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农民“道歉”的马银录(论文文献综述)
陶贞安,裴洲司,陈佳璇[1](2018)在《国家话语生态研究:新时代的语言学回应——“第一届国家话语生态研究高峰论坛”述评》文中指出科学发展最深刻的推动力源于对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当今社会发展对语言学提出了什么要求,语言学又该如何回应?2017年10月,上海举办"第一届国家话语生态研究高峰论坛",对此展开了探讨。第一届国家话语生态高峰论坛是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十大学术专场之一,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语文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华东师范大学国
甘莅豪[2](2017)在《政治传播中的政府道歉行为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当道歉行为从私人领域走向公共领域时,道歉客体、道歉主体、道歉时间、道歉原因及道歉目的均更加复杂而多元化。和私人领域不同,当政府必须对不适当的行为负责时,公众不仅通过和道歉主体进行人际沟通来揣摩道歉者内心是否具有悔意,而且更加重视道歉主体的外在表现,看其是否勇于承担责任。道歉行为蕴含道义悖论、声望悖论、身段悖论、情感悖论、时间悖论、频率悖论、身份悖论、责任承担悖论和责任归属悖论。这些悖论直接影响着科层制中责任承担者的确立,也会影响公众对执政者道歉行为的评判。
王晨[3](2015)在《中国行政道歉类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行政道歉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基于行政权的行使或者其他影响行政主体良好形象的违法或者不当行为而向社会公众或者特定行政相对人表达歉意的行政责任承担方式。不同类型的行政道歉,其特点、适用条件和操作要求亦不同。根据致歉对象、致歉因素、致歉动机、致歉启动、致歉形式、致歉规范、致歉关系、致歉场合的不同,可以将行政道歉分为特定型和普通型行政道歉、职务型和个人型行政道歉、内因型和外因型行政道歉、主动型和被动型行政道歉、书面型和口头型行政道歉、法定型和自定型行政道歉、内部型和外部型行政道歉、公开型和私密型行政道歉。
章亮亮[4](2014)在《论行政检讨》文中提出“行政检讨”是我国行政问责体系中的重要问责形式,在对一些重大安全事故以及其他重大责任事件的处理中,已经得到较多运用。但这一问题实践中尚不够规范,理论中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选择“行政检讨”作为研究对象,描述了我国行政检讨制度产生、发展的过程,立足宪法学行政法学的学科基点,着重运用历史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并综合运用法学、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的相关理论,对行政检讨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展开探讨,在此基础上,明确界定行政检讨的内涵、性质、特征,以及在我国行政问责体系中的定位。同时,通过对行政检讨的制度规范和问责实践进行统计、归纳和分析,找出行政检讨制度和检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以期推动我国行政检讨制度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充分发挥行政检讨在行政问责体系中独特而积极的作用。对行政检讨的研究是一个新课题,本文的首要任务,是界定行政检讨的概念。本文提出,检讨的实质是自我反省。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了类似检讨含义的各种反省形式,比如古代帝王的“罪己诏”以及官员的“谢罪表”、“陈情表”、“伏辩”、“内省”等。“检讨”一词有关“检查反省自己错误言行”的语义,出现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并建立了新中国之后,是中国大陆地区所特有的含义。本文讨论的“行政检讨”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为违法或不当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社会影响时,向行政问责机构检查反省错误、主动承担责任的一种责任承担方式,与其他行政问责形式相比,具有回应性、自律性、反思性和名誉性的特点。