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尝试_课堂教学论文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型课程教学的尝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程教学论文,高中物理论文,课堂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素质,而人才素质的优劣则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创新教育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教材设置的多样化,高考命题愈来愈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为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物理教育作为创新教育的主战场,愈来愈显示它丰富的精神价值,起到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对当前物理教学的思考

当前,在物理创新教育的实践中,存在着许多困惑或误区,有一些问题令人深思和反省。就笔者对多所学校所做的调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创新教育误认为非考试性教育,把创新教育仅局限于课外活动上,还有人认为多上活动课,减少主课时,改革考试评价方法等就是创新教育;二是课堂教学多数是“创新教育的形式、传统教育的实质”,“教师讲,学生学”,学生的学习过程仍然是“接受——理解——巩固——解题”。由于受课时计划、课程内容等因素的限制,课堂教学的任务首先是完成教学内容,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主体活动,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教师的认识结果代替了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学内容局限在应试教育这个层面上,“教学内容题目化,题目内容系列化,答案要点规范化”成了普遍推广的经验,尤其在高三,大量习题训练是课堂教学的主流,以至于学生真正理解了多少知识,思维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否得到培养提高变为次要,很难也很少在课堂教学中开设研究型拓展型课程;三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深入人心。旧的考试、分配制度使学生把升入大学作为奋斗目标,使应试教育有着广阔的生存空间,随着高校的扩招,分配制度的改革,升学的压力虽然变小,但就业竞争更加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录用首先看的是品牌,其次是看能力,这就把升学的压力迁移到就业上来,因而社会、家长对学生的认可仍然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家长对学生更关心的是分数、名次,使学校开展的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各种活动缺少必要的社会氛围,也难以得到家长的有力支持。每到活动日时总有不少学生请假,去请家教补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

这种对创新教育的认识,脱离了物理教育的本质,也不能充分体现物理教育的求知、应用、教育以及能力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功能,使创新教育停留在表面,创新教育脱离了课堂教学的主阵地;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极大扼杀了物理教学应有的勃勃生机。日本学者认为,在一个变革的社会中,每个人都需要科学技能,在培养这种技能方面,让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比其它的教学方法更为有效。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物理教学中,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探索性因素,积极开设研究型课程,是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的时代要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上海市在《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小学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中已明确将研究型课程的开发作为二期课改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因此,在“减负”的条件下,把研究型课程引入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二、在课堂教学中开设研究型课程的尝试

课堂教学中研究型教学模式,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相关的实验器材和背景材料,让学生自己拟订研究方案、实施步骤,在课堂时间内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观察、分析、讨论、总结等一系列活动,发现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是以问题的发现,研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最大特点在于立体参与下的研究性,因而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笔者就两个课题在四个班做了教学对比实验,下面是两个课题分别用传统教学模式和研究型课程教学模式的流程图:

传统教学模式

课题一:串联分压及应用

课题二:练习使用多用表

研究型课堂教学模式

课题一:串联分压及应用

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其结果有明显差异:从课堂中学生的反应看,研究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是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乐趣;从课后学生的信息反馈来看,用传统方法教学的两个班反应平静,课后忙于消化老师给予的模块知识,几乎提不出问题,而用研究型方法教学的另两个班学生,课后思维活跃,不仅能对课堂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还能对由此辐射的知识点进行多方面的思考与研究,例如有的学生探索了电子调光灯的原理和结构、多用表的结构原理等问题,学生的研究已超出了课本的教学范围。研究型课程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群体的互补性,使学生在相互研讨、争论的环境中,批判性地思考与接受,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笔者课后又精心设计了以检测能力为主的试题,对四个班同时进行了检测,其成绩统计如下图(学习成绩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用研究型教学模式教学,可以转化差生,使优生更优,学生的整体水平提高,结果也证明了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成功性。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学到了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研究的方法,培养了创新的意识和创造性学力,它的长期效应远高于当时的直观效应,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

三、开设研究型课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应用研究型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问题是教学的主线, 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应围绕着问题展开。课题的选择和设置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要充分准备,反复斟酌,精心选题和恰当地设置课题所辖的问题,为教学的顺利进行,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所选课题应源于教材,不脱离学生的知识水平,抓住理解和应用知识的关键来设置问题,具有可研性;其次,所选问题应具有实用性,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和应用相结合,使研究的过程能延伸到课外;同时,选题还应具有趣味性,设置问题应生动直观,富于启发,引人入胜,能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启迪学生的思维。

2、关注研究的过程而非结果。美国心理学家马洛斯认为, 创造力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造力,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中学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创造能力。学生研究的课题,或许不是物理知识的主干,或许已有定论,或许既有技术应用又涉及社会问题,一时难有定论等等,我们不能期望中学生作出惊天动地的创造发明,也不必去追求研究的结果或结果的正确性,我们应重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参与实践的各种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3、把握好研究型课程的设置量和设置时机。研究型课程准备量大,涉及的知识点多,占用时间也较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另一方面,学生的基础和基本技能的获得也要用多种课堂教学模式来进行。因此,要根据客观实际,适时、合理的设置研究型课程。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学生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学校是培养学生的主阵地,学校教育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随着招考制度的改革和上海二期课改的推行,研究型课程必将在物理教育中开花结果。

标签:;  ;  ;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尝试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