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海晶[1]2002年在《中医综合措施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各种病因造成的持续性肾脏损害的共同结局。因病理损害重,难以逆转,故常进行性加重,直至进入尿毒症期,而需替代治疗。CRF发病率高,治疗棘手,预后差,是内科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和死亡原因之一,七十年代以来,透析疗法和肾移植的广泛开展,带来了CRF治疗史上的飞跃,极大地改善了CRF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年限。但因存在供肾来源、组织配型和费用昂贵等不易解决的问题,限制了其在我国的普及,在现有经济条件下,大多数患者无法接受透析或肾移植。费用昂贵已成为社会问题。 现代医学业已证实:CRF免疫功能低下、毒素蓄积、高凝状态、高脂血症等,是造成CRF肾单位进行性毁损的重要原因,而肾小球硬化是肾脏疾病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的主要病理基础。故有目的地清除毒素、改善内环境和高凝、高脂状态、调整免疫功能、阻抑肾小球硬化是防治CRF、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的重要途径。CRF属于祖国医学“水肿”、“癃闭”、“虚劳”等范畴。病因纷繁错综,病机复杂多变,病程迁延日久,其演变过程往往因实邪内扰,损伤正气,渐致体虚,继而在体虚的基础上邪实内生,进一步耗伤正气,形成恶性循环。故临床以脾肾气(阳)虚、湿浊瘀阻者多见,究其病性多为正虚邪实、虚实互见。中医对本病病机错综多变的认识和现代医学对其病理生理状态复杂性的阐释表明:CRF的治疗不应是一方一药一途径的“局部治疗”,已往的经验也证实单剂型、单途径给药难以发挥理想疗效。 鉴此,立足于中医“整体观念”和“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参照现代医学对CRF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改变的认识,我的导师杨霓芝教授提出了“综合治疗,整体调节”的治疗策略,从内服、外用等多途径给药,以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环节协同作用,整体调节,提高疗效。根据临床长期实践,选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尿毒康、通脉口服液内服、结肠透析液保留灌肠组成的综合措施治疗CRF,以健脾益肾、活血通络、化湿泄浊。 应用中医综合措施治疗慢性肾衰病人,临床系统观察了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前期103例,已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研究综合措施的作用机制。我们用中医综合措施对大鼠5/6肾切除肾衰模型进行了实验性治疗。 采用5/6肾切除肾衰模型,一次性摘除右肾并切除左肾的2/3,随机分为病理组、春克组、通脉组、结肠组、综合组及正常对照组,治疗 I :::i:;?:;:二::i:;丁;:;i:: 可改善模型大鼠的一般状态,降低血清Bun、Scr,调节脂质代谢及并减。 子Sg\gZ$Z叁叁器℃粽;篇‘ 由此认为综合措施通过健脾益肾、活血通络、化湿泄浊,改善模型 一 大鼠的一般状态,调节血脂代谢,减轻肾脏病理损害,延防肾小球硬化,。 改善肾问质纤维化,从而达到改善或稳定肾功能的目的,延缓了肾衰的. 进展。
翟金海[2]2007年在《肾衰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通过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经肾衰方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指标的变化,观察肾衰方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理,为临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寻找中医药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将40例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诊断标准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予低蛋白饮食、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压、控制血糖、及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基础治疗,同时给予肾衰方口服,每日一剂,分两次口服;以30天为1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观察经肾衰方治疗后临床症状、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理论研究:目前在临床上慢性肾衰的主要证型以脾肾气虚为多见同时兼夹湿浊、湿热、瘀血,其它证型还有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气血两虚等。2、临床研究:肾衰方治疗4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总有效率为65.0%。其中代偿期有效率为83.4%,失代偿期有效率为64%,肾衰竭期有效率为55.6%;临床症状总积分和各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后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增加。U-TP降低,治疗前后比较有差异(P<0.05)。尿常规红细胞记数、TC、TG治疗前后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尿素氮、血肌酐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1)肾衰方对CRF患者有较好疗效,对代偿期、失代偿期疗效较好,而对衰竭期疗效稍差。(2)肾衰方能有效降低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改善CRF患者临床症状,延缓CRF进展。(3)肾衰方可以改善贫血,可有效提高血RBC,Hb。(4)肾衰方可降低尿蛋白,而对尿红细胞计数无明显影响。(5)肾衰方可以降低患者血脂水平,但在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
