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促进发展--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理事会会议和学术研讨会纪要_中国社科院论文

抓住机遇促进发展--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理事会会议和学术研讨会纪要_中国社科院论文

抓住机遇 促进发展——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全体理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纪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纪要论文,社会科学论文,年中论文,理事论文,抓住机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主办、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承办的“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全体理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6月11-14日在西安召开。来自全国社科院、高校、党校、军队院校、新闻、公共图书馆等系统的理事代表及论文作者80余人出席了会议。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的领导及各系统的学会副理事长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国防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祁长松主持。在6月11日的开幕式上,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主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长著致开幕词。他首先向此次会议的承办单位——西安政治学院及图书馆的领导和各位同仁表示感谢。此次会议恰逢陕南地区突发洪水,造成西安灞桥倒塌,铁路中断,一批会议代表被困途中,这给参会代表及会务组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令人高兴的是,大家最终克服重重困难,使此次会议顺利召开。黄长著指出:“受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近年来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建设发展很快。从国家社科基金的课题申报、评审及国家对该学科的支持力度上看,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学科地位正逐渐加强,有从一个小学科发展成大学科的良好势头。广大图书情报工作者应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振奋精神,努力工作,推动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更快发展。”他还指出:“学会的生命力在于活动。这一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此次会议从参会人数到征集论文数量都比去年有了较大提高,说明学会的生命力与影响正日益扩大。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作为学会的主管单位,一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通过多方合作,为广大图书情报工作者提供一个探讨学术前沿、交流实践经验、共同促进事业发展的机会。”西安政治学院副院长、作训部部长参加会议并讲话。

学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副主任王锦贵教授作了题为“当代信息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素质结构”的主题发言,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1.新时代科技发展的基本特点与要求。21世纪是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近现代科学具有以分化为主的鲜明特征,那么20世纪末则呈现出典型的综合化趋势。80年代以后,各个学科开始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科学技术领域出现了日益鲜明的综合化发展走向。不同的时代历来有不同的人才标准。作为信息时代的信息工作者,更应该身体力行,更应该用“通才”的标准要求自己。所谓“通才”就是复合型人才。早在1983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发展现代教育的基本方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这“三个面向”中,第一个是基点,后两个是目的。要实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根本目的,就必须造就出适应新时代的大批“通才”,就必须培养出大批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这是21世纪向我们提出的时代要求。

2.新时代信息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无论是学者们所说的“通才”也好,还是社会上议论的“复合型人才”也好,归根结底都是指高层次的综合素质。作为信息时代的信息工作者,应当具备以下三方面的素质,这就是科学素质、人文素质、信息素质。人类已经进入高科技时代,科学技术触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深刻作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需要指出的是,科学知识并不等于科学素质,要把科学知识转化为科学素质,还必须经过深层次的“内化”,然后才可能把包括创新能力在内的科学素质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真正地体现出来。之所以强调人文素质教育,是因为人文素质教育不仅要培养出作为个人的那种高层次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更要培养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祖国,乃至关心整个人类的今天和未来的精神境界。归根结底,人文素质教育是以人类本身的健康发展作为根本目的,它重视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力量,因而有利于造就“和谐人格”。之所以强调信息素质教育,是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以信息为基本特征的新时代。信息素质教育决不像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样,是所谓“善于‘借取’的方法教育”,它是融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信息道德于一体的综合性素质教育。如果说21世纪即使一般公民也应当培养信息素质的话,那么专职的信息工作者就更应该在这一方面提高层次。

3.造就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第一,重视继续教育,改善知识结构。在继续教育方面,高等院校具有特殊的历史使命。作为个人,凡有条件接受高等院校“继续教育”的,都不应该放弃机遇;而作为图书馆、文献中心之类的用人单位,更需要制定系统的人才培养计划,提供必要的条件,实施周密的人才工程。第二,立足自强自立,培养自学习惯。从人的整个一生看,更主要、更大量的是自学。自学陪伴着人的一生,它是个人成才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由之路。第三,加强人文修养,多读经典名著。从宏观视野看,当代信息工作者还应该对人文素质给予特别的关注。我以为多读经典名著应该是行之有效的一条经验。

把自己锻炼成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是每一个信息工作者追求的目标。要把目标变成现实并不容易。但是,只要牢牢树立起这一信念,同时又有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这个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会上,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副主任李树东介绍了学会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的情况。他指出,中国社会科学情报自1986年成立以来,历经4届换届选举,会员单位不断增加,学会的影响日益扩大,凝聚了较高层次、各个系统的图书情报工作者。学会副理事长、中央党校图书馆馆长崔永琳介绍了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情况;国防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祁长松介绍了军队院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情况;福建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副主任刘传标、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副教授周晓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资料室主任季弘分别代表社科院系统、高校系统、新闻系统作了发言。

此次学术研讨会得到国内同行的广泛响应与支持。会议共收到论文80余篇,论文作者广泛分布于社科院、高校、党校、军队院校、政府实际工作部门及公共图书馆六大系统。经学会学术委员会组成的专家评审小组认真评选,其中74篇论文入选,共评出一等奖13篇,二等奖37篇,论文奖24篇(获奖名单见下面)。入选论文将由学会学报《情报资料工作》择优发表。会上举行了热烈而隆重的颁奖仪式,学会领导向获奖作者颁发了获奖证书。

研讨会期间,代表们围绕“新世纪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会上,各组组长分别就小组讨论情况作了汇报,论文作者代表就各自的精彩论断进行了大会交流。

闭幕式上,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开大学教授王知津就此次学术研讨会的论文征集、评审标准、应征论文的成绩与不足进行了简要的批评。他说,此次征集论文具有数量多、选题广泛、题材新颖、紧密联系实际等特点,论文作者分布均衡,选题具有行业和地区特色,写作格式趋于规范。在论文水平与去年相比有了较大提高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选题过于宏观,个别论文题材老化,内容缺乏新意,写作格式仍欠规范等,建议明年增加英文摘要及关键词,并进一步注意文中图、表格式及参考文献、注释的规范。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全体理事会,就学会目前工作及今后的发展、理事会成员的变更情况进行了商讨,对一些单位理事、常务理事人选的增补、变更情况向大家作了通报。新的名单将在京召开常务理事会最终决定。

明年正逢学会换届选举。学会初步确定由党校系统承办明年的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具体内容与安排将通过学会秘书处及学报《情报资料工作》及时通报。

标签:;  

抓住机遇促进发展--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理事会会议和学术研讨会纪要_中国社科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