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中医医院脾胃病科 云南昆明 650021)
【摘要】目的: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古代有药食同源之说, 药膳食疗学自古以来,就是在中医药学理论的指导下以独特的形式和路线自成流派的发展至今。方法:本文采选了一些专门针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药膳方,喻药于食。结果:在人类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的促进下,民众的自我保健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在这种全面预防的观念下充分运用药膳来改善防治慢性浅表性胃炎。
【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药膳;食疗
【中图分类号】R4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3-0231-02
1.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西医分型
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炎是现代人的常见病,其症状是上腹疼痛、食欲减退和餐后饱胀,进食不多但觉过饱。症状常因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而引发或加重。慢性胃炎一般分为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二种,还有一种是肥厚性胃炎,但医学界对此有争议,这里就不讨论了。在中医里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常见的证候类型主要是肝胃气滞、胃阴不足、脾胃虚寒、脾胃气虚、脾胃湿热,其中肝胃气滞出现频率最高,约占21.58%;辨证的主要证素,在病位因素中以胃为主,其次为脾、肝;病性因素中以阴虚、阳虚、热、寒为主;病因证素中以气滞、湿、瘀血为主。慢性浅表性胃炎病机特点以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为主,阴虚、阳虚也为常见[1]。
2.中医饮食调理
2.1 传统医学中的食疗
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与脾相合,共化气血,以养周身。食有不慎,则极易损其功能,碍其升降。故慢性浅表性胃炎辨证调护中,饮食调理亦有重要作用,其主要包括 “食养”和“食疗”两个方面饮食有节:早在《内经》就认识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生病起于过用”,“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2]。故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人应避免暴饮暴食、嗜食肥甘厚味、醇酒浊乳、辛辣香燥刺激之品;宜食清淡、富有营养,软硬寒热得宜。同时应注意饮食卫生,以防“病从口入”。配合食疗:《素问? 脏气法时论篇》云:“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3]”如此述论无不体现传统医学对食疗的重视古来有之。
2.2 药膳
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古代有药食同源之说,而后来所用的方剂实际上也是在古人对某些特殊食物加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中国药膳食疗起古至今,源远流长;自宫廷到民间,广为传播。药膳食疗学自古以来,就是在中医药学理论的指导下以独特的形式和路线自成流派的发展至今。它的配剂原则、方法和应用规律虽受制于中医药学,但其应用形式却类同于普通食品。以至于形成为独立的中国药膳学食疗学科。今天,在人类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的促进下,民众的自我保健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的全面预防思想更加深入人心[4]。
2.3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食疗药膳方精选
药膳是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药食一体,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食疗药膳的的方谱记载于历代中医典籍,自从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唐代《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宋代《太平圣惠方》、《证类本草》;元代《饮膳正要》;明代《古今医统大全》、《本草纲目》;清代《随息居饮食谱》等上百本著作均有记述,近代的专著更是不胜枚举。笔者精选整理出以下几个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助益良多的药膳方。
(1)白术猪肚粥[5]:白术2两,槟榔1枚,生姜(切,炒)1两半。