侯兆辉[3]2008年在《尿毒康灌肠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尿毒康灌肠液对大鼠实验型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的影响,为开发非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中药灌肠新药提供依据。方法:以腺嘌呤灌胃的方法复制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设立正常组、模型组、尿毒康灌肠液高剂量组(4.52g/ml)、尿毒康灌肠液低剂量组(2.26g/ml)及阳性对照药肾衰康灌肠液组,造模当天开始灌肠给药,用药2w。检测各组大鼠用药前、后24h尿量、尿蛋白及用药后Scr、BUN、P~(3+)、K~+、Na~(2+)、Ca~(2+)、RBC、HGB、HCT及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加以比较。结果:造模各组大鼠体重明显减轻,营养状态不良,血清CRE、BUN升高,尿常规明显改变,出现肾性贫血、电解质紊乱,肾组织显微结构损害显着,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各治疗组各项指标较模型对照组有显着改善(p<0.05),各治疗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毒康灌肠液可延缓腺嘌呤CRF模型大鼠肾功能衰竭的进程。
王艳妮[4]2018年在《傣药肾叶山蚂蝗防治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从民族药中寻找新药是世界公认的重要途径,傣药中蕴藏着丰富的防治疑难疾病亟待研发的宝藏,傣药肾叶山蚂蝗就是其中之一。本课题用现代药理实验的方法,去挖掘民间长久盛传的改善肾功能的药物,为寻找新药、开发新药打下坚实的实验基础。2.傣药肾叶山蚂蝗在改善肾功能方面的临床疗效显着,但目前为止,西双版纳傣医仅是根据临床经验使用此药,其药效学方面的研究并未见报道。本课题拟对傣药肾叶山蚂蝗的此功效进行研究,初步明确该药改善肾功能的药理基础,探讨其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机制,为该药进一步的研究开发提供实验研究。方法:1.制备药材本课题实验采取水提与醇提的方式方法对供试品药材进行提取制备。2.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的筛选与复制用腺嘌呤制作慢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筛选造模的最佳浓度及给药周期。3.傣族民间经验方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的影响实验采用预防给药灌胃方式,通过检测各项指标变化,筛选方药。4.傣药肾叶山蚂蝗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病理肾脏的影响通过采用HE染色的方法,观察致病大鼠病理切片。5.傣药肾叶山蚂蝗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血中RBC、HGB、Plt、Mcv、Mpv的影响用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大鼠血中RBC、HGB、Plt、Mcv、Mpv。6.傣药肾叶山蚂蝗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血清中Scr、BUN的影响用肌酐(Cr)测试盒测定大鼠血清中的Scr;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清中的BUN。7.傣药肾叶山蚂蝗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24小时尿量以及尿SG、Ucr、Ccr、PRO、α1-MG和KIM-1的影响用肌酐(Cr)测试盒测定大鼠尿液中的Ucr;用尿液分析仪测定大鼠尿液中的SG、PRO;采用以下公式[1]计算Ccr:Ccr(ml/min)=尿肌酐·24h尿量(ml)/血清肌酐·1440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尿液中的α1-MG和KIM-1。8.傣药肾叶山蚂蝗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局部组织AQP2、TGF-β1、HIF-1α及CTGF表达的影响采用免疫化学组织染色的方法观察大鼠肾脏组织AQP2、TGF-β1、HIF-1α及CTGF阳性表达,运用Image-pro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定位分析。结果:1.制备药材课题实验用药分别为傣药方一、傣药方二、傣药方叁和傣药肾叶山蚂蝗。其中傣药方一分为水提组和醇提组;傣药方二与傣药方叁均为水提组;傣药肾叶山蚂蝗因其提取方法不同,分为水提组和醇提组,醇提组又分为高、中、低叁个剂量组共计7个验方组。制得各组验方混悬液的提取浓度及剂量:傣药方一分为水提组和醇提组,提取浓度:0.41g生药/m L,剂量:4.14g生药/kg;傣药方二组提取浓度:0.28g生药/m L,剂量:2.79g生药/kg;傣药方叁组的提取浓度:1.70g生药/m L,剂量:17.01g生药/kg;傣药肾叶山蚂蝗分为水提组和醇提组,混悬液的提取浓度:0.14g生药/m L,剂量:1.35g生药/kg。经过方组的筛选实验后,得到傣药肾叶山蚂蝗高(5.4g生药/kg)、中(2.79g生药/kg)、低(1.35g生药/kg)叁个剂量组进行浓度筛选。2.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的筛选与复制实验以1.0%造模浓度,15天造模周期成功复制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正常组肾脏表面光滑有质感,包膜易于剥离;模型组肾脏系数增大,表面出现白色颗粒状,包膜不易剥离;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组大鼠肾小球和肾小管形态正常;模型组大鼠肾小球萎缩,肾小管扩张,可见黄褐色沉积物。3.傣族民间经验方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的影响(1)观察各用药组肾脏外观发现傣药方一醇提组和傣药肾叶山蚂蝗醇提组对防治实验性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作用结果相近,但傣药方一水提组、傣药方二组及傣药肾叶山蚂蝗水提组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肉眼可见的水肿改善程度小。傣药方叁组防治实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作用效果微弱。(2)血清BUN、Scr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血清BUN、Scr极显着升高(P<0.001)。各用药组BUN、Scr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阳性药组、傣药肾叶山蚂蝗组的BUN、Scr降低极显着(P<0.001)。4.傣药肾叶山蚂蝗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肾脏病理改变的影响肾叶山蚂蝗叁个剂量组都可以不同程度上防治造模大鼠的病理组织形态,其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肾小管扩张明显减轻。5.