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幸福的校园应该是学院的出现--博雅读书为学生营造精神家园_文化论文

一个幸福的校园应该是学院的出现--博雅读书为学生营造精神家园_文化论文

幸福的校园应该是书院的样子——博雅阅读构建学子的精神家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博雅论文,书院论文,学子论文,应该是论文,精神家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者张文质在教育随笔中写道:“就让我在校园之外,转来转去吧。远远地,学校是一个美丽的风景。”校园里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走进校园,你首先会看见越来越美丽的校园、越来越先进的教学设备、越来越长的喜报宣传栏、越来越深奥的教学理念,以及于其间神情漠然、行色匆匆的学子;倾听学子之间的谈话,你会听到大多在谈最新的娱乐新闻、限量版的服饰、不辨清浊的网络信息,很少谈毕业后的打算、对国事的看法、对艺术的品鉴。

      这真实地道明了校园生活的尴尬:即使是优秀的学子,因为精神生活的缺位,也大多呈现出缺钙的佝偻与贫血的苍白。中学阶段,该如何引领学子构筑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促进其精神发育,以精神之光照耀人生旅程?借鉴书院精神的“天一”博雅阅读,旨在回归经典,养育积极人格;消除分科弊端,促进科学与人文平衡;构建开放课堂,拓展视野培育兴趣;优化习惯,培养优秀的终生阅读者。

      一、回归经典,完善人格,培养积极生活者

      教育的使命首先是使人“成人”:完善受教育者的人格。现代教育强调知识力量,赋予学子“法”“术”的先进;书院教育追求“道”的完善,化育子民,期待修学者身心和谐,安身立命。古代书院教育强调“学有定本”,学习以“经”“史”为核心的儒家经典,如曾国藩以“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为修身起点——学经,用经典来思考,找寻人生道路;学史,从历史中学习教训,学习群体的、个人的经验。经典滋养人格,张扬“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节义,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价值。

      天一中学的“博雅”阅读,基于“读书养气”“文化滋养”的宗旨,精选传统文化经典、文学经典、史学经典、时文经典,作为“天一必读书目”与“选读菜单”。天一学子在每个年段,都必读五本经典,如高一年级必读《论语》《论语别裁》《万历十五年》《巴黎圣母院》《呐喊》,同时阅读教师选定的丰富“选读书目”。“博雅”阅读,期待以“血统高贵”的经典作品,发挥文化对学子精神世界的奠基作用,培植天一学子的“善根”,让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意识和道家轻视物质的超越精神,引领莘莘学子积极生活、积极创造的精神状态。

      “博雅”阅读着眼于提升学子精神生活的品味。我们身边的社会生活,充斥着文明与粗俗的较量。引领学生从物质生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自觉追求尽善尽美的生活品位,是教育者必须身体力行。天一中学是寄宿制学校,校园既是学习场所,又是生活家园,学子的生活方式就在教师的眼前展现。我们希望学子对话经典,拥有丰富的精神享受。例如,我们以“心灵的日出”“与君子对话”组织专题研究阅读,让莘莘学子明白,当我们不只是用肉体,而且是用灵魂生活的时候,心灵所能容纳的世界是没有边际的;当心灵穿梭古今、自由轻翔于人类所创造的精神空间的时候,生命就超越了平庸芜杂,有了贵族绅士般的高贵。

      二、打破学科局限,追求文与理、情与智的平衡

      “人才”应该是高学力和高情感、高文化的平衡,应该张扬科技与人文的平衡。现代教育推行分科教学,强化了学科内部的逻辑组织,缩短了人才培养的周期。这适应了社会分工的需要,更适于培养“专才”,但也导致学科之间的孤立,易造成受教育者知识狭窄、见识闭塞、思维单向、情智分裂。这样的教育不可能让一代人学会总揽全局、洞察关系、触类旁通、突破障碍。哲学家马尔库斯担忧现代教育培养“单向度的人”,作家斯诺警告现代分科教育导致文化的分裂,使人文学者和科学家无法就同一重大社会问题进行认真研讨。这些观点值得有良知的教育者深切反思。

      书院教育着眼于培育“通才”,古人认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是真正的人才。岳麓书院有楹联曰:“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钱穆创办新亚书院时就主张“一切课程,主在先重通识,再求专长”,其目的在于医治今世教育“分科直线上进、各不相关、支离破碎之流弊”。