在界定行政检讨概念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行政检讨的性质及其在我国行政问责体系中的定位展开讨论。本文认为,在性质定位上,行政检讨与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等四类责任形式均有密切联系,其中伦理责任和法律责任的性质更为突出。目前阶段,将行政检讨纳入法律责任的范畴,以法律的权威来保障行政检讨的公正有序开展,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在效力定位上,与其他行政问责方式相比,行政检讨相关制度规定中的惩罚程度十分轻微,但受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影响,该问责方式实际上蕴含着极其严厉的惩罚性特点。在厘清性质定位与效力定位的同时,本文还针对性地实对行政检讨与行政处分的特征、定位进行了比较分析,力图明确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明确界定了行政检讨概念、性质和定位的基础上,本文对行政检讨这一独特的行政问责形式在我国生成与发展的过程展开研究。通过对相关历史资料的搜集和分析,本文认为,我国行政检讨制度的源头来自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教育手段,这一手段在中国革命的发展中,逐渐成为党内检讨的固定模式。建国后,党内检讨又走向党外,被广泛运用于普通干部和一般群众身上,并逐步向行政系统移植,最终生成和发展出当代行政问责意义上的行政检讨制度。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行政问责形式,行政检讨的理论基础具有丰富内容。宪政方面的基础理论、责任政府、行政自制等理论,使行政检讨成为体现政府自我约束、对公众高度回应的责任承担方式;哲学上的认识论使行政检讨在行政主体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及时纠正错误、总结经验、改进工作的重要作用;行政伦理理论使行政检讨成为保证行政权力符合最低道德要求和追求较高价值目标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又使行政检讨与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度密切相关,体现了无产阶级执政党对政府的领导要求;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关于自律和服从的理念则是行政检讨在我国出现和普遍适用的深层次文化根源。在对行政检讨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后,本文对行政检讨制度和检讨案例展开了实证分析。通过对我国各级党政机构发布的年鉴、政报、公开的会议记录以及各类新闻报道进行检索,本文共收集到1988至2013年间我国各级各类党政机构颁布的与行政检讨有关的规范性文件62项,以及1949年以来的行政检讨实例54例,通过对这些文件规定和检讨实例进行分类细化、逐项分析,进一步揭示了行政检讨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论文针对行政检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构建制度运行环境和完善检讨程序规定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尤其强调通过完善行政检讨的启动、执行、救济程序来保障行政检讨积极作用的发挥。总之,行政检讨作为我国非常有特色的行政问责方式之一,具有重要的外在作用和内在价值,特别是行政检讨的回应性、自律性、反思性等特点反映了我国民主行政和责任行政的发展趋势。希望本文能够为进一步开展行政检讨理论研究,探索行政检讨实践,完善行政检讨制度,发挥行政检讨在当代中国行政问责体系中的功能,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袁博[5](2014)在《《美文》杂志与当代散文文化导向的建构》文中认为《美文》杂志于1992年9月在西安创刊,主编贾平凹在其《发刊辞》中提出“大散文”理念。《美文》杂志在创刊时是月刊,名为“大散文月刊”,从2001年开始分为上、下半月刊,上半月刊以成人阅读为主,下半月刊以少年阅读为主。本文的研究对象是1992年-2000年的《美文》大散文月刊和2001年-2012年的《美文》上半月刊,也就是二十年来《美文》杂志成人阅读的文章。《美文》是一本新生的散文杂志,以创新姿态立于文坛,其价值不断被挖掘。