傣药肾叶山蚂蝗组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血常规、血清BUN、Scr及Ccr的影响(1)血常规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RBC、HGB明显降低(P<0.01);叁个剂量组、阳性给药组的RBC都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BUN结果显示: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阳性给药组和叁个剂量组BUN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Scr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血清Scr水平极显着升高(P<0.001),叁个剂量组Scr有降低趋势,阳性药和高、中剂量组降低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低剂量组Scr水平显着降低(P<0.01)。(4)血清Ccr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Ccr水平极显着降低(P<0.001),高剂量组Ccr水平明显升高(P<0.01),阳性给药组和中、低剂量组有升高趋势。6.傣药肾叶山蚂蝗组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尿常规的影响各组大鼠尿常规测试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h排尿量极显着增多(P<0.001),SG降低(P<0.001),尿PRO为阳性。阳性药组及各给药组SG有不同程度升高,尿PRO均为阴性。7.傣药肾叶山蚂蝗组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肾损伤标志物的影响各组大鼠肾损伤标志物测试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α1-MG和KIM-1水平极显着升高(P<0.001),阳性药组和各用药组则极显着降低(P<0.001)。8.傣药肾叶山蚂蝗组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肾脏组织AQP2、TGF-β1、HIF-1α及CTGF表达的影响傣药肾叶山蚂蝗醇提高、中、低剂量组能明显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病理组织形态。模型组AQP2表达下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药组、傣药肾叶山蚂蝗组则不同程度上调;同时模型组TGF-β1、HIF-1α及CTGF的表达升高,阳性药组及用药组则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高剂量组TGF-β1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意义(P<0.01)。结论:通过复制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筛选傣族民间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经验方,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其他用药组方,傣药肾叶山蚂蝗防治大鼠实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效果最佳。随后,对肾叶山蚂蝗的用药剂量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综合结果表明肾叶山蚂蝗高剂量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作用明显,其机制与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大鼠贫血指征、降低血清BUN、Scr水平、升高SG、降低尿α1-MG、KIM-1水平、上调AQP2的表达及降低TGF-β1、HIF-1α及CTGF表达有关。
陈扬[5]2008年在《益气祛瘀化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瘀浊阻滞、脾肾气虚型)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运用中药益气祛瘀降浊方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研究,探讨益气祛瘀降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以确定为瘀浊阻滞、脾肾气虚证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和肾衰竭期的6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益气祛瘀降浊方剂治疗组)和对照组33例(肾衰宁胶囊治疗组),疗程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红蛋白(Hb)、血钙(Ca2+)、血磷(P3+)及血浆白蛋白(Alb)的变化,所得结果采用意向性分析,作出疗效评价。结果:1.临床综合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7.6%,与对照组63.6%相比稍高,其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症候总有效率为67.6%,与对照组54.5%相比稍高,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治疗组BUN、Scr较治疗前有所下降,Ccr较治疗前有所上升,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UN、Scr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r有所上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在降低BUN和Scr,升高Ccr方面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4.治疗组P~(3+)、Ca~(2+)、Alb较治疗前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较治疗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3+)、Ca~(2+)、Alb较治疗前其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Hb较治疗前其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在升高Hb方面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益气祛瘀降浊法治疗瘀浊阻滞、脾肾气虚型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和肾衰竭期患者在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肾性贫血等方面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等优势。
