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宝德[1]2007年在《我国蔬菜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蔬菜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产量不断增加,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蔬菜生产第一大国。蔬菜对外贸易不断扩大,本文在把握中国蔬菜对外贸易发展格局的前提下,以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为指导,对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系统研究,设计指标体系,判断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出个中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这对中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论文包括导言在内共分五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导言。主要介绍选题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二章,中国蔬菜出口状况,主要从我国蔬菜出口的总量变化、出口的品种结构、出口的市场结构叁个方面进行阐述。第叁章,中国蔬菜国际竞争力的测度,在梳理国内外理论界对竞争力,国际竞争力、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对波特的“钻石模型”进行了阐释。设计了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叁个指标,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分别对我国蔬菜出口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测度,以静态分析回答中国蔬菜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以动态分析描述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长期变动趋势,最后得出相关结论。第四章,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借鉴了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结合我国蔬菜产业的实际,笔者设计了影响我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六因素”模型,重点对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我国蔬菜的流通运营状况、政府五个因素进行剖析,并得出相关结论。第五章,结论和政策建议。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我国蔬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要采取的相关对策。
段艳艳[2]2018年在《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世界5大蔬菜出口国的比较分析》文中提出国家的出口竞争力直接影响其能否参与国际分工,进而决定着竞争收益的获取乃至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中国2001—2013年5种蔬菜产品的出口数据进行分析,找出5种蔬菜产品对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强度,并把中国与美国、法国、荷兰、加拿大4大蔬菜出口国的主要蔬菜产品出口指标进行测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尽管中国5种蔬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与竞争潜力,但整体水平相对不高。基于此,借助波特钻石模型,进一步剖析了中国蔬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增强中国蔬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供理论借鉴。
胡世霞[3]2016年在《湖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研究》文中指出作为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湖北省有着悠久的蔬菜种植历史,且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出口基地。“十二五”以来,随着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和农业种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湖北省蔬菜产业迈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然而,新的历史阶段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目前,蔬菜产业发展进入质、量并重的新阶段,但我国传统小农生产的问题依然不断,蔬菜的产业基础设施不配套,生产要素结合度不优,社会化服务体系仍不够完善等,从总体上造成了湖北省蔬菜产业与本国蔬菜产业强省、世界农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具体表现为蔬菜产品总体质量不高,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国内外市场形势千变万化,面对新一轮的贸易竞争,湖北省如何在竞争中判断蔬菜产业进出口的未来发展趋势,把握蔬菜产业的发展方向,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湖北蔬菜生产企业更好地面向国内、国际市场有针对性地进行生产经营,促进蔬菜产业的合理化配置,而且对于湖北省政府制定蔬菜产业发展相关经济政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本文以产业竞争力、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从对蔬菜产业竞争力有影响和决定作用的资源条件、设旌能力、市场环境、生产和营销5个主要因素为主线,结合湖北省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实际,采用SWOT分析法,对湖北省蔬菜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劣势、机遇和风险进行了综合分析。从“钻石模型”四因素学说出发,建立了湖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理论评价模型,采用聚类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蔬菜产业综合竞争力进行了系统评价。一方面测定了湖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在国内省域间的排名,另一方面通过省域间蔬菜产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得出了湖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湖北省蔬菜产业的发展战略,及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与建议。全文共分十一章,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作为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解释了研究的基本概念,说明了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确定本研究的起点。第2章是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主要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简短评述,对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3章是湖北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部分。在梳理湖北省蔬菜产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湖北省蔬菜产业化的成就及特征。第4章是湖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SWOT分析。在第3章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框架对湖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优势、劣势、机遇、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第5章是湖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评价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部分。