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省青岛市 266100)
摘要:火力发电厂循环水系统中取水明渠的设计、施工一直都是项目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深层软土地基的地质情况,更增加了设计施工难度。本文以印度尼西亚某项目深层软土地基地质情况为案例,设计分析多种设计方案,供同类型项目参考。
关键词:取水明渠;深层软土地基
引言
印度尼西亚某燃煤电厂位于东加里曼丹省,靠近Dondang河,为循环硫化床机组的新建电厂,项目大部分区域处于深层软土地基区域,尤其是靠近布置在河床的取水明渠区域。
1.结构设计要求
根据水工工艺专业的设计提资要求,本项目取水明渠净宽9.76m,明渠前端伸入至河内-4m等高线附近,明渠底部绝对标高-3.70m(泵房相对标高-6.0m),明渠长度25.8米,全部在河流中。
2.地质情况介绍
2.1地质情况说明
本工程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层及坡残积层。地基岩土层由上至下详细描述如下:
(1)层淤泥质粘土:深灰色、灰黑色,流塑状态,含腐殖质。
(2-1)层粉细砂:灰色、浅灰色,饱和,砂粒成份主要为石英、长石与白云母,含少量粘性土,松散。
(2-2)层粉细砂:灰色、浅灰色,饱和,砂粒成份主要为石英、长石与白云母,含少量粘性土,稍密。
(2-3)层粉细砂:灰黄色、灰褐色,饱和,砂粒成份主要为石英、长石与白云母,局部含少量粘性土,中密。
(2-4)层粉细砂:灰色、灰褐色,饱和,砂粒成份主要为石英、长石与白云母,局部含少量粘性土,密实。
(3-1)层粉质粘土:褐黄色、灰褐色,软塑状态,湿,含多量砂粒。
(3-2)层粉质粘土:褐黄色、灰褐色,可塑状态,湿,含多量砂粒。
(3-3)层粉质粘土:褐黄色、灰黄色、灰白色,硬塑状态,稍湿,含少量砂粒。
2.2设计钻孔点描述
取水明渠设计参照P01和P02号钻孔资料,P01号钻孔自上而下土层分别是10.6m厚(1)层淤泥质粘土,3.9m厚(3-1)层粉质粘土,9.95m(3-2)层粉质粘土,大于1m厚(3-3)层粉质粘土;P02号钻孔自上而下土层分别是10.5m厚(1)层淤泥质粘土,12.5m厚(3-1)层粉质粘土,3.6m厚(2-1)层粉细砂,1.9m厚(2-2)层粉细砂,4.5m厚(2-3)层粉细砂,大于7m厚(2-4)层粉细砂。
3.设计方案介绍
3.1现场情况
本项目取水明渠布置在河床区域,主要布置在河流中,河床区域取水明渠与取水泵房连接(照片分界线区域)。
3.2方案介绍
3.2.1钢筋混凝土主体方案(钢板桩临时支护止水措施)
3.2.1.1主体方案说明
此方案的适用范围:此方案适应于位于河海床构建筑物的设计,是沟渠类结构的常规结构形式,需要做钢板止水围堰的临时措施,以能够在无水条件下施工。
经过设计分析计算,本项目中明渠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顶部设置6根300x500mm支撑梁。明渠底部标高为-6.0m段,侧壁厚400mm,底板厚500mm;底部标高在-6.0m~-8.60m段,侧壁厚600mm,底板厚700mm。
为防止河流冲刷导致底板下土体被掏空,明渠前端底板伸入河床以下700mm。为加固明渠底板土体,增加承载力,在底板范围内布置D550mm@1650mm,L=6.60m~9.40m水泥土搅拌桩,共计80根。
1、人工、材料和机械价格水平按国内山东地区调整。
2、对于火力概预算定额不包含的施工项目,其单价按市场价计入: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桩1800元/m³,水泥土搅拌桩320元/m³,木桩1450元/m³,水工格栅10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2混凝土板桩方案
3.2.2.1主体方案说明
此方案的适用范围:此方案适应于河床为深层软土地基淤泥质土,河床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工程。钢筋混凝土板桩具有施工简单、现场作业周期短等特点,在基坑中广泛应用。
经过设计分析计算,本项目采用两种类型板桩作为明渠侧壁:明渠底部标高为-6.0m段采用W-500-B-1000型混凝土板桩,L=13m,共30根。板桩顶部设置700mmx1000mm冠梁将板桩联为整体;明渠底部标高在-6.0m~-8.60m段采用W-600-B-1000型混凝土板桩,L=15m,共20根,其顶部设置800mmx1200mm冠梁并与700mmx1000mm的冠梁平顺衔接。垂直于顶部冠梁设置7根350x700mm横向支撑梁,为减小支撑梁的计算长度,在支撑梁中间沿明渠纵向设置250x500mm混凝土梁。