      因此,教育要打破文史哲科的分界,组织文化论著的主题式探讨,在研读中达成文化的“贯通”。文化应当包含人类社会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多维宏大的文化视野是每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组织跨学科的文化论著的单元式研讨,能够对学生所学的各科知识进行统合,补救分科教学“一叶障目”的弊端。为此,天一中学每两周策划一个专题,如“建筑文化周”“乡土之殇周”,以丹纳《哥特式的教堂》、李泽厚《中国的宫殿》等文著,结合安藤忠雄、王澍的建筑作品组成专题,研讨建筑中深厚的文化。同时,学校积极谋划打通课堂教学与选修课程、研究性课程,开展“文化浸润”工程。目前,学校在“天一科学院”推行项目式学习,以此培养师生综合探究的意识与能力,以文理情智平衡的思维方式,提升思考探究的品质。例如,“天一巡星社”的社员基于天文知识、物理知识,在自主探究中深化人文地理、天文历史的习得,升华着审美情感与诗意感悟的习惯与品质。

      三、建设名人课堂、E学习平台,在丰富阅读里拓展文化视野

      名人课堂为学子创造与大师对话、与智慧相遇的机会。每年科技节,“天一学子与学者面对面”已经成为学校传统节目,而在读书节、艺术节、成人仪式等丰富的学生活动中,均有众多学者走进“天一名人课堂”。至今,有神舟六号副总指挥秦文波、新东方总裁俞敏洪、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杜江峰教授、“蛟龙号”深潜第一人叶聪、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博伊特勒等人为天一学子带来科技与人文的精彩讲座。“开窗放入大江来”,在天一校园的名人课堂里,知识与社会生活生成了密切联系,学生与学者的思想碰撞形成了兼容并包、自由争鸣的学术氛围。学生的视界范围超越了课堂,学生的思想内涵超越了课本,学生生长的积极能量超越了校园的给予,奠定了其一生发展方向的原初兴趣,激发了他们创造人类与民族精神财富的激情与雄心。

      E学习平台打破了传统的课堂学习时空。天一校园E学习平台以丰富的资源、立体的课程、开放的时空给学生的自主研修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就“文化浸润”项目,校园网上有专门的阅读资源空间,包括“传世经典”“对话大师”“成果展示”等十多子目录,包括文选、原典、工具书、推荐书目、教育视频、朗读音像、学生优秀作文展示等丰富资源。即使在假期中,也可以通过E学习平台自由阅读研习。学生的阅读成果、阅读推荐也可以上传到中转资料包,由老师及时浏览并有选择地转到经典资源内作保留。E学习平台打破了教材、课堂、教师三“中心”,使文化恢复它原本丰厚与灵动的生机。

      四、优化阅读习惯,培养优秀的终生阅读者

      学生是不成熟的阅读者,教师在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习惯诸方面要作悉心指导。书院非常重视教师对生徒的自修指导,如朱熹在《朱子读书法》中提出“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的读书法。

      必读书目、选读菜单体现目标定位和价值引领。并不是所有的书都是人生必读书。天一中学基于长期的阅读指导实践,精编了“校本必读书目”,以期通过高中阶段的阅读促成学生精神的成长,使其成为有文化教养的人。选读菜单则隐含了教师对学生在该阶段的阅读量与质的计划与要求。菜单提供每阶段自由阅读的选择范围,更有利于阅读过程的组织与调控。菜单的拟定必须兼顾兴趣和目标的关系,既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又讲究营养丰富;以补缺型、拓展型、提高型皆备的作品达成多类别、多层次的优化组合。

      专题阅读沙龙、读书报告会提升阅读品质。书院倡导学子们形成以友辅仁、相互切磋的风气,共同探讨,互相辩难,相互砥砺志向。这既是自主阅读的组织形式,也是一种极佳的学习方法。例如,在专题阅读沙龙里,学子们就“哈姆雷特与唐吉诃德者这‘人性的两极’(屠格涅夫语),你的心更靠近哪一个”进行深入探讨,直面人道、人性。在传记文学阅读报告会中,学生汇报了“薪火不尽——传主与时代”“肝胆相照——传主与作者”“虚实平衡——传记的真实性与文学性”等五个主题的阅读心得。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当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日渐充斥校园,网络、口袋书、动漫等娱乐文化、快餐文化成为学子汲取“文化”的主要途径时,校园应该像书院那样,成为治学传道的学术中心、师生朝夕相处的生活场所、修身弘道的文化家园。博雅阅读构建学子的精神家园,并在其中播下善与美的种子,使年轻的生命“为优秀文化所化”。这样,孩子们未来的人生就有无尽的希望。

标签:;  ;  ;  ;  ;  

一个幸福的校园应该是学院的出现--博雅读书为学生营造精神家园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