首先,构建湖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评价理论模型与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因子分析法分析,湖北省综合得分0.1367分,在全国排名第11位,明确湖北省在全国的竞争地位;通过聚类分析,湖北与安徽等7省获得绩效48.532分,同属第3类,处于中等竞争水平,明确湖北省在全国的竞争等级:最后通过省际间的比较,分析湖北蔬菜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第6-10章是对影响湖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进行具体分析。第6章是进一步分析和评价湖北省蔬菜产业的资源条件,研究了影响湖北省蔬菜产业资源条件竞争力的因素。第7章对湖北省蔬菜产业的设施条件和能力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第8章对湖北省蔬菜产业的市场环境竞争力进行了测定:第9章对影响湖北省蔬菜产业的生产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第10章是从湖北省蔬菜产业的营销竞争力方面实证分析了湖北省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第11章是主要结论对策与研究展望。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概括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提出了提升湖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对策,并对下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本研究有别于一般从蔬菜产业发展角度进行的研究,本文基于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理论,从竞争力的角度构建了评价湖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和模型,从省域角度,基于官方最新统计数据,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首次对湖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论具有“新颖性”、“可比性”和“借鉴性”。研究切入实际,具有实践参考意义。
张翠芝[4]2014年在《中国蔬菜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认为中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市场对蔬菜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技术性贸易壁垒日益苛刻,国内外蔬菜的市场竞争也日益加剧。中国蔬菜产业出口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若想继续保持蔬菜行业中流砥柱的地位,更好更快地发展,那么,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刻不容缓。本文选取了IMS、RCA和TSC叁个指标,选取五大种出口蔬菜,短期保鲜蔬菜、脱水蔬菜、新鲜蔬菜、冷冻蔬菜、醋泡蔬菜作为研究对象,搜集了九年的相关数据,计算了意大利、美国和西班牙的这五类产品的叁大指标,并将指标进行比较说明,找出中国蔬菜产品的竞争优势和劣势。本文对波特的钻石体系进行改进,选取了对蔬菜的生产和贸易有重大影响的七个因素,分别为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相关产业、需求条件、技术贸易壁垒、流通体系,外加两个辅助因素机遇和政府。文章采用了叁组方法进行测算,有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竞争优势、比较优势等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应用属于理论分析;指标和模型的选取和建立属于实证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用各时段数据反映中国蔬菜市场占有率属于定量分析;根据相关理论研究选出影响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为定量分析。最后,文章对中国蔬菜产业的发展进行总结,归纳出经验与教训。这些都属于归纳与演绎的方法。通过综合分析,找出制约中国蔬菜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并针对这些限制条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这对今后中国蔬菜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有一定借鉴意义。
蔡岩[5]2007年在《我国蔬菜产业及其主要品目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是农业大国,而蔬菜作为经济作物,其市场化进程明显快于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居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蔬菜生产国,2004年蔬菜的总产量突破5.5亿吨.同时,蔬菜对外贸易也不断扩大。但我国蔬菜参与国际贸易的比例一直不大,如果考虑到中国部分蔬菜是出口到香港,则中国蔬菜真正参与国际贸易的比例更小,与蔬菜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符,我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重要性凸显出来。本文以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为基础,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国际竞争力评价结构来判断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并以《中国海关统计年鉴》及《海关协调编码制度》(HS1992)规定的商品项目分类为基础,将蔬菜产业细化为19个四位品目编码的蔬菜产品,分别评析了每个品目蔬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进而将19个品目归纳为鲜冷蔬菜、初级加工蔬菜及深加工蔬菜叁大类进行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蔬菜产业总体上具有国际竞争力,但竞争优势并不明显,且在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蔬菜品目中,鲜或冷藏的蔬菜并不多,深加工的蔬菜则更少,一些仅经过简单加工处理的干的或暂时保藏的初级加工蔬菜则表现出了较强的竞争优势。
赵海燕[6]2003年在《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是农业大国。作为其最重要的农产品之一,蔬菜的栽培历史悠久,种类及品种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和“菜篮子”工程的实施,中国蔬菜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产量不断增加,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蔬菜生产第一大国;蔬菜对外贸易不断扩大,2000年中国成为世界蔬菜出口第四大国。2001年底,中国成功入世,蔬菜产业因自身具有的竞争优势而凸现其重要性。本文在把握中国蔬菜产业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和中国蔬菜对外贸易发展格局的背景前提下,以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为指导,对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系统研究,设计指标体系,判断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出个中原因及影响因素,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对提升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进行设计,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这对于中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运用国际贸易学、贸易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蔬菜商品经济学原理,在大量搜集相关数据、信息资料的基础上,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以及抽象分析、比较分析等多种方法,对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本论文包括导言在内共九章,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在导言部分,提出了研究问题,阐明了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回顾及评述了相关理论的研究进展,说明了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最后介绍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和第二章为论文的第一部分,即背景介绍。