一方面,《美文》杂志曾被认为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散文复兴的标志之一,在新世纪之始又以强烈的责任感肩负着社会的重量,将文学性与社会性、市场性很好地结合;另一方面,《美文》杂志对当代散文文化导向具有重要建构意义,特别是在散文理论、散文创作、散文文体、散文审美等方面。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有了本论文的写作,论文主要由以下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阐发《美文》“大散文”理念的首倡对散文理论带来的冲击。“大散文”理念的提出有其特定的文化语境,理念本身的丰富文化内涵及引发的大规模的讨论丰富了当代散文理论,特别是刘锡庆先生由此提出了“文体净化说”。“大散文”与“文化散文”、“大文化散文”有密切的联系,但并不是内涵相同的概念。“大散文”理念产生很大效应,不仅引发了对概念的讨论,也带动了其他散文杂志开辟“大散文”栏目。第二部分阐释《美文》杂志取材方式的更新对散文创作文化内涵的引导。“报人”与“非散文家”是从散文创作主体进行取材,“报人”强调的是“求实求是,真谛真气”以及其承载的信息量。而刊发一些非散文家的作品,则是希望改变固有的散文思维。“行动散文”是从散文创作方式进行取材,这是一种在文化中行走的散文。“直视进程”与“清正之气”是从散文创作社会价值角度进行取材,注重散文创作的社会文化价值。“直视进程”是一种大视角下的人类文明,“清正之气”则是侧重官员笔下的人间疾苦。第三部分透视《美文》文体秩序的革命对散文文体文化特性的引导。《美文》杂志在散文文体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杂志对散文文体的开放性、图像性、史诗性等文化特性的引导。散文文体的开放性引导体现在《美文》杂志刊发文体的实用性和包容性。散文文体的图像性集中体现为“语画体”的图文互动与文图解读。《美文》散文文体的史诗性更多地表现为长篇散文的栏目,体现出一种向历史报到的厚重感。第四部分书写《美文》杂志理想的追求对散文审美境界的引导。《美文》杂志自创刊起就在追求一种“大境界”,这种审美理想具体表现为平民意识、反思精神和自在状态。《美文》杂志的平民意识探求不仅体现在其办刊理念中,更贯穿于刊发的作品和杂志的封面与栏目设计中。《美文》杂志注重刊发具有反思精神的文章,对历史的反思性回忆和对现实的反思性审读,加强了文学的舆论功能。《美文》杂志的自在状态是通过大美和大智慧表达的。自在是融合各种艺术领域的世间大美,是不局限于日常琐事而对人生和世界进行哲理思考的大智慧。第五部分则是探析《美文》作为散文刊物其生存对散文文化的复合性建构。在散文创作方面,《美文》杂志提供了一个大散文创作的实验场域,同时也通过一些讨论和栏目为散文的理论做出了贡献。《美文》作为一本诞生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杂志,于大众文化的语境中生存、发展,在市场化的迎合方面在所难免却又十分巧妙。在看到《美文》为散文发展做出建设的同时,也应看到其不足之处,从而期待其在今后有更好的发展。通过对《美文》杂志的研究既能梳理杂志二十年的发展与创新,对文学刊物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有重要启示,又探讨了其对当代散文文化导向建构的重要意义,从《美文》杂志看到当代散文的发展流向。
纳葳[6](2004)在《《向农民道歉》一书的出版及其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孙东海[7](2003)在《为“三农”说话的三本书》文中研究指明我们关注三农我们焦虑三农我们思考三农我们将专家的智慧刻勒在纸上让读者感受思维的力量我们祝福三农我们守望三农我们憧憬三农我们将学者的理想化成淡淡的墨香让读者远眺前行的方向一个时代总有一个时代的难题一个难题总会激起一个热切的期望我们的期望是天下煌煌四海齐光仓廪充实万众殷康
马来[8](2003)在《该何以面对农民——读《向农民道歉》有感》文中研究说明对于一个尖锐的焦点的甚或敏感的话题,我们不能回避。社会性的话题需要公众广泛地介入、普遍地参与,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当然包括所有的当事人和代言人。然而讲真话并不是时时、人人都能做得到的事情。令我们欣慰的是,“向农民道歉”的声音来自体制的内部。
覃旭,郑现莉[9](2003)在《向农民“道歉”的马银录》文中指出马银录,陕西省白水县委副书记,在处理一起农民群体性事件的问题上,改变了传统“官本位”的思想概念,主动向农民道歉,为化解农村基层干群矛盾开创了一条新路。
