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结构剖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结构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任何动态中的事物都会形成运动的结构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运动也是如此。由20世纪历 史发展而来又受到21世纪新因素影响的社会主义运动,必然形成动态中的各要素发展变化的 力的结构。考察此种运动、变化着的结构,有助于从整体上观察21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
一、21世纪几支发展社会主义的力量
有四支促进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力量:
第一支是已经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和已经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而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发 展的国家所进行的事业。这些国家是:中国、朝鲜、古巴、越南、老挝。这五个国家又可分 为两类:一类是中国、朝鲜、古巴三个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另一类是越南、老 挝两个已经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正在向社会主义方向过渡的国家。
中国自1956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后,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目前正在进行的坚持四项 基本原则前提下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苏联东欧的“改革”走入歧途而发 生剧变后,中国继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出现了不断 发展的好局面。朝鲜于20世纪50年代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6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主体思想 ”概念。1970年11月朝鲜劳动党五大规定:党的指导思想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创造性地体 现于朝鲜现实的主体思想”,由此开始了朝鲜“主体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此过程中,朝鲜 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苏联东欧发生剧变后,朝鲜 进入了“国内外形势最为复杂和尖锐的时期”,朝鲜劳动党率领朝鲜人民顶住了帝国主义武 力威胁,战胜了连续几年的自然灾害,更加坚定了走“朝鲜式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古巴 1959年1月建立了人民政权,1961年4月宣布古巴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并于1965年10月确 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成为西半球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来,一 直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在 教育、卫生、体育、科技等领域的成就尤为重大。苏联东欧剧变后,原来对苏联东欧社会主 义国家依靠性很大的古巴受到了冲击,美国也趁机对古巴加紧实行封锁、高压,但古巴坚持 社会主义毫不动摇。1993年开始改革后,经济形势好转,并在反封锁的斗争中扩大了国际空 间,国内的凝聚力越来越强。1996年5月卡斯特罗在古巴工人联合会第17次代表大会闭幕式 上宣布:“我们所作的努力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我们所希望的是要实现社会主义,我们所 捍卫的也正是社会主义。”历史进入21世纪后,中国、朝鲜、古巴这三个国家的社会主义事 业还在发展,形成了新世纪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越南自1976年全国统一后,立即在全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1986年越共六大为纠正 过去“左”的政策,决定实行全面革新开放,强调越南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初级阶 段”。1991年越共七大通过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该纲领坚持了全面革新 路线,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确定了向社会主义发展的步骤和措施。苏联东欧剧变后 ,越共顶住压力,继续高举马列主义旗帜,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全 面革新事业,探索越南式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老挝于1975年建立了人民民主共和国,“开创 了走向独立、自由和社会主义的新纪元”。1976年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但由于政策过激, 造成经济停滞。1979年老挝人民革命党二届七中全会开始调整和放宽政策。1986年11月老挝 人 民革命党四大明确:老挝革命的目标是要实现社会主义,但目前不具备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 基础,仍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据此,老挝人民革命党提出了“革新开放” 的战略方针。苏联东欧剧变后,老挝人民革命党于1989年10月提出了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 马列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等“六项原则”,重申了继续实行“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 。当新世纪到来时,越南、老挝两国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路线毫未动摇,成为新世纪发展 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
