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不仅影响着城市建设,也关系着国家国民经济发展。对于城市建设来说,工程项目往往与水利工程有各种联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不断加快下,水利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水土流失的问题。由于水利工程建设范围逐渐变广,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不能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水利工程对生态造成的影响。土壤肥力的减低、洪涝灾害的频发、生态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利用都要综合考虑并解决。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形势,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维护生态效益,合理分配资源,深入科研考察,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水利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探讨研究
这些年,我国经济发展形势良好,水利工程规模不断扩大,然而也引发了很多问题,水土流失问题日益加剧,科学治理水土问题,刻不容缓。据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水土流失量超过了50亿m³,特别是临近长江黄河地带,水土流失更甚,截止到目前,我国有300多万m³的水土流失量,这些问题也随之引发了我国水资源的贫瘠。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更是引起水土流失问题的重要因素,长期的占用土地,土地难以恢复原有肥力与地貌,因此,在水利工程中要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土流失问题。
1 水利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相关分析
前景概况。对于农业生产建设,农作物生长形势决定着农业生产发展效果。农作物产量直接受到土地肥力的影响。土壤不肥沃很难实现高产。对于土壤肥沃的评价标准就是盐碱性,盐碱性低的土质适宜作物生长,为了调节土壤盐碱性,就要全面落实水利施工建设,积极推行水土保持措施,避免工程对土质造成进一步的损害。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形来看,水利工程独特性,土壤因受到雨水冲刷与风力侵蚀出现土壤肥力削弱,营养物质随着水土流失而消逝,所以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务必要重视水土保持工作。
工程施工建设易引起土壤沙化。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与临时建筑物施工期间,结合传统的实践经验了解到,通常要在建筑物周边的土料场进行施工挖设土方,从而达到施工对土料的需求,在整体完工后其他的土料要及时的回填,若是回填不到位,被挖掘过的土料场会因土质松动,在面临雨水冲刷时,水土流失问题会加剧,从而使得土地沙化问题严重,土地沙化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作物产量难以提高,从而危及到当地的农业经济。对山中资源开采利用时,要深入考察分析,对山体状况有全面的了解。耕种期间要以生态环境为前提,维持土壤肥力,确保其中资源能循环利用。对环境要进行记录检测,对不规范操作及时改正。对山林开垦时,要充分考虑生态规律,对幼苗进行保护,避免出现荒山。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会对土壤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实施水利工程建设中,排水沟的处理与设备管理都要科学安排规划。因施工对占地范围有较高要求,不可避免的会对土地造成破坏。建筑施工期间要应用的机械设备、临时住房、运输道路、库房等地,对土地长时间的占用,都会影响原土地。为了尽可能的避免对土地造成大面积的破坏,就要对建材、机械设备的应用与存储加以合理安排,明确各施工用品的规格大小,预计用地所需面积,尽可能将对土地的损害降到最低。若是存在稀有植被和珍稀物种要更加重视,加强保护,减小对自然稀缺资源的破坏。在施工阶段,要将有污染性的废料统一处理,避免人工受到污染。施工期间要明确因施工建设会对植被、土壤造成破坏的实际面积,在接下来的施工方案制定中,能尽量避免对施工带的土壤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弃土与弃渣量。在水利工程施工阶段,排水沟与输水渠是不可缺少的两项,在施工期间,对排水沟与输水渠的施工,要做好前提准备工作,深入考察,制定出合理的施工计划,得出准确的土方需求量,防止施工期间因无节制开挖导致土料浪费的情况出现,这样的益处就是能减少土方的开挖量,缓解了因土壤回填其抵抗水土流失能力下降的问题,延缓了土壤沙化的程度。并且,工程中要合理利用废弃资源,对弃土与弃渣可适当投入到道路建设施工中,施工期间,对建材土料的运输仅仅是为了施工需求,不同于国家标准下的道路,可在这种临时道路中铺设弃土弃渣,既能防止废弃土的浪费,还能减少工程支出,更关键的是还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保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水利工程项目中水土保持工作具体措施
防治与实施。对于水利工程水土流失有关问题,能够采取解决方案的一般有工程建设和人为影响。工程建设要考虑的有:水利工程建设的征地面积、水利施工的设备存放范围、工程施工占地面积。如:在水利施工过程中安排的仓库与材料存放区、工程设备占地等。由于施工区的土壤性质的差别,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也要有针对性。在进行水土保持前,要对地区预防控制。在治理水土流失时,要把握好对弃渣和库房的防治工作。在工程正式完工前,要重视土地整治方案和水土流失控制工作。在分阶段治理的过程中,通过系统性的管理整个工程各个环节,将水土流失损失控制到最小,进而提高对水土保持的效果。
水土保持设计分区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种:
基础工程:水利施工过程中最关键的还是要把基础工程做好,要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使建筑实现最佳效果,为保证人们物质生活质量提供必要条件。在对基础工程施工期间,相关人员要深入考察,对水土流失防治区域科学分类,在分类时,要结合当地地貌特征与水文环境,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来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另外要科学配置施工排水装置,合理建立排水沟,减少后续的治理环节,发挥计划方案的最佳效果。
岸墙工程:水利工程不可或缺的墙岸环节,因水利工程的建筑结构复杂,环境不一,使得施工期间要采取挖设与填筑的方式来展开水土保持工作。事实上,将草皮等植被规划在靠水的一端,不仅能发挥绿化作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蓄水蓄土,缓解水土流失问题。为了减少水土流失现象,提高植被对土地的吸附力,可在岸墙周边多种植草木植被,确保植被的正常生长,形成绿色保护带。
堆渣场:由于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结合大坝的种类对施工土料进行选择确定,还要根据地貌特征对料场进行确定,系统考虑这些因素来确定出合适的堆渣场。纵观以往实践经验,要设立必要的截水沟或堆砌沙包等拦沙蓄土。并且,在水利工程完工后,要对堆渣场加以绿化操作。
施工带的处理:在施工期间,修建排水沟,要全面考虑水土保持工作要重视的问题,对水土流失要加强防治。在工作全面完工后,可对闲置土地进行绿化操作。这些方案对策是施工设计能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关键所在。
水土流失问题,草种林木种植是效果较明显的一种方式,有长远的发展空间,生态效果显著。这种方式,通常是在水土流失加剧的地带,展开灌木丛和树木的种植,对水土流失地带全面覆盖,加强对地表的保护作用,提高植被覆盖率,确保土壤在植被的蓄力下,能够加强抗冲刷水平,蓄住水土,防止地表层遭到多次破坏,从而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
3结束语
为了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对水利工程的水土流失问题展开水土保持的措施是最可行的管理方法,水土保持设计方案也产生着重要的作用,从实际出发,根据地质进行绿色植被额种植,可以缓解水土流失和减少盐碱地的作用。所以,水利工程在制定各地区水土流失问题的应对方案时,务必要对水土保持工作加强重视,相关人员要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安排,对获取的数据精确记录,才能确保水土保持方案和减水减沙方案能够实现长远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利强,潘超.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1):225.
[2]熊平珍.水利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计方案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01):68-69.
[3]范世俊.探析水利工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对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23):31-32.
[4]陈洁.水利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计方案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5).
论文作者:施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0
标签:水土保持论文; 水利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土壤论文; 植被论文; 土地论文; 肥力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