唐卡[10](2002)在《为什么要向农民道歉——访陕西省白水县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马银录》文中指出农民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农民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他们有一肚子苦水、一肚子悲伤、一肚子愤懑……需要诉说,需要发泄……我们去了。他们激动地流泪,伤心地痛哭,气愤地质问……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几次坐着起不来,几次咬牙捏拳头,几次掉泪恨自己。我是党员,我是组织部长,我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我对不起党,对不起农民;我向农民道歉。我以我血荐轩辕。———马银录
二、向农民“道歉”的马银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向农民“道歉”的马银录(论文提纲范文)
(1)国家话语生态研究:新时代的语言学回应——“第一届国家话语生态研究高峰论坛”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共同体构建、社会生态改善:话语生态研究何以必要 |
二、危机管理、语言政策:跨社群对话何以推进 |
三、“强国”不是Power、“龙”也并非dragon:跨文化理解何以可能 |
(2)政治传播中的政府道歉行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道歉行为的定义 |
二负责任:政府道歉行为的核心特征 |
三政府道歉行为的悖论 |
(一) 道义悖论 |
(二) 声望悖论 |
(三) 身段悖论 |
(四) 情感悖论 |
(五) 时间悖论 |
(六) 频率悖论 |
(七) 身份悖论 |
(八) 责任承担悖论 |
(九) 责任归属悖论 |
四结语 |
(4)论行政检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一章 行政检讨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含义 |
第一节 语法意义上的“检讨” |
一、 “检讨”的中文语义变迁 |
二、 “检讨”的英文涵义 |
第二节 中国历史上的“检讨” |
一、 中国古代帝王的“检讨” |
二、 中国古代官员的“检讨” |
第三节 行政检讨的概念与特点 |
一、 行政检讨是行政系统内部问责的重要形式 |
二、 行政检讨在问责体系中的独特作用 |
第二章 行政检讨在行政问责体系中的定位 |
第一节 行政检讨的性质定位 |
一、 行政检讨与政治责任的关系 |
二、 行政检讨与行政责任的关系 |
三、 行政检讨与法律责任的关系 |
四、 行政检讨与伦理责任的关系 |
五、 行政检讨的性质定位 |
第二节 行政检讨的效力定位 |
一、 国外行政问责体系中的行政检讨缺位分析 |
二、 我国行政问责体系中的行政检讨效力定位 |
第三节 行政检讨与行政处分的关系 |
一、 行政处分和行政检讨内涵的比较分析 |
二、 行政检讨和行政处分在问责体系中地位的比较分析 |
第三章 当代中国行政检讨制度的生成与发展 |
第一节 党内检讨制度的生成和发展 |
一、 自我批评的理论源起 |
二、 党内检讨的运用和发展 |
三、 检讨制度从党内向党外的扩展 |
第二节 党内检讨制度在行政系统的移植和发展 |
一、 我国党组织和政府部门之间的权责划分 |
二、 党内检讨制度向行政系统的移植 |
三、 行政检讨制度的生成和发展 |
第四章 行政检讨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法治理论基础 |
一、 宪政理论是行政检讨问责的基础 |
二、 责任政府理论是行政检讨问责的动力 |
三、 行政自制理论是行政检讨问责的能力证明 |
第二节 认识论基础 |
一、 中国哲学中的知行统一观 |
二、 西方哲学中的实践论观点 |
三、 实践论观点对行政检讨的理论指导 |
第三节 行政伦理学基础 |
一、 行政机关行政检讨的伦理基础 |
二、 公务人员行政检讨的伦理基础 |
三、 行政检讨体现责任承担的伦理自主性 |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基础 |
一、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我国行政检讨制度的关系 |
二、 检讨制度的组织建设功能 |
第五节 传统政治文化基础 |
一、 修身内省的自律意识 |
二、 为政以德的自律理念 |
三、 官本位的服从意识 |
第五章 行政检讨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行政检讨的制度概况 |
一、 行政检讨制度的规范化趋势分析 |
二、 行政检讨制度规定的立法层级 |
三、 行政检讨形式在问责制度中的效力层级 |
第二节 行政检讨的规范分析 |
一、 行政检讨规范的具体内容 |
二、 行政检讨规范中的问题分析 |
第三节 行政检讨的实践分析 |
一、 行政检讨实践的特点 |