整个明渠底部浇注厚500mm的素混凝土底板,底板下设置300mm砂垫层。为防止河流冲刷导致底板下土体被掏空,明渠前端8m及其两侧3m范围内铺设块石护面,并延伸到与厂区护坡相连。
3.2.3钢结构方案
3.2.3.1主体方案说明
此方案适应于明渠本体延伸到河流内部,且河床为深层软土地基淤泥质土,河床处于不稳定状态。
经过设计分析计算,本项目采用型钢制作的钢框架作为结构主体,侧壁及底板采用12mm厚钢板作为围护结构。明渠两侧分别设置6根D=500mm,L=30m钢管桩作为明渠基础,将整个刚明渠悬挂在钢管桩上。明渠的顶部、中间采用方管作为内支撑,使整个明渠形成自身稳定体系。
3.2.4混凝土灌注桩方案
3.2.4.1主体方案说明
此方案的适用范围及特点:适应于深层淤泥质土,水位较高,难于施工区域。此方案施工时无振动、无噪音等环境公害,无挤土现象,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墙身强度高,刚度大,支护稳定性好,变形小。短桩间缝隙易造成水土流失,特别时在高水位软粘土质地区,需根据工程条件采取注浆、水泥搅拌桩、旋喷桩等施工措施以解决挡水问题适用于软粘土质和砂土地区。
经过设计分析计算,本项目采用D=1m@1.2m,L=25m混凝土灌注桩作为明渠侧壁的永久结构,灌注桩之间缝隙补增D700mm水泥土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防止泥浆等涌入明渠内。灌注桩顶部设置800x1000mm冠梁将侧壁灌注桩连成整体。为防止-8.6m段明渠侧土压力过大导致侧壁受力较大,在该处的明渠顶部布置一根1100x800mm混凝土内支撑梁。
整个明渠底部浇注厚500mm的素混凝土底板,底板下设置D700mm@500mm水泥土搅拌桩。为防止河流冲刷导致底板下土体被掏空,明渠前端6m范围内铺设块石护面。
4.分析对比
通过对钢筋混凝土主体方案、混凝土板桩方案、钢结构方案、混凝土灌注桩方案的设计分析,四种方案均满足设计计算要求和系统配置要求,现场施工均能达到预期目标。但是,鉴于方案对经济、安全、工期的分析均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4.1经济性分析
钢筋混凝土方案的成本最高,混凝土板桩方案成本最低,钢结构方案和混凝土灌注桩方案成本相近。
在能够满足系统设计需求以及合同要求的前提下,从经济性角度考虑,混凝土板桩方案仍然是取水明渠方案的首选。
4.2安全分析
钢筋混凝土主体方案、混凝土板桩方案和混凝土灌注桩方案,施工方案为无水条件下施工,具备了无水条件施工的作业条件,安全系数最大;钢结构方案中部分工作需要在水下进行,施工过程中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4.3工期分析
钢筋混凝土主体方案,由于首先考虑到钢板桩止水的维护结构,施工措施方案前期工作较为繁琐,施工时间较长,明渠主体施工完成后,需要对钢板止水围护措施拆除回收,故施工工期较长。
钢结构方案由于主体钢结构在陆上加工完成,然后进行现场安装,其施工工期最短。
混凝土板桩方案和混凝土灌注桩方案,在考虑到项目当地市场环境情况,在材料、人力、设备充足的情况下,施工工期相近。
4.4本项目设计
由于项目处于印度尼西亚东加里曼丹省的一座孤岛,从人力、材料、设备、经济性、安全性和工期角度出发,充分发挥了当地灌注桩的优势,本项目选择了混凝土灌注桩方案,设计、施工方案理想,满足项目需求。
5.结束语
通过本工程深层软土地基取水明渠设计方案的对比分析,总结了取水明渠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工期的优势,在类似项目深层软土地基条件下,能够得到合同要求的前提下,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到项目当地的市场环境特点,综合分析经济性、成本和工期的影响,合理选择适应于本项目的设计方案。
论文作者:于航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明渠论文; 方案论文; 混凝土论文; 底板论文; 粘土论文; 细砂论文; 项目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