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学的反思与回归_思想政治课论文

思想政治教学的反思与回归_思想政治课论文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反思与回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论文,课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不应该有的事实

悲剧:一位思想政治成绩最优的学生,挡不住金钱的诱惑,从偷手机、钱包,发展到 杀人抢劫,成为众人所唾骂的杀人犯。更可悲的是,当杀人已成为现实,他的老师却一 无所知。

作秀:公开课时,为了体现新课改所倡导的合作学习,教师把学生的课桌4张一组围起 来,为学生开展合作教学提供契机。但事实却是出人意料,学生围坐在一起,由衷地兴 奋,叽叽喳喳,讨论的内容与教学根本无关。

背离:当社会各界仍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标准时,为了让学生能得到理想 的分数,教师采取自认为简单而又有效的教学方法,一遍遍地重复已学过的内容,非得 让学生都铭记在心,否则老师还要执着努力,而无视于学生的感受。

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教育教学中的真实事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在新课 程实施的今天,这些顽症固疾不能有效地得到医治?

课堂不应是没有生命活力和灵性的“心灵屠宰场”

反思一:教学最终的价值取向如何?思想政治课教学虽是肩负着学校德育的重任,但是 长期以来,由于受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它已经越来越偏离了人文的方向,而滑向了技 术主义、工具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泥淖,带上了浓厚的功利色彩,德育功能变得微不足道 了。在现实的教学中,就出现这样的怪圈,有学生向老师直白心声:当我在电视上看到 北京申奥成功时,兴奋得一夜没睡着,但是上课老师用理论来分析这一事实时,我却睡 着了。

反思二:教学活动是预设还是生成?当前,应试教育的阴影依然存在,教师备课进行教 学预设时,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研究标准答案上,为制造“标准件”设置统一的模 式;课堂教学时,死抠教材,条分缕析肢解教学内容,力求使教学活动不偏离预设的目 标,而忽视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在互动过程中真实、精彩的动态生成过程。作为思想政 治课教师,更是不敢越雷池半步,就怕学生对教材质疑。如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这一敏感话题,以初三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的体验,认为这一理论在事实上缺乏说服 力。此时,教师或是无言以对,或是仅用教材观点回答学生。这种无视于学生的生成、 感受的教学,必然促使学生的问题意识越来越淡薄。

反思三:教学内容是否带有“绿色”?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外延应该与生活相等,然而现 时的教学恰恰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局限于书本上、课堂里,没有融入鲜活、丰富的 社会生活中,造成教学内容的单调、乏味。如“三个代表”的理论是教学重点,教材的 内容大都是引用十六大报告,并从理论高度分析“三个代表”之间的联系。假如这些教 学内容,教师仅停留于教材,而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身边的事实体验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教学就没有生命气息,理论就会变得苍白无力。

在现实教学中,虽然有诸多的弊端,但通过对这些弊端的克服,却能擦亮我们的眼睛 ,让我们的思维更理性,教学实践更理智。

一、回归生活之中,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生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源头活水,生活中教学的资源无处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应 根植于现实生活,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

移植学生生活进行体验性学习。教师主动建构教学与社会、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 系,把各种有益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引进教学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气息、生活的脉 搏,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例如,为配合法律常识的教育教学,我们在《踏浪》校报上开辟了专栏《法制苑》,引导学生列举发生在身边的案例,用法律知识给予点评。起初以教师评析为主,学生辅助参评,后来教师逐步放手,让学生自评自析,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惑时为其解惑,纠正一些法律术语的错误。学生在列举案例、查阅资料、自主评析、请教解惑一系列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了内心的充实和满足,产生了心灵的共鸣和升华。