十分明显,中国、朝鲜、古巴、越南、老挝五国所进行的社会主义事业,是21世纪社会主 义运动的重要发展力量。
第二支是原苏联东欧地区及蒙古国中存在的社会主义力量。可按地域划分为四部分。
一部分是俄罗斯国内的社会主义力量。1991年苏共覆灭、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联邦共和 国 境内迅速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共产党和其他各种左翼组织。仅1991年内就产生了“共产主义联 盟”、“共产主义工人联盟”、“俄罗斯劳动人民社会党”、“全联盟布尔什维克共产党” 、“工人阶级列宁主义社会党”、“俄罗斯共产党人联盟”、“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等 较大规模的共产党或左翼组织。经过几年分化、改组、联合,产生了现在俄罗斯七个主要 的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1、俄罗斯联邦共产党;2、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3、全联盟 布尔什维克共产党;4、俄罗斯共产党人联盟;5、俄罗斯共产党人党;6、俄罗斯劳动人民 社 会党;7、共产党联盟——苏联共产党。尽管这些共产党规模有大有小,章程、纲领、 政策、策略不尽相同,组织和活动方式各有千秋,但基本斗争方向一致,都坚持马列主义的 原则,坚持社会主义的目标。它们作为共产主义的政党,都在为社会主义的复兴而斗争。其 中,1993年2月重建的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是俄国最大的共产党,有54万党员,2万多个党的 基层组织,拥有157个议会席位。在1997年两届杜马选举中取得了重大胜利。在1995年俄罗 斯第二届国家杜马选举中,成为俄议会内外的第一大党。俄共宣布“以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 列宁主义为基础”,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最终走向共产主义。强调要奉行“革新了的社会 主义”,成为在俄罗斯复兴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国内的共产主义组 织仍是新世纪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一部分是原属苏联的其他国家内的各类左翼力量,即独联体欧洲三国(乌克兰、白俄罗斯、 摩 尔多瓦)、独联体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 克斯坦)、独联体外高加索三国(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 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的共产党或左翼政党。这些政党的纲领和政策有差别,其中多数政党 主张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为准则,主张恢复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也有一些政党维护劳动 人民利益,主张多党制,建立公正、自由和人民团结的社会。这些政党都主张议会民主,有 的曾重返政坛,后又在议会选举中失败;有的成为议会中的重要力量但难以上台执政;有的 党的领导人当上了国家领导人但只能按现行宪法规定的政治制度办事。进入21世纪后,这部 分政治力量仍然参差不齐,但可以肯定它们是新世纪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
一部分是东欧各国的共产党人、社会党人组成的各类左翼力量,包括由原执政的共产党的 后继组织、重新独立活动或重建的老社会党或社会民主党、在东欧剧变中新成立的社会党或 社会民主党。这部分左翼力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社会民主主义力量;一类是共产党力量。 两类中,社会民主主义力量虽然放弃了马克思主义而提出了“民主社会主义”纲领,已不同 于共产党,但它们多数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改建的,与一般社会党或社会民主党有所不同。它 们反对全面私有化,反对把国家财产出卖给外国资本家,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维护社会主义 价值观和劳动人民利益,在这方面,是有利于劳动人民的。从21世纪社会主义运动整体来看 ,应该肯定这些政党维护劳动人民利益的一部分主张的进步价值,因而承认这部分主张及实 现主张的方针、措施对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起着帮助作用。东欧各国中共产党的力量 虽然很小,但它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争取国家的社会主义前途,在劳动人民中有一定的 影响,是21世纪发展社会主义的力量之一。
一部分是蒙古国内的社会主义力量。原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执政的蒙古人民革命党于1990年 在党纲中删除了“共产主义”,宣布自己是一切阶级、阶层的群众性政治组织,从而使自身 发生了性质的变化。1992年蒙古国家宪法中删去了“社会主义”的提法。此后随着蒙古私有 化进程加快,其经济陷入严重困难。在此情况下,蒙古国内政治力量也在发生变化。原蒙古 国 内坚持马列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力量开始发展起来。这支力量虽然刚刚萌生,但却是 21世纪发展社会主义的力量之一。
第三支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社会主义政治力量,即欧洲(法国、葡萄牙、西班牙、意大 利、希腊、北欧和英国)的共产党、共产主义政党组织,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共产党 或社会主义力量。
欧洲的共产党在苏联东欧剧变后大多数仍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从实际出发发展马克 思主义,坚持自己工人阶级政党的性质,强调自己是工人阶级和所有劳动者的先锋队或群众 性政党。它们虽然大多放弃革命夺权道路,强调通过发展民主的道路来变革、改造现行资本 主义社会,但其最终目标是超越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21世纪发展社会主 义的重要力量之一。
日本共产党在苏联、东欧剧变后,仍然坚持以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 目标。日本共产党于1997年开始走上对日本社会主义前途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之路,在不放 弃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大方向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的前提下,采取了更加符合日本国情 的方针、政策。日本共产党也是21世纪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之一。
