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省会迁郑始末论文

河南省省会迁郑始末

郑子蒙

1948年10月22日,郑州解放,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回到了人民手中。然而,当时的郑州还是满目疮痍,残破不堪,百端待举,一切工作都得从头开始。

郑州市原副市长王均智

1954年10月,河南省省会由开封迁到郑州,河南的主政者们开始了对一省中枢之地的规划设计。

省会迁郑

时任郑州市副市长的王均智回忆,1948年10月郑州解放后,省会迁郑就内定了。省里不少工程项目,如省农业机械厂(后改名郑州纺织机械厂)、省人民医院等,在1954年省会未迁前就建在了郑州。

据历史档案记载,1951年,河南省有关领导就已向政务院请求:“为适应河南省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及加强对城市建设、工业建设和农村生产建设的领导,初步决定把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

1954年6月5日,郑州市“欢迎省会迁郑委员会”成立,王均智任主任。6月28日至7月3日召开的郑州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号召全市人民积极筹备、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欢迎省会迁郑。

20世纪50年代从广州支援郑州的艳芳照相馆

房屋基建等工作好搞,但建好后没有那么多的服务业从业者。1948年后的郑州私营工商户共有3000家,商业服务业很落后,没那么多理发店、照相馆、澡堂。

我们家不看电视已经2年多了,打开电视只有白花花看不清的中央一台。甄小美说的“看电视”,指的是看碟——每个周五、周六晚上,一起吃爆米花、拥在沙发上看碟。偶尔遇到她生病要在家里待一天,或我必须不受打扰地在某件事上集中精神时,她也可以看碟,但只能是20~30分钟。一年多来,这样的例外情况很少,我们家基本维持了“周末看电视”的规则。但近1个月来,甄小美再三挑战这个规则。有时早上刚起床,有时放学刚回家,有时睡觉前,几乎每天都是一句话:“妈妈,我要看电视。妈妈,我要看电视……”

种树治沙

新规划要建设以工业、交通为主的省会城市。由于地质、气候条件所限,京广路以西土质好、地下水位低,适合建设大型建筑,因此,城市发展以向西为主,主要的大中型工业和市中心都放在这一带,城市规划人口100万左右。

1954年,郑州市委书记赵武成调到广州当市委副书记。王均智找到赵武成,希望他动员广州的服务业从业者来支援郑州。赵武成还真动员了上百人来郑州从事服务业。北二七路上的广州酒家、艳芳照相馆就是那时来支援郑州的从业者开的。

当初蒋介石扒开花园口大堤,滔滔黄河水流过郑州,留下了4000多个沙丘。现在的北三环以北、郑东新区、老火车东站货站街、紫荆山公园附近全部是大沙岗。郑州常刮东北风,大风起时,黄沙遮天蔽日。当时,郑州人风天出行标配是帽子、风镜、口罩,几乎全副武装,但回到家里,牙缝仍然塞满沙子。

1948年后,苏联专家穆欣为郑州设计了一套城市规划方案:以火车站为大门向东北方向发展,从火车站修一条到现在省人民会堂(原拟在此建省政府办公大楼)的大道作为城市主轴线。人民路北线于1951年建成,南线从二七广场到火车站一段未建。人民路像太阳放射出的光线一样从火车站射出,呈东北—西南走向,道路两侧的建筑不得不斜着建,路两旁的支路也都成了斜路。

每年3月,王均智都要亲自起草绿化文件,对植树、养护树木做出具体规划指导,郑州市的工人、农民、解放军官兵、机关干部、大中学生全民上阵,利用星期六植树,树的成活率在90%以上。连续几年下来,郑州的大街小巷、城市周边地带绿树成荫。1960年,西安电影制片厂来郑拍摄了纪录片《绿满郑州》,航拍镜头下的郑州,浓荫连着浓荫,到处郁郁葱葱,“绿城”郑州从此叫响。

调整城市规划

1954年春,省委第一书记潘复生到郑州视察时发现了这个问题,批评了此规划。他说学习苏联一定要结合实际,要尊重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气候地理条件。王均智受委托主持重新设计郑州市城市规划。

20世纪50年代的二七广场(摄影:魏德忠)

20世纪50年代的郑州

因此,作为省会城市,郑州必须首先防风沙。当时的市长宋致和,副市长王均智、史隆甫都主张搞绿化防风沙。1951年,郑州市政府下发文件要求“种树治沙”,郑州开始大规模种树。最初在德化街和长春路(现在的二七路)栽种洋槐,但洋槐的树型不好,加上当时郑州地下水位高,不利于耐干旱的洋槐生长,于是,副市长史隆甫(曾是郑州南阳寨附近的南阳面粉厂业主,留学法国学习建筑)动议种法桐。他说法桐高大魁梧、树冠大、长得快,适合做行道树。史隆甫带王均智到园艺场看过法桐后,王均智很喜欢,立刻报告给市长宋致和,宋致和委派史隆甫从上海引进了一批法桐树苗,并在如今的动物园、省肿瘤医院一带征地建苗圃育苗。同时,在郑州东南、东北方向大量种植刺槐,以治理流动的沙丘。

低压隔板汽封及轴封2010年A修时改造为铁素体刀齿蜂窝汽封和铁素体接触式蜂窝汽封,叶顶正反1~4级汽封2012年B修时改造为刷式汽封,叶顶正反5、6级汽封是蜂窝汽封。本次A修解体中发现低压缸隔板汽封及轴封下部磨损严重,叶顶刷式汽封的毛刷脱落较多,叶顶正反5、6级蜂窝汽封水蚀严重,正反第1~3级转子轴磨损严重;低压隔板及轴封上部汽封均完好,没有磨损现象。

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建筑布局重视方位采光,街道是正南正北走向,这是一种文化习惯。郑州行政区的道路大多横平竖直,但为什么市中心的人民路却是东北—西南向的?