周丽丽[6]2008年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认识掌握灌肠时机、中药灌肠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收集2003年6月至2007年1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东方医院肾内科接受中药灌肠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住院病例,共41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肾功能指标变化,统计分析临床疗效。同时筛选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相关文献25篇,对文献中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率、灌肠药物进行统计总结。 结果:文献统计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平均有效率为83.24%,灌肠药物以泻下、祛湿、活血、清热、解毒、温阳、益气类中药为主,大黄为中药灌肠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临床回顾研究中,在西医常规治疗、中药汤剂口服基础上,以通腑泄浊、祛湿活血、清热解毒为法的中药灌肠平均治疗22天,总有效稳定率为58.54%,其中肾功能衰竭期患者的总有效稳定率为75%。大部分患者的BUN、Scr有不同程度的降低,Ccr有所回升,但整体患者、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尿毒症期患者BUN、Scr、Ccr治疗前后比较P>0.05,肾功能衰竭期患者前后比较P<0.05。 结论:中药灌肠疗法对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有临床意义。以通腑泄浊,活血祛湿,清热解毒为法的中药灌肠治疗肾功能衰竭期的患者临床疗效显着。
王先锋, 许勇强, 李陈雪, 刘雅芳[7]2018年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已成为当今医学界一大亟待解决难题,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程迁延,易出现诸多严重并发症,治疗周期较长且易反复,在西医长期治疗过程中易出现大量不良反应,使患者遭受巨大精神痛苦和身体折磨,因此,发扬和提高中医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应用势必会造福广大患者。从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角度,系统的综述了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文章指出,要对单味中药及中医药组方进行横向比较,进行更加深入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同时研究不同药物浓度梯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探讨各中药提取物最佳联合应用比例,为临床遣方制药供参考。
石伟荣[8]2013年在《补肾祛毒汤的临床观察及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分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两部分,临床观察部分通过收集病例观察补肾祛毒汤的临床疗效;动物实验部分则通过实验研究观察补肾祛毒汤对腺嘌呤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肾脏功能、肾脏组织形态及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补肾祛毒汤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及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机理。方法:临床部分: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门诊及病房的慢性肾衰患者60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常规西药+补肾祛毒汤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西药+尿毒清颗粒治疗,2个月为一疗程,观察1个疗程。对比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后患者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Cr)、尿TGF-β1指标的变化。实验研究部分:将76只大鼠随机分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尿毒清组、贝那普利组、补肾祛毒汤炮山甲组及补肾祛毒汤龟甲组,采用腺嘌呤灌胃制作大鼠肾衰模型并给予相应灌药治疗30天后,检测各组的SCr、BUN,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TGF-β1、Smad2、Smad3、Smad6;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TGF-β1mRNA;蛋白印迹法测定Smad2、Smad3、Smad6;病理形态学观察各组大鼠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病变积分。结果:补肾祛毒汤能够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能明显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能降低慢性肾衰竭大鼠肾脏组织TGF-β1、Smad2/3蛋白的表达,升高Smad6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能下调肾组织TGF-β1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结论:补肾祛毒汤可能是通过升高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组织中Smad6的蛋白表达,降低Smad2/3、TGF-β1的蛋白表达,从而抑制了TGF-β1信号向细胞核内转导的通路。补肾祛毒汤通过影响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转导,进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
