定性方面,以大玻璃全玻幕墙为例,假设肋高50-90cm,玻璃厚度为19-22mm,那么肋的宽高比在26-41之间。然而在实际工程中,不会存在这么大比值的钢梁设计方案。幕墙高度增加,肋玻相应变长,为了保证侧向稳定性,可以在后侧设置横向拉条。
3、实际案例分析
以海南三亚某工程为例,属于大型的商业综合体,一期工程由A座、B座、下沉广场、连接部分组成,外形上类似于蝴蝶状。该建筑北立面从首层到檐口的位置,采用全玻幕墙设计方案,装饰高度共计18m。分析工程现状和特点,最终决定实施超大跨度的肋驳接全玻幕墙方案。
玻璃肋和主体结构的连接节点设计上,在楼层内设置玻璃肋,作为面板连接件的支承处,通过连接件将面板支承在玻璃肋上。在玻璃肋支承结构的设计上,玻璃肋采用超白夹胶玻璃,尺寸为19mm+2.28PVB+19mm,首层、二层的肋板宽度为752mm,三层为392mm。在玻璃肋的上端,利用不锈钢螺栓和支撑吊挂相连接;在下端采用入槽设计形式,并在槽口底部转角设置了垫块,保证玻璃和钢槽相接触。在面板和肋板的连接设计上,面板固定在玻璃肋的夹具上;该夹具在不锈钢螺栓的作用下,固定在玻璃肋板上;面板则采用四个边角上的夹具进行支承。
4、结语
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出现,肋驳接全玻幕墙的应用更加普遍,建筑对象主要是车站、商场、大堂等公共场所。由此可见,采用科学的设计方案,才能够保证人身财产安全。本文从工程实践出发,介绍了悬挂方式、对接接头、玻璃材质、计算简图、力学性能五个方面的设计要点,希望为类似工程提供一些经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树鹏.超大跨度玻璃肋驳接全玻幕墙设计与施工[J].广东建材,2015,(4):45-48.
[2] 林彬.肋驳接全玻幕墙设计要点分析[J].门窗,2016,(8):6-8.
论文作者:易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2
标签:玻璃论文; 幕墙论文; 面板论文; 螺栓论文; 吊挂论文; 工程论文; 重力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