源于学生生活进行实践性学习。面向课堂,学生得到的是知识,面向现实,学生得到 的是能力和智慧。为此,教师依据教学内容,通过设计实践性课外作业,组织开展专题 性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投身于日新月异的大千世界,使他们体会到“从做中学”“社 会即学校”。如针对当前农村日益泛滥的封建迷信活动的现状,有的学生表现为困惑不 解,有的是将信将疑,有的是盲目随从。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更 深层次地体会到封建迷信危害的严重性,清除封建迷信的艰巨性,课前,教师向每位学 生发了一张社会调查表,要求学生至少调查三个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在课上交流调查过 程及调查后的感受,之后撰写调查报告,并择优刊登在校报上,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

二、回归生命之源,让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

学习与人的生命有着共同的外延。真正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技能的增强,而且是 触及人的生命、参与人的生命生成,即作为人的一种生命方式、生活方式而贯穿整个人 的一生的过程。可以这样说,学习活动是充盈着生命活力的,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精神 对话。

教学必然有一定的教学目标,预设必不可少。但是学生作为涌动着个性的特殊生命体 ,它的学习过程不可能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活动,而是一种全方位、全身心的投入。由 于认知能力、基础学力、态度、价值观、智力背景等不同,他们的学习活动必然是千差 万别的,因而生成的内容也是各不相同的。作为教师,应科学而艺术地把握教学中的预 设与生成,在课前的预设中为课堂上的生成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课上充分发挥教师 的机智,把握教学的生成特征,为精彩的课堂生成提供沃土,让学生得到生命创造的满 足。如教学“可持续发展战略”,课前准备一盘有关介绍西部地区的录像带。学生观看 录像后,教师设问对西部开发有何建议,学生大多了解老师的意图,围绕教材提了不少 方略。忽然一位学生提了这样一个建议:让一部分特穷且地理条件恶劣的农民,不用再 愚公移山,搬到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这答案无疑是教材没有的。当时,同学对此提了 不少异议,如沿海地区的人口密度不是更高了,负担不是更重了吗?对此,刚才发言学 生站起来反驳:现在不少四川人嫁到我们这儿,这不是一种变相的迁移吗?

三、回归教育之本,让学生体验人生的价值

“9·11”事件的发生,很多人就教育发出了感慨,也有了不少的启示。我们的教育究 竟怎么了?在极其充裕的物质世界里,人精神世界相对匮乏,教育与教学偏离了“育人 ”的本质。

作为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都明白,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神圣使命,就是为社会培 养合格的公民。但是由于政治学科列为中考与高考的必考科目,行为的考核、觉悟的提 高就变得微乎其微了。思想政治课应回归于社会的需要,回归于教育的宗旨,凸现学科 的特色,使学生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清醒的头脑,做一名言行一致的全面发展的人。 如前几年太仓市教育局统一制定初一公民课的行为考核细则,分数的30%记入到学生的 学年成绩中,收到一定的成效。在新课程改革中,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努力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学生。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之融合为三维一体,切忌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而忽略 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在学校课务安排上,思想政治课教师兼职研究性学习课,让 研究性学习方式与思想政治课的综合实践活动相渗透。第三,思想政治课教师都应是学 校德育领导小组中的成员,并做班主任或是兼职班主任,协助校政教处工作,加强对学 生的思想政治、行为养成等教育,并把每学期所任班级学生的优秀事迹、违纪违规事例 等记录在案。第四,注重学生课外实践作业、专题性综合实践的评价,使思想政治课的 行为考核不停留在书面的文本上。第五,建立全方位的多元评价制度,采取定性与定量 、学校与家庭、班主任与任课老师、行为考核与书面考核、自主与他人相结合的评价方 式,有助于发挥评价机制在育人方面的保障促进作用。

当我们带着对传统教学的习惯,对现实教学的感知,对未来教学的期盼走进新课程、 直面新教材时,我们是否能问心无愧地说,虽然我们曾苦恼过、失败过,但是我们的反 思、努力和执着,必将唤来新课程改革万紫千红的春天。

标签:;  ;  

思想政治教学的反思与回归_思想政治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