第四支是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力量。主要有东南亚一些国家中的共产党、南亚各类社会 主义力量、西亚北非各类社会主义力量、黑非洲社会主义力量、拉美的社会主义力量。苏联 东欧剧变后,这些地区的共产党力量也有所削弱,有的发生了分裂,近来又大都选择了和平 道 路,有的与政府谈判达成了和平协议,有的通过竞选几次上台执政。它们大多数仍坚持以马 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正在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入21世纪后,这些共产 党组织的继续存在和发展,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
在上述四支发展社会主义的力量之外,还有一支可以借助的力量,这支力量由两部分构成 。
一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就产生并延续到21世纪的某些特殊类型的社会主义,如“缅 甸社会主义”、“印度国大党的社会主义”(即“尼赫鲁模式”的社会主义)、“斯里兰卡民 主社会主义”、“阿拉伯社会主义”、“伊斯兰社会主义”、“非洲社会主义”等。这些社 会主义流派,并不真正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也并非完全执行科学社会主义原则,所 提出的目标和提出的口号大多具有民族色彩。因此,它们在本质上仍属民族社会主义范畴。 但由于这些社会主义流派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在进行结合本国国情的某种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 特殊“社会主义”实践或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劳动人民的利益,有的还取得了一定成 绩。它们的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某些实践,是21世纪可借助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力量之一。
另一部分是以欧洲一些发达国家为主而存在的社会党国际力量。社会党国际批判资本主义 剥夺公民的生产资料和权利,造成贫富对立和社会不安定,指出它们所要实现的社会主义的 主要目标是消灭人与人之间的剥削,把权利交给全体人民,实现社会公平与自由。它们主张 的多元指导思想中包括马克思主义,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多党制,反对一党执政,在经济上主 张建立公私并存的混合经济社会,追求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外的“第三条道路”。社会 党国际显然并非科学社会主义力量之一部分,但它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以及它们的主 张和实践中带有社会主义色彩部分,可以作为21世纪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借助力量之一。
二、21世纪发展社会主义力量的总体结构
上述四支主要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力量和一支可借助的力量中的每一支,并非都是以纯粹的 政治力量而存在着,每一种政治力量也并不是不与其他力量相联系而单独存在。每一支力量 中存在不同的因素,各力量之间又相互渗透、交织、影响,具有某种特定的联系,由此形成 了21世纪发展社会主义力量与可借助力量之间的总体的力的动态结构。
宏观考察可以看到:在这个总体结构中的力量,呈三种形态存在:第一种是正在建设社会 主义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力量形态存在;第二种是正在争取实现社会主义的力量形态存在; 第三种是可作为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附助力量形态存在。
宏观考察又可看到:三者的地位是: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力量形态在这 个总体结构中处于主动力的地位,因为这些国家正在开创社会主义的美好未来,其事业的每 一步发展,对本国和世界人民都是切实的支持和鼓舞,对当代资本主义力量是一种有力的抗 击。它的存在,正在为其他社会主义力量开拓发展的环境。正在争取实现社会主义的力量形 态,以及可作为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附助力量形态在这个总体结构中则不处于主动力地位 。但是,二者也是21世纪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十分重要的力量。
宏观考察还可以看到:三者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作用是:牵引、推动、附助。
已经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国家或已经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而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发 展的国家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事业,是21世纪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牵引力量。固然这支社会 主 义力量的发展本身,就是对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推动。但在21世纪初社会主义仍将处于低 潮时期和总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这些国家显然走在了21世纪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前列。从 21世纪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总体结构角度来看,并相对于21世纪其他社会主义力量来说 ,其发展主要是起着带动作用。客观现实将这支社会主义力量定位于牵引力量范畴。第一, 这支力量的存在,标志着社会主义堡垒的存在,这个事实本身就对21世纪其他发展社会主义 力量起着鼓舞作用和目标模式引导作用。第二,这支力量的存在和发展,在先行实践经验方 面,对原苏联东欧地区的社会主义力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社会主义力量、发展中国家 存在的社会主义力量,都具有启发引导作用。第三,这支力量的存在,对资产阶级力量是一 种强有力的制约,分散了资产阶级扼杀社会主义的力量,从而在另一种意义上支持了其他社 会主义力量的存在和发展。在21世纪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总体中,这支社会主义力量就 象行进中的火车头,对其他社会主义力量起牵引作用。