二、 行政检讨实践的问题分析 |
第六章 完善我国行政检讨制度的思考 |
第一节 明确行政检讨制度的基本理念 |
一、 确立责任政府理念 |
二、 树立信用政府理念 |
第二节 完善行政检讨制度的决定程序 |
一、 确定检讨问责执行主体 |
二、 规范行政检讨范围 |
三、 明确行政检讨责任划分 |
四、 统一检讨启动和执行程序 |
第三节 完善行政检讨制度的救济程序 |
一、 完善行政检讨的行政救济制度 |
二、 建立行政检讨的司法救济制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5)《美文》杂志与当代散文文化导向的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对象 |
0.2 研究概况 |
0.3 研究意义和方法 |
1 《美文》“大散文”理念的首倡:散文理论带来的冲击 |
1.1 “大散文”理念的文化语境与文化内涵 |
1.1.1 “大散文”理念的文化语境 |
1.1.2 “大散文”理念的文化内涵 |
1.2 “大散文”理念引发的散文理论思考 |
1.2.1 “大散文”讨论之综述 |
1.2.2 “大散文”与“文体净化”之争 |
1.3 “大散文”理念的辨析与效应 |
1.3.1 “大散文”与“文化散文”的辨析 |
1.3.2 “大散文”理念的效应 |
2 《美文》取材方式的更新:散文创作文化内涵的引导 |
2.1 “报人”与“非散文家”:散文创作主体的身份内涵 |
2.1.1 “报人散文”的“报人”文化 |
2.1.2 “非散文家”的多元文化 |
2.2 “行动散文”:散文创作过程的行走内涵 |
2.2.1 “行动散文”的行走文化 |
2.2.2 “行动散文”的边缘交叉 |
2.3 “直视进程”与“清正之气”:散文创作价值的社会内涵 |
2.3.1 大视角下的人类“进程” |
2.3.2 官员笔下的“清正之气” |
3 《美文》文体秩序的革命:散文文体文化特性的引导 |
3.1 “实用体”:散文文体的开放性 |
3.1.1 散文文体的实用性 |
3.1.2 散文文体的包容性 |
3.2 “语画体”:散文文体的图像性 |
3.2.1 “语画体”的图文互动 |
3.2.2 “语画体”的文图解读 |
3.3 “长篇体”:散文文体的史诗性 |
3.3.1 长篇散文的史诗追求 |
3.3.2 散文的长短篇之议 |
4 《美文》理想的追求:散文审美艺术境界的引导 |
4.1 平民立场与视角:审美态度的平民性 |
4.1.1 立场:平民的理念和作品 |
4.1.2 视角:平民的生活现场 |
4.2 面对现实与历史:审美逻辑的反思性 |
4.2.1 历史:反思性回忆 |
4.2.2 现实:反思性审读 |
4.3 大美与大智慧:审美状态的自在性 |
4.3.1 大美:各种艺术领域的融合 |
4.3.2 大智慧:人生与世界的哲思 |
5 《美文》作为散文刊物的生存:散文文化的复合性建构 |
5.1 散文的自身建设 |
5.1.1 散文的创作实验场 |
5.1.2 散文的理论建树 |
5.2 刊物的市场迎合 |
5.2.1 刊物设计的视觉化与变动性 |
5.2.2 表达方式的随意性与趣味性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6)《向农民道歉》一书的出版及其他(论文提纲范文)
习惯动作催生了这本书 |
形成巨大的社会冲击波 |
四、向农民“道歉”的马银录(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家话语生态研究:新时代的语言学回应——“第一届国家话语生态研究高峰论坛”述评[J]. 陶贞安,裴洲司,陈佳璇.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01)
- [2]政治传播中的政府道歉行为分析[J]. 甘莅豪. 新媒体与社会, 2017(01)
- [3]中国行政道歉类型研究[J]. 王晨.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5(04)
- [4]论行政检讨[D]. 章亮亮. 华东政法大学, 2014(03)
- [5]《美文》杂志与当代散文文化导向的建构[D]. 袁博. 辽宁大学, 2014(03)
- [6]《向农民道歉》一书的出版及其他[J]. 纳葳. 今传媒, 2004(05)
- [7]为“三农”说话的三本书[J]. 孙东海. 安徽决策咨询, 2003(05)
- [8]该何以面对农民——读《向农民道歉》有感[J]. 马来. 出版广角, 2003(04)
- [9]向农民“道歉”的马银录[J]. 覃旭,郑现莉. 中国改革(农村版), 2003(01)
- [10]为什么要向农民道歉——访陕西省白水县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马银录[J]. 唐卡. 税收与社会, 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