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有了飞速的发展,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质量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水平。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却面临着各类裂缝问题,常常出现一些质量缺陷。在建筑施工中有效的避免裂缝出现是当前建筑行业特别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针对施工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有效的措施,促进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时能够更好的确保建筑施工质量。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建筑施工;应用
引言
混凝土是一种典型的混合型材料,需要在施工中按照施工方案中设置的拌制、调配比例进行混合配置,才能满足施工的需求,保证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在浇筑作业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随着当前建筑工程的大规模开展,出现了很多的质量通病和病害问题,威胁着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因此要结合当前技术发展实际,进一步明确浇筑作业的具体流程和技术应用方法,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科学管控好浇筑作业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和不足之处。
1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概述
所谓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就是指混凝土结构物体的最少尺寸也要在1m之上的大体积混凝土。由于胶质沪宁图在水泥中容易被融化缩小,甚至导致墙壁出现裂口等问题。所以在工程项目中大体积混凝土物体的施工技术就需要施工环境保持良好,并且执行施工的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也要高超。这个过程中对于混凝土也有很多的要求。比如说混凝土的总体结构需要合理的设计。指标中的抗冲击性也必须达到相关的设计指标。硬度也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因为混凝土物体的施工影响比较大,而且也比较复杂所以对于混凝土的要求也需要高标准严要求。在大型混凝土大体积物品的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将包括混凝土在内的众多原材料注入到模子里边,然后形成一种预定的形体。这种预定的形态在浇筑过程中完成之后就要仔细的查看一下是否有裂口等等情况出现。如果有则需要进行相关处理。查验的时候必须认真查验,不能放过任何的痕迹。如果这个过程不认真就有可能给建筑物带来安全隐患,导致工程整体施工适量降低。
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2.1注重材料选择
施工建设中的材料选择直接影响施工的整体质量和施工人员的技术应用。例如,所选水泥材料的强度特性直接决定了所建议混凝土的实际强度。石子材料中含有的超粒径颗粒会对混凝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在选择混凝土的成分时,我们应该遵循经济理性的原则。选择能快速降低混凝土温度升高的水泥、外加剂和掺合料,要进一步降低水泥的加热程度,延缓水化过程,避免出现温度收缩导致裂缝的问题,应选用能迅速降低混凝土温度升高的水泥、掺合剂和掺合剂。施工单位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应注意材料的基本性能和质量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拌制作业注意事项
在混凝土的拌制和搅拌作业中,为了确保浇筑作业的质量符合设计标准要求,就必须要确保混凝土的质量达到相应的指标。因此在拌制作业过程中一定要合理的控制好各种材料的用量和添加的时机,严格按照规划好的配比比例来进行拌制。
2.3?大体积混凝土运输技术的应用
大体积混凝土在配置好到进入模型中要经历一个运输过程,而运输方式选择的正确程度及运输过程的控制情况,直接关系到了大体积混凝土材料是否能够维持基本性质。为此,施工人员需要做好大体积混凝土的运输工作,并且要避免大体积混凝土砂浆流失和泌水分离等问题。除此之外,施工人员要尽量减少大体积混凝土的运输次数并缩短运输时间,这样在减少大体积混凝土运输成本的同时,还能尽最大限度确保大体积混凝土质量不发生改变。
2.4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一般技术人员主要采用分段分层浇注技术、全面分层浇筑技术和余面分层浇注技术。所谓全面分层,是指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逐步进行浇注作业。这种方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适用于平面尺寸较小的施工环境。分段分层是指实际的施工过程,从底层开始,浇到一定的距离,浇到第二层,使其他各层依次倒出。混凝土残层的浇注方法更适合建筑结构的大规模和大面积施工。这种大规模的混凝土浇注容易在建筑结构中留下裂缝等质量隐患。因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①合理使用混凝土材料是必要的。在建设大面积混凝土结构时,必须注意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和混凝土与混凝土的比例;②在浇注和施工过程中,还必须定期进行混凝土材料的性能试验。混凝土材料的变质对混凝土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而环境影响又会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必须将一些添加剂与实际情况相混合,以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混凝土浇注的余面分层应从建筑物的底层开始。在浇筑过程中,做好振捣也是必要的。混凝土浇筑由底向顶层浇筑,浇筑方向为形成斜面,需注意每次浇筑高度不得高于3m。为了避免混凝土浇筑高度过高,并带来结构风险;③用于振捣混凝土的振捣器的长度不得超过50cm。为了避免过长的振捣设备会影响浇筑的均匀性,影响混凝土浇注的质量。
2.5沁水现象的处理
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浇筑完成后可能会存在较高水泥层,这样容易出现沁水现象,针对这种现象需要采取处理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其危害和影响。混凝土表层需要选择三压三平作业方式,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参考标高,使用足够长刮尺对表面进行刮平作业,刮平后利用木模压平;其次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可利用铁滚筒反复碾压,保证其表面满足要求;最后利用木楔打平压实,使混凝土裂缝得到及时有效消除,降低各类质量隐患的出现。混凝土表层沁水现象较为常见,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尽量选择基础性混凝土层,利用分工方式实现对上部积水的有效引导,之后利用水泵将水及时抽出。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后的4~8h内,利用长刮尺将表面存在的各类问题快速消除后使用木抹子进行之后的各项作业施工,混凝土初凝过程中表层往往会发生一定的龟裂,因此,必须要在终凝前进行抹平作业,降低混凝土表层裂缝发生率。
2.6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措施
在浇筑完成后一定不要忽视大体积混凝土的保温养护工作。可在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之前进行二次振捣,这样可以消除已经出现的表面裂缝。按照一定的时间测定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使内部与外部产生较小的温度差,保证混凝土处于充分湿润的状态,确保温度应力在适当的范围之内。大多数是在12h以内先是塑料,再用麻袋进行覆盖,然后浇水来养护。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冬季进行浇筑施工,那么浇筑后是不用浇水的,但需要采取防冻的措施。按照相关的标准,施工人员还要为混凝土提供一定的防风养护措施。
结语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施工难度比较大,受到了建筑行业的高度关注,尤其是为了更好的避免裂缝问题出现的情况下,施工单位更加要重视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在应用中的质量控制。为了适应现阶段建筑行业的发展要求,必须优化建筑施工技术方案,根据实际施工环境,实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环节的协调性发展,提升建筑物结构的整体稳定性,确保建筑物整体质量的提升,以满足社会大众对建筑物整体性能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民亮.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2).
[2]成亚卓.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8).
[3]巫福钦.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18).
论文作者:陈观中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6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作业论文; 过程中论文; 质量论文; 材料论文; 裂缝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