制法:以猪肚1枚,治如食法,去涎骨,纳药于肚中缝口,以水7升,煮肚令熟,取汁入粳米及五味同煮粥。空腹食之。
适应症: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之脾胃虚弱的食欲不振、脘腹作胀、大便滞下等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豆蔻馒头[6]:白豆蔻30克,面粉1000克,酵面50克。
制法:豆蔻研为细末。面粉与酵面用温水和成面团,捂盖约2小时,待面发酵后,加碱适量,撒入豆蔻末,揉匀,制成馒头坯,上笼用武火蒸约15分钟至熟。
适应症:开胃健脾,理气消胀。脾胃气滞的脘腹胀痛,食欲不振或胃脘冷痛,恶心呕吐等。
(3)曲末粥[7]:神曲10~15g,粳米30~60g。
制法:先将神曲捣碎,加水2000ml,煎至1000ml取汁,再加入粳米煮成稀粥,分早晚2次温服。
适应症:脾胃虚弱的、食欲不振、食积难消、嗳腐吞酸、脘闷腹胀等症。
(4)陈皮鸡:陈皮20g,香附15g,鸡肉60g,葱白10茎,生姜6g,调味品适量。
制法:①择嫩公鸡肉洗净,切小块备用。②将陈皮洗净,醋炒香附,放入砂锅中煎取药汁200ml,将生姜切如米粒状,葱白切碎。③将鸡肉先用热油锅炒。兑入药汁,加适量清水;先以武火煮沸,再以文火焖至药汁干涸;放姜粒、葱白、料酒、味精、酱油,炒拌而成。以佛手酒50ml送服,日一次,连吃3~5日。
适应症: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之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肠胃气滞证,症见脘胁胀痛、食少不化、嗳气、恶心、舌苔白腻。
(5)甘松粥[8]:甘松5g,粳米50g。
制法:先煎甘松取汁,去滓,再用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甘松药汁,稍煮1~2沸即可。每天2次,空腹温热食用。3~5天为1疗程。
适应症:主气闷胸痛、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胃寒呃逆、呕吐诸症。行气止痛,补脾健胃。
(6)玉竹粥:鲜玉竹30~60g,粳米60g,冰糖少许。
制法:先将鲜玉竹洗净,除去根须、切碎,加水1000ml,煎取浓汁约500ml,再加入粳米煮为稀粥,和入少许冰糖即可,每日2次,5~7天为一疗程。
适应症:适用于胃火炽盛或阴虚内热消谷善饥之胃炎患者。
(7)石斛花生:鲜石斛30g,花生仁50g。
制法:先用石斛煎水,再加入花生同煮,至花生熟,水焖干为度,平时嚼服花生。
适应症:胃阴不足的胃脘灼痛、食欲不振、大便秘结。
(8)玉竹焖鸭:玉竹50g,沙参50g,老鸭1只,生姜、大葱、味精、食盐等调味品各适量。
制法:①将老鸭宰杀后,除去毛和内脏,洗净,放砂锅内;将沙参,玉竹放入,加清水适量。②先以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焖煮1小时以上,至鸭肉扒烂为止。③去药渣,放入调味品,再烧汤。④温服,吃肉喝汤及佐餐食物。
适应症:慢性胃炎之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口干咽燥、大便秘结等。
(9)椒面饼[9]:蜀椒6g,白面粉60g,葱白2茎。
制法:①将蜀椒去闭口者,去椒目,焙干研末,与面粉拌和,加水揉成小饼状。②将水烧沸,下椒面饼,煮熟后,放入葱白,并加味精、香油、精盐等调味。吃面饼喝汤。
适应症:适用于寒凝气滞之胃脘冷痛、胀闷不舒、食欲不振等症。
除了上述药膳饮食调理之外还应重视情志平和,精神调护与生活调理,如节制饮食,动静结合,劳逸适度,顺应四时等。七分养应该在三分治的基础上进行。四季季机交替,体代谢增高、胃液胃酸分泌增加,更易引起或诱发溃疡病。溃疡病人应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防寒保暖、稳定情绪,时时顾护胃气等生活细节。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明确提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加,“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全借胃土平和,则有所受而生荣,周身四肢皆旺,十二神守职,皮毛固密,筋骨柔和,九窍通利。
【参考文献】
[1]孟红艳,马宏博,张光波,张小艺,彭敏,陈立辉.中医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辨证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6,07:84-86.
[2]《黄帝内经·素问》痹论篇.
[3]《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篇.
[4]张雷.药膳食疗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重庆医科大学,2009.
[5]《圣济总录》卷一九○.
[6]《大众药膳》.
[7]《养老奉亲书》食治老人泻痢诸方第七.
[8]《药粥疗法》引《饮食辨录》.
[9]《养老奉亲方》.
论文作者:张靖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药膳论文; 食疗论文; 脾胃论文; 适应症论文; 制法论文; 浅表性胃炎论文; 粳米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