宋鹏[9]2014年在《建中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系统评价及对腺嘌呤诱发肾衰大鼠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文献研究及系统评价,在分析和总结建中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疗效基础上,结合现代动物实验研究方法,采用腺嘌呤诱导大鼠肾衰模型后以建中理劳汤进行治疗,探索和验证建中理劳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功能恢复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一)采用系统评价方法对1995-2013的有关以健脾结合补肾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文献进行分析。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综合质量评价,提取较完整的数据信息。继而采用Revman5.0进行meta分析,得出结论。(二)将70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7天后称重、标记,根据大鼠体重依照对照随机表分为7组。采用腺嘌呤灌胃复制慢性肾衰大鼠模型,同时给预干预高、低剂量组建中理劳汤煎剂灌胃。分别于实验中期、结束,分批处死大鼠并收集血清标本,检测BUN、SCr等。结果:(一)通过meta分析研究12篇临床文献表明,应用西药基础治疗,联合建中补肾中药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降低Scr的水平,对降低BUN的效果也更突出。建中结合补肾的中药对慢性肾衰的疗效优于复方-α酮酸、包醛氧淀粉等西药。在24h尿蛋白定量的meta分析显示,建中结合补肾的中药疗效更优。无论单纯中药或中药结合基础治疗,12篇文献显示试验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二)动物实验发现,建中理劳汤在降低慢性肾衰大鼠BUN和SCr的疗效明显(p<0.05),说明建中理劳汤可以促进慢性肾衰大鼠肾功能的恢复。结论:通过文献的系统评价分析表明建中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可靠,安全性较高。实验证明建中理劳汤有效降低慢性肾衰大鼠BUN、SCr,延缓大鼠肾功能衰竭。由此我们得出:建中法是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治法,建中理劳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有较好治疗效果,能够有效促进肾功能恢复。
李定奕[10]2005年在《补肾泄毒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种肾脏疾病发展的最终结局,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病。研究包括中医药治疗在内的慢性肾衰非透析疗法以延缓病情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主要包括文献研究、经验继承和临床研究叁部分。 文献研究部分有二篇。第一篇“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衰的认识及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衰的有关认识,尤其是慢性肾衰非透析治疗的临床现状。第二篇“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中医对慢性肾衰的认识、中医临床治疗慢性肾衰现状和有关中药作用机理研究的进展。 经验继承部分,题为“导师聂莉芳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主要从慢性肾衰的中医病名分期、主要病机、诊疗方法、防治措施等方面总结整理导师聂莉芳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临床研究部分,题为“补肾泄毒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补肾泄毒颗粒(导师经验方)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82例慢性肾衰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病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补肾泄毒颗粒,对照组给予尿毒清冲剂,两组患者均予基础治疗(包括饮食及对症治疗)。疗程8周,观测临床症状、肾功能、血红蛋白和血脂变化情况。结果:在疾病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60.50%,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经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和肌酐清除率显着提高,血肌酐、血尿素氮、胆固醇及甘油叁酯水平显着降低,但治疗组作用优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结论:补肾泄毒颗粒不仅能够显着改善慢性肾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肾功能,纠正肾性贫血,并具有调整慢性肾衰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显着延缓病程进展。其调整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可能是其保护肾功能的重要机制之一。
参考文献:
[1]. 中医综合措施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D]. 侯海晶.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2
[2]. 肾衰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D]. 翟金海.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3]. 尿毒康灌肠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D]. 侯兆辉.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08
[4]. 傣药肾叶山蚂蝗防治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D]. 王艳妮. 云南中医学院. 2018
[5]. 益气祛瘀化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瘀浊阻滞、脾肾气虚型)的临床研究[D]. 陈扬.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8
[6].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回顾性研究[D]. 周丽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7].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J]. 王先锋, 许勇强, 李陈雪, 刘雅芳. 中医药信息. 2018
[8]. 补肾祛毒汤的临床观察及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D]. 石伟荣.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3
[9]. 建中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系统评价及对腺嘌呤诱发肾衰大鼠的实验研究[D]. 宋鹏.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
[10]. 补肾泄毒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D]. 李定奕. 中国中医研究院.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