其中,第一章分析世界蔬菜贸易发展现状及特征,描述了世界蔬菜贸易地区分布和产品结构的现状,总结了近40年来世界蔬菜贸易的发展特征。第二章分析中国蔬菜对外贸易的发展格局,从总量、市场结构、产品结构、及特点四方面对中国蔬菜贸易的发展格局进行剖析。 第叁章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理论研究,是论文的主要理论基石。本章在梳理国内外理论界对竞争力、国际竞争力、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阐释了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 第四章到第六章是全文的重点部分,着重研究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第四章对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测度,在界定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学含义后,设计了度量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与变动趋势的指标体系;然后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中国蔬菜出口种类和品种分别进行规范的数量分析:以静态分析来描述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回答蔬菜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的问题;以动态分析来描述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动趋势,回答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如何变化的问题;最终得出中国蔬菜产中文摘要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结论。在第五章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中,借鉴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结合我国蔬菜产业的实际,笔者设计了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竟争力的“六因素模型”,详尽地分析了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生产、储运、经营主体状况以及政府五个因素对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作用,归纳出五条相关结论。而机遇因素则放入第六章,深入剖析入世对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在介绍世贸组织农产品贸易协议与规则,和中国入世协议中与农产品贸易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加入WTO给中国蔬菜产业带来的机遇和冲击;并以中韩、中日、中美蔬菜贸易摩擦为实例,通过贸易摩擦的成因、依据、应对、福利及启示的分析从多角度探讨了入世对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第七章为国外蔬菜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借鉴,介绍了美国、日本、韩国等市场经济国家蔬菜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蔬菜出口的措施,总结出七条国际经验。同时,详细介绍了美国、日本、韩国对蔬菜等园艺产品进口运作的现行规程,为政府有关机构,蔬菜生产、经营企业提供参考。 第八章提出了提升中一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及路径选择。在前文研究的成果上,笔者设计了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竞争性发展战略”,给出提升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四大路径。
刘雪[7]2002年在《中国蔬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不断加深,按照比较优势原则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是各国的共同取向。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中国已经成为WTO成员的大背景下,分析和评估中国蔬菜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研究如何使中国蔬菜产业的潜在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竞争优势,不仅有利于解决中国农业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有助于指导蔬菜生产企业更好地面向国际市场进行生产经营,为政府采取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客观依据。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本文拟从蔬菜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的角度出发,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国蔬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研究提升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 把握蔬菜产业的经济学特征是研究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工作,论文第2章重点分析蔬菜作为生活质量类食品的消费特征,在论文的其它章节始终贯穿了蔬菜生产、贸易等其它经济学特征的分析。 蔬菜产业是加入WTO后中国农产品出口中为数不多的优势产品之一,第3章在回顾比较优势理论的整个发展过程,介绍了几种有代表性的理论后,对包括蔬菜在内的不同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进行计算、对比和分析;对加工程度不同的蔬菜和不同的蔬菜品种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国际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实现蔬菜产业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以及避免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增强蔬菜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由于本身固有的缺陷以及在适用范围上的极大局限性,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国际蔬菜市场的“里昂惕夫之迷”和高度发达的产业内贸易特征,因而也不可能为制定合适的政府政策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竞争优势理论应运而生。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面对发达国家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中国蔬菜生产上的比较优势只能成为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而创造条件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才是发挥中国蔬菜产业的资源优势,提高中国蔬菜产业竞争力的未来取向。 第5章在界定蔬菜产业体系的基础上,对影响蔬菜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辨识,包括:要素条件;需求因素;运输成本;科学技术;产业组织和市场营销等。 对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全面、客观的认识是论文的关键内容,论文的第6章构建了评价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对包括中国在内、涵盖世界蔬菜的主要生产国和贸易国的13个国家的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单项指标评价分析和综合水平评价。论文的落脚点在于针对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和产业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提升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