尚未执政,正在以多种斗争方式争取社会主义前途的社会主义力量,是21世纪发展社会主 义事业的推动力量。在21世纪的相当长的时间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还将是少数, 而争取社会主义前途的社会主义力量,在21世纪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总体中将占有很重 的 份量。随着21世纪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的进一步变化,这支力量必将得 到较大发展。这支力量的存在和发展,在21世纪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力量总体中,起着推动作 用。第一,这支力量的存在和发展,对本国社会主义事业起着直接推动作用,也对其他国家 社会主义力量的存在和发展起着鼓舞和影响作用,甚至起着直接帮助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推 动社会主义事业的作用。第二,这支力量的存在和发展,破解了国际资产阶级联合反对社会 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是有力的支持,在特殊意义上推动了这些国家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第三,争取社会主义前途的各国社会主义力量之间相互借鉴经验,将 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发生巨大变化的21世纪探索出实现社会主义的多种途径,从而丰富科 学社会主义的原则,赋予科学社会主义改造世界的力量以新质。
发展中国家特殊类型的“社会主义”,以及社会党国际争取或正在实践着的“社会主义” ,是21世纪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可借助的力量。这些特殊类型的“社会主义”当然同科学社会 主义有很大的差别,但其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功能决定:这支力量的存在和发展,对21 世纪社会主义事业起着附助作用,至少可以将其列为21世纪社会主义的统战对象,因而不宜 将其排斥于21世纪发展社会主义力量总和之外。社会主义实践本来就丰富多彩。在纷纭复 杂的现实世界中,在各国阶级力量对比不同、各阶级政治成熟程度不同、阶级内部阶层分化 不同,而各国的民族特点、历史传统又很不一样的今天,在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已经发生诸 方面重大而急剧变化的当今世界面前,更不能要求社会主义运动纯而又纯。20世纪社会主义 历史事实证明:这支力量的存在,至少起到了使资产阶级让步、改良和为社会主义力量的发 展创造较好社会环境的作用。在21世纪,这支力量还将在发展社会主义力量总体中起着不可 忽视的附助作用:第一,这支力量的存在和发展,为在历史和现实都存在很大差异的国家中 探索改造社会的途径,积累着多方面的经验。其中相当一部分经验,例如发扬人民民主的形 式的经验、引化社会保障的经验、联系不同阶层劳动群众的经验、通过竞选执政的经验,具 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第二,这支政治力量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公正现象的揭露和批判、对帝 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反对,对国际资产阶级反社会主义的力量是一种牵制。第三,这支力量 的存在和发展,在情况不同的国家中都产生了促进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共同结果。这种结果的 出现,有利于在社会主义低潮时期共产党力量的生存和发展;对于选择和平道路争取社会主 义前途的共产党来说,也是一种客观上的支持。
具体考察上述呈三种形态存在的力量可以看到,每一支力量内部的各部分之间,也有一种 互相影响的关系。显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对朝鲜、古巴、越南的社会主义事 业有影响;俄共斗争策略的成熟,将促使原苏联东欧地区其他共产党争取社会主义前途的斗 争 策略的成熟;社会党国际实践的“社会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特殊类型的社会主义也有影响 。
对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起牵引作用、推动作用、附助作用的三种力量的相互联系, 构成了21世纪发展社会主义力量的总体结构。
三、21世纪社会主义“合力团”初步考察
“合力团”概念系由恩格斯的“合力”论延伸而来。恩格斯把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力量称 之为“合力”。进一步考察会发现:“合力”中的力量并非由千万个单独的力呈麻丝状态构 成 ,而是有着诸多“合力团”的存在。这种“合力团”是由同一类型的力量相互渗透、交织而 组成的,本身自成系统。它在与其他影响社会发展的力量的相互促进、制约、影响、抵消的 运动中存在,共同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总“合力”。
“合力团”是一种客观存在。人类任何社会历史阶段都存在“合力团”。例如,在一定社 会中,由统治阶级不同利益集团共同构成维持统治的“合力团”;社会中不同宗教组织共同 构成另一类的“合力团”等等。
21世纪发展社会主义的力量,就在21世纪社会历史发展的总“合力”中,由自身组成“合 力团”。这个“合力团”由前述呈三种形态存在的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之间相互影响、 促进、联接而构成。
