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装配式建筑可以优化建筑工程的产业结构,节约工程施工成本,提高建筑结构强度,在绿色环保的大概念下做到节约时间成本,以并联式管理来提升工程质量。为了有效保障装配式项目的工程质量,需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工程管理,以现代信息化促进装配建筑工业化,落实装配式建筑的生产选择,加强现场的施工管理工作,从而推动建筑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工程管理;装配式建筑;解决办法
建筑工程管理与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效益均有密切关系。基于此,在装配式建筑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应将工程管理置于重中之重,确保工程管理工作保质保量的开展,加强整个工程的监督和管理,使所有风险隐患得到严格控制,以此强化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进程,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1装配式建筑在工程管理中的影响因素
1.1建筑构件相关影响因素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上,会运用很多建筑构件,而由于当前我国建筑生产厂商普遍规模有限,在进行生产装配式建筑工程构件时,存在工艺能力欠缺、经验不足等情况,导致建筑构件的整体质量存在明显差异。通常情况下,厂家会按照定制要求分批次进行模块化生产,当构件到达施工现场后,需要现场作业人员妥善保存构件,避免构件受到人为因素或者是外界因素影响而降低了整体质量,从而阻碍建筑工程顺利开展。
1.2现场施工人员及安全相关影响因素
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技能水平、责任心,都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淡薄将会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随意踩踏构件,工具与材料的磕碰,造成构建出现变形甚至损坏情况,从而影响了施工质量。现场人员是否对外露钢筋、外露保温以及套筒内部做好保护也对构件本身有着重要反馈,当然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如作业人员对灌浆、套筒连接、管件埋设等节点的处理方式,吊装过程中对起重式平衡杆的合理配置,临边防护安全措施和各项安全规范操作等。
2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策略
2.1加强构件管理
为确保预制建筑结构生产整体质量,需要在生产中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其一,规范生产操作,加强人员管理。预制构件生产阶段,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对预制构件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若是操作人员操作不够规范,那么很可能会导致生产过程出现问题,埋下质量与安全隐患,例如,在对预制构件生产时,预制构件尺寸与保护层的厚度与平面度存在差异,在检验过程未能发现该项问题,不但会导致工程施工效果受到影响,还会对企业自身信誉产生影响;其二,要注重工程机械设备方面的控制。用于预制构件生产的机械设备运行压力较大,如若缺乏有效的维护与保养,那么将会使得各项形式的构件间产生一定的间隙,进而降低其牢固性。同时,还要注重对预制构件生产原料的管理,在为搅拌前期合理控制混凝土配比,以保证预制构件的生产质量合格,在生产阶段需要明确,预制构件的生产技术与最终生产质量直接关系着工程建设的整体效果。
2.2施工设备的管理对策
针对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内容:首先,在吊装、拼接预制构件阶段,需要确保各部门紧密连接;其次,在施工现场要为机械设备的运行留出充足的空间,防止设备运行意外情况发生;最后,定期开展设备的养护与维修,全面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确保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完善工程管理制度
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落实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给管理人员提供工作依据,让他们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中起到桥梁纽带作用,促使各单位和部门形成整体合力。在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需参考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制定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体系,保持管理部门的独立性,将用人、分配、监督制度循序渐进的添加到制度体系中。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做好协助工作。管理人员需根据现场施工情况,不停地调整施工管理方法,做好有关管理工作记录,仔细分析当前工作疏漏,及时进行补充,以推进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稳定开展。
2.4切实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
1)施工现场应建立预制构件安装样板引路制度。施工单位在大面积开展预制构件安装前,应完成现场预制构件样板安装工作,经建设单位组织相关单位验收合格并向现场工人交底后,方可开展大面积的安装工作。2)强化安装过程的监管,确保过程可追溯。监理单位应重点核查预制构件安装作业人员的培训及交底情况,交底记录和方案应具有相符性和针对性,同时对交底过程进行影像留存,确保每名工人均受到教育,能够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施工。3)施工单位应对钢筋灌装套孔的预留位置、套孔内杂质、注浆孔通透性等质量方面强化管理,对每个套筒灌浆过程应进行全程摄像,并对影像资料进行统一存档备查。4)加强对原材料(预制构件)进场的验收。①预制构件进场时,监理、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对进场的预制构件规格、型号、外观质量、构件标识、预埋件、预留插筋、预埋管线、尺寸偏差等进行全数检查,并按要求进行结构性能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②连接节点钢筋采用焊接时,应制作平行加工试件进行工艺评定及相关检测;对于机械连接接头,应按照JGJ107—2016《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中的相关要求进行检测;③对于检测不合格的预制构件,严禁进场使用。5)强化装配式建筑的验收管理。①监理及施工单位应对每一个接头质量等进行隐蔽验收,特别要注重连接节点部位的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②装配式子分部工程在组织验收时应严格执行GB50300—2013《建筑结构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中的相关规定;③安装工程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影响结构安全、影响主要使用功能)时,设计单位应出具处理方案,处理完成后再由建设单位组织专项验收。
2.4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协同各方全程监控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项目参与方增多,项目基础数据多且信息变化频繁,极易因传递不畅形成信息孤岛,同时部件的工厂化生产又给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中引入信息技术手段会大幅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创建5D建筑信息模型和运用无线射频技术,参建各方可以在项目开工前进行“虚拟建造”,提前发现设计缺陷和实际建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对部件设计和施工顺序进行优化完善,真正做到事前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参建各方根据授权在同一个建筑信息模型中进行可视化项目管理,实时采集上传设计修改数据和制造安装现场信息,完全消除了信息传递的时滞性,使参建各方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管理,部件生产企业能够根据修改的设计和现场施工进度计划来安排车间组织生产,项目施工现场根据部件的供应情况及时提交安装工作面,保证工序的合理搭接,能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项目实施结束后,会形成一套完整的真实项目信息模型,为项目的后期运营维护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实现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统一控制和管理,使项目管理目标更容易达成。
3结语
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易受制度、构件、人员和政府监管因素的影响,需建筑企业完善工程管理制度,对预制构件的生产安装进行严格管控,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遏制质量安全风险,促进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规范化、高效化开展,为装配式建筑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徐娟.浅析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居舍,2018(22):191.
[2]谢灵敏.装配式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现状与优化策略[J].中国住宅设施,2018(7):68-69.
论文作者:任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预制构件论文; 建筑论文; 构件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现场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