肖长惜[8]2007年在《中国蔬菜产业:生产、贸易与政策研究》文中提出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且不可替代的副食品,中国蔬菜产业经过20多年的迅速发展和扩张,已经形成相当大的产业规模,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经超过了10%,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应对WTO挑战的新形势下,蔬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开始成为农业尤其是外向型农业的发展重点。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新形势下,蔬菜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下、国际市场依赖程度和科技含量低等发展过程中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严重制约了中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本研究通过对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变动趋势、世界蔬菜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以及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条件下中国蔬菜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一个透视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理论视角。然后,综合考虑相关蔬菜产业发展的来自于制度、技术等方面的内生及外生因素。立足于农业家庭经营这一基础,从经济学的角度,探索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政策含义,初步形成中国蔬菜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为中国蔬菜产业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决策参考。特别是在加入WTO后,中国蔬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变得日益重要起来,本研究在探索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借鉴国外蔬菜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对提升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进行规划。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导论部分,总括性介绍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二章为课题的逻辑起点,从历史的角度对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进行评估,并对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历史定位和产业障碍作出明确判断。第叁章是对中国蔬菜市场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特别是农户的蔬菜消费行为进行一个整体性评估,他们是整个课题研究的基础。第四章运用数理和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中国蔬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并对中国蔬菜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所面临的国际政策和市场环境进行分析。第五章运用抽象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蔬菜主要生产国的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比较研究,试图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蔬菜产业化模式提供借鉴。第六章是在前几章分析的基础上,综合系统探讨中国蔬菜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他们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蔬菜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基石,能为中国的蔬菜产业化发展提供组织、制度、科技和管理上的保障。研究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意义,即第七章是在结论性述评的基础上,对中国蔬菜产业产业化和政策实施的良性耦合。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1)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对中国蔬菜产业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经济分析和政策研究,属于经济学和园艺学(蔬菜)的交叉学科领域,这一选题具有一定创新意义,领域具有开拓性。(2)从中国蔬菜产业的资源优势和自然条件特色出发,对蔬菜产业进行经济研究,即对中国蔬菜的供给与需求、成本与效益、流通与贸易、比较优势与出口竞争力等重要经济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在研究内容上具有系统性;通过本项研究渴望初步形成“中国蔬菜产业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框架,力求开辟新学科生长点。(3)综合运用经济学、国际贸易学以及园艺学等的基本理论综合分析问题,结合计量经济模型、数理经济方法、统计工具、比较分析等多种方法,揭示有关蔬菜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分析其内在的政策含义,例如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中国蔬菜产业的供给特点进行分析,采用协整理论及单位根检验模型研究农户蔬菜的消费特点,以及对国际竞争力及比较优势的测算模型等。这在研究方法上具有特色和创新。(4)本研究的最终落脚点是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在把握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与未来走向的基础上,剖析WTO的制度框架对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未来走向为我们提供了蔬菜产业发展的制度与技术选择,转轨经济的制度背景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分析为中国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框架与思路对策。
王方舟[9]2011年在《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河北省蔬菜产业经过20多年的迅速发展,己经成为河北省种植业的第一大产业,仅次于拥有“世界叁大菜篮子”之一的山东省。河北省蔬菜产业是一种内部需求拉动下形成的快速增长的产业,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新形势下,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整个蔬菜产业也开始向过剩时期转化,使得蔬菜生产开始由价格竞争进入品质竞争的时代,河北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加外汇和蔬菜产业结构调整进入困境,未来河北省蔬菜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影响与决定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因素究竟何在?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情况下,如何提升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如何让河北省蔬菜产业进行正确的战略选择?河北省政府应该如何规范蔬菜产业竞争并引导蔬菜实施正确的战略呢?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以传统贸易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等为基础,以影响和决定蔬菜产业竞争力的因素为主线,结合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现状和发展实际,采用因素分析法、系统聚类分析、多元统计的因子分析法、非线性回归分析法、生产要素贡献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运用现代统计软件SPSS和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等工具,采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横向与纵向比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了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分析框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分析这些模型所使用数据包含的政策含义,应用指标评价体系和分析评价模型对河北蔬菜产业进行计量分析与测评。