在这个“合力团”中,对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起牵引作用和推动作用的力量,是21世纪发 展社会主义事业的两股基本力量。两股基本力量朝向一个目标,构成一个主流。对21世纪社 会主义事业发展起附助作用的力量,则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可以为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所 借重,另一方面,它也可以起干扰甚至迟滞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作用。这部分力量的 目标指向与发展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主流力量并不一致,但也并非完全相反。它的消极性 的存在,当然会分散并抵消一部分发展社会主义的力量,但其实践当中产生的社会功能,也 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对发展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有利的作用。它的双重性的存在,使它在21世 纪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力量总体中的作用极为特殊。这种特殊性,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对 之采取恰当的策略,一方面抵制,限制其消极性,一方面利用其积极性。
对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起牵引、推动、附助三种作用的力量之间相互影响、制约, 形成了一个“合力团”。在这个“合力团”中,牵引、推动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起主 导作用,规定着这个“合力团”的性质。而三股力量在相互渗透、影响中的消长,则规定着 “ 合力团”自身力量的大小、运动质量的高低,从而规定着该“合力团”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总“合力”中所能发挥出来的效能。
在21世纪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合力团”中,存在着将三股力量联接起来,因而保持三股 力量处在“合力团”之中而不至于流失于“合力团”之外的链条,这个链条,就是反对资本 主 义、争取社会主义的政治取向(尽管前两种力量与后一种力量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不同)。对21 世纪社会主义发展起牵引和推动作用的两股力量,是反对资本主义、争取社会主义前途 的。由此决定了两股力量的相互吸引和共同的作用方向。但他们与对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起 附助作用力量的联系,则带有特殊性。反对资本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强权政治,要求改变当 今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可以视为21世纪发展社会主义事业附助的力量与21世纪牵引、推动社 会主义的力量相联接的链条;但由于其所争取的“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模式有 很大差异,因此不能将争取社会主义的政治取向视之为是这股力量与牵引、推动社会主义力 量之间相互联接的链条。不仅如此,这股力量所要争取的“社会主义”模式中对现实资本主 义社会的改良性质,恰恰使其与21世纪中维持资本主义生存的力量发生某种联系。我们既然 承认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总“合力”中存在其他力量或其他“合力团”,既然不把总“合力 ”中的任何一种力量或“合力团”都看作是封闭的、互不影响的,而是看作相互渗透的,对 此也就可以理解了。
21世纪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合力团”有四个特点:其一,在“合力团”中,各股力量之 间联系是无形的,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同盟,没有任何可见的物化连接,也没有固定的联系渠 道。在各个尚在争取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共产党之间并没有形成全球性的联盟自不必说,即 使是在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之间也没有形成一个总的社会主义国家联盟。但出于 无形的联系并不等于零。共同的信念和目标,已经将这些力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其二, “合力团”中各股力量是互补的。从表层上看,它们之间的经验可以互相借鉴和吸收。从深 层上看,它们之间可以互相牵引和支持。而且,正在争取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力量、已经建 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正在致力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恰正形成了当代由资本主义 向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相互连接的阶段,处在各不同阶段中的社会主义力量之间的经验在互 补中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经验。马克思主义者完全有必要对这些经验作宏观的考察和总结,进 而把握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总规律。其三,“合力团”是多层次、多色彩的。在“合 力团”中,有正在争取社会主义前途的力量,有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过渡的力量,也有正在进 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力量;有的规模大,有的规模小;有的共产党或政治组织把马克思主义与 本国实际相结合的水平高一些,有的则低一些;有的力量中包含的非马克思主义成份多一些 ,有的少一些;有的民族主义色彩浓一些,有的淡一些。
多层次、多色彩的力量的相互联系,构成了“合力团”的内部力的组合。其四,“合力团 ” 中的各种力量的作用方向不存在整齐划一的一致性。不仅各股力量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就是 每股力量内部也存在着许多差异性。因此,各股力量的发挥程度、作用点、变化情况是不同 的。它们在相互影响、牵制、制约中运作所形成的“合力”及其所造成的结果,不可能同任 何处于这个“合力团”中的任何一股力量的主观计划相一致,也不可能被任何领袖人物所预 料。如果把决定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总“合力”中的其他力量以及其他“合力团”的因素 也考虑进去的话,此点就更应该被肯定。
标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共产主义国家论文; 美国政党论文; 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朝鲜历史论文; 共产主义社会论文; 朝鲜经济论文; 英国政党论文; 朝鲜共产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合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