随后,王均智带队到北京各部委去“取经”,集思广益,修改了郑州建设规划,大部分主干道按照正南北、正东西走向规划,尽量避免弯曲,使新旧市区的主干道直接相通,城市格局大体形成类似北京、西安等老城区的棋盘布局。

新兴的郑州修了很多道路,道路命名的任务落在了王均智的头上。当时道路命名曾想参考青岛、上海等城市,采用全国一些县市名字命名,分管市政建设的副市长王言与邮政系统同志交换意见后认为,这样容易导致错投邮件,不赞成这种做法。

与今天的郑州相比,1948年的郑州就是一个小城镇,又小又土气,风沙还很大。当时郑州人有个顺口溜:“电灯不明,马路不平,无风三尺土,有雨满街泥。”

确定道路命名

数学的教学中,学生学习了无数的定义、定理及公示,可是却不清楚为什么要学,学习它有何意义,有什么用。因此在讲述新的数学知识时先讲述所学知识的历史渊源还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讲述微积分时,可先讲述微积分的发展史,讲述当时科学家所面临的什么样的问题——精密科学需要研究变量的数学,在这之前的数学研究的领域都是固定的有限的,而在这之后数学包含了变化,运动等等,所以微积分可以说是数学史上的分水岭。

后来,王均智提出以河南及全国名山大川为街道命名,受到多数人的赞同。从此,郑州南北走向的路多以山命名,如嵩山路、桐柏路、秦岭路;东西走向的路多以河流命名,如黄河路、伊河路、颍河路、汝河路。农业路曾想改名海河路,但由于名称已经叫起来,怕引起麻烦,没有改动。以名山大川为路名,磅礴大气,方便辨别方向,老百姓也因此了解了中国地理。

20世纪60年代的金水路

20世纪50年代的建设路

河南省委迁至郑州后位于金水路的办公大院(资料来源:河南省地方办公室)

金水路本来叫金水大道,因沿着金水河而得名。1954年,全国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时,一位副市长为了体现节约,说“别叫‘大道’了”。从此,这四个字的路名就“节约”成了“金水路”。

师:还有其他做法吗?如果从刚才点到直线的本原定义来看的话,我们可以先将点到直线上任意一点的距离表示出来,再求这个距离的最小值即可.要求距离最小值,那么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切入呢?(引出目标函数法)

“南阳路”的名字缘于道路经过南阳寨,郑州最早公私合营的南阳面粉公司在这条路上。“花园路”原本叫“花园口路”,向北连通花园口,是为了教育子孙不要忘记那段悲惨历史,但后来为了顺口改叫花园路,其所隐含的历史意义不复存在。陇海路与京广路因与陇海铁路和京广铁路平行,且显示两条铁路交会于郑州而得名。

当固定集料种类把级配类型和轮胎花纹作为影响因素,在显著性水平α=0.1下,对级配类型和轮胎花纹进行双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三种玄武岩集料,只有级配类型对摩擦系数具有显著性影响;而对于闪长岩和石灰岩两种集料,两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摩擦系数均不存在显著性影响。因此,对于三种玄武岩而言,在进行路面材料设计时要考虑级配类型的影响,而闪长岩和石灰岩只需考虑集料本身的特点即可。

一是进一步加强市场和疫情预警信息,引导养殖户加强生产管理,防控疫病;二是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屠宰企业压价行为,减少养殖户损失;三是推广疫病保险,减少养殖户的损失,如安华保险推出非洲猪瘟保险(育肥猪和母猪分别支付保费5元和10元/头,赔付500元和1000元);四是强化疫区尤其是主产区屠宰能力,减缓疫情发生时出栏压力;五是完善调运监管方案,通过大区域划分等形式实现种猪和仔猪的点对点调运,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

省委、省政府、黄委会等省直机关分布在金水路南北两侧,金水路北侧和文化路两侧为行政区,这一带新修了很多道路。王均智想起在济南读书时,济南街道有用纬字命名的,不过济南只把南北走向用了纬字,东西走向的叫××大马路。郑州参考了这种命名方法,把南北走向的称为经×路,东西走向的称为纬×路,经纬之间的小街道称为政×街。这样的称谓符合地球经纬度的走向。

省体育场周围的路,以“优胜”“健康”等词汇命名,一是突出该区域的功能,二是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一些区域小街道的名字体现了时代特点,比如碧沙岗西边工业区的一些小路,叫“互助路”“协作路”“友爱路”等;连接郑州与外地的对外交通线,称为“郑汴路”“郑密路”“郑上路”等,让老百姓一看就知道这条路通往哪里,简洁醒目。

标签:;  

河南省省会迁郑始末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