最后,制定出可行性发展战略,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与建议。本论文包括导言在内共九章,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的内容:(一)在导言部分。提出了论文的研究背景,阐明了研究的目的与研究意义,回顾及评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研究进展,说明了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最后介绍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及创新点。(二)在理论基础部分。对与蔬菜产业竞争力相关的概念进行界定,指出了本论文采用的蔬菜分类方法,阐明了竞争力的“金字塔”层次体系与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综述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和决定因素,构建了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模型。(叁)在评价模型与综合评价部分。论述了蔬菜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分类、选取依据,在此基础上,对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蔬菜产业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其结果是全国蔬菜产业划分为五大类。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和蔬菜产业实际情况,选取了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云南、四川和河南十个蔬菜大省的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分析结果是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排名第五。和排在前四位的省份相比,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四)现状分析部分。从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利资源和农机六方面对河北省农业概况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又从供给、消费和贸易现状叁个层面对河北省蔬菜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五)蔬菜产业竞争力分析部分。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部分,重点分析蔬菜产业竞争力的四个组成成份,即环境竞争力、要素竞争力、显示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从生态环境、制度环境和相关产业叁个方面描述了河北省蔬菜产业环境竞争力,从实证的角度论证了市场环境竞争力,回答了影响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蔬菜消费量的因素。从资源、资本、技术、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五个方面描述了河北省蔬菜产业要素竞争力,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河北省蔬菜产业的生产要素贡献性,指出了河北省蔬菜产业整体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但是,外延式的增长效率不高。从蔬菜出口在农产品出口和蔬菜总产量中的地位、蔬菜出口总量(额)、蔬菜出口结构和蔬菜出口流向分析了河北省蔬菜出口贸易状况,构建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显示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出口优势变差指数、出口依存度、出口贡献率和进口份额七个指标,来测定与评价河北省蔬菜产业显示竞争力;用实证的方法分析省际间蔬菜产品出口竞争力,河北省蔬菜产品显示竞争力位居第3位,但代表出口竞争力态势的主成分得分并不理想,显示竞争实力比较弱,但是,蔬菜产业显示竞争力根基是很好的。河北省蔬菜产品竞争力包括价格竞争力、质量竞争力、营销竞争力和品牌竞争力四个方面。用价格和成本分析蔬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结合河北省蔬菜产品质量和品牌的现状,指出了河北省蔬菜产品质量和品牌存在的问题;以张家口的芹菜如何进入北京蔬菜市场为例分析了河北省蔬菜产品的营销竞争力。(六)战略、对策与建议部分。在前文研究的成果上,提出了提升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即“生态立菜”、“科技强菜”、“出口带菜”、“品牌建菜”战略。最后,根据四项战略选择,从政府政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蔬菜出口和蔬菜品牌六个不同角度,给出了提升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根据论文六部分的内容分析、论述和归纳,从不同的角度得出14条结论。由于本研究受制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针对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展望和未来研究中需要从4个方面加以改进。本论文创新点是:(1)结合竞争力相关理论建立了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为全面、准确的把握蔬菜产业的竞争状况提供一个分析框架。(2)根据蔬菜产业生产的特点,建立了河北省蔬菜产业的生产函数,分析目前河北省蔬菜产业发展的要素贡献结构。(3)制定了提升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竞争战略模型”,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切合实际的提高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战略与对策建议。
夏冰[10]2008年在《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运用国际贸易学、贸易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商品经济学原理,在大量收集相关数据、信息资料的基础上,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对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同时,本文在把握中国蔬菜产业面临的国际环境和中国蔬菜对外贸易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以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为指导,对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系统研究,设计指标体系,判断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出各种原因及影响因素;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对提升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进行设计,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这对于中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我国蔬菜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 马宝德. 南京农业大学. 2007
[2]. 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世界5大蔬菜出口国的比较分析[J]. 段艳艳. 世界农业. 2018
[3]. 湖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研究[D]. 胡世霞. 华中农业大学. 2016
[4]. 中国蔬菜国际竞争力研究[D]. 张翠芝. 贵州财经大学. 2014
[5]. 我国蔬菜产业及其主要品目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 蔡岩. 南京农业大学. 2007
[6]. 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 赵海燕. 华中农业大学. 2003
[7]. 中国蔬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 刘雪. 中国农业大学. 2002
[8]. 中国蔬菜产业:生产、贸易与政策研究[D]. 肖长惜. 华中农业大学. 2007
[9]. 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D]. 王方舟. 河北农业大学. 2011
[10]. 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 夏冰. 长春理工大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