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中党的政治优势问题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有企业论文,优势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有企业中党的政治优势问题是一个关系到人的主观能动性能不能充分调动、国有企业能不能搞好、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能不能搞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能不能巩固和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所谓国有企业中党的政治优势是指:党的组织;党培养的领导人员和经营管理者;党员队伍,包括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在内的党的工人阶级队伍;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工作在内的党的好传统等。其中,最主要的体现和标志,是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如果没有企业党组织存在和发挥作用,国有企业中的一切政治优势就无从谈起。
(一)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历史上最醒目和最迅速的。在工业革命后,英国为实现国民经济总值翻一番,花了近100 年时间;美国用了近50年;而中国只用了10年。10年之后到今天这段时间,中国经济发展还是一样迅猛,令世人刮目相看。必须实事求是地看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国有企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起了支撑的作用,且不说在卖方市场、产品供不应情况下,国有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就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买市场形成,竞争趋向激烈,在成本合算、营销、企业创新等方面,仍然有一批国有企业搞得相当不错。目前我国拥有500户特大型国有企业, 向国家上缴的税收与利润占全国税收与利润的85%。10多年来,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一直搞得不错,不断发展壮大,产值利润是几亿、几十亿、几百亿的增长,这是多数私营企业难以望其项背的。那种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不可能搞好,竞争不过私营企业,因而要逐步“让位”、“退出”的论调是不对的,是缺少根据的。
客观地看,全国范围内有一批国有企业的发展速度是不慢的,是中国经济的“国家队”水平。在这些快速发展的国有企业后面,又是什么作出了重要贡献,起着支撑和保证作用呢?我认为,是党的政治领导,是以企业党组织为核心的政治优势。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中所揭示的人的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巨大反作用。在这些国有企业中,党的组织,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工作系统、网络和影响。大多数企业领导者,都是这个组织的成员;大多数生产经营岗位上的骨干,也是这个组织的成员;所有的群团组织,都是在这个组织的领导之下去开展群众工作的。它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干部,推进了企业一项又一项改革,做了一次又一次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了一个又一个攻关。这个组织及系统的存在,已经深深地成为企业不可分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国企董事长、总经理说:我们国有企业领导人与资本主义企业老板究竟有什么不同?最大的不同,是背后有党组织和全体职工的支撑!关键时还是靠党员。从实践看,还没有发现哪个企业搞垮了,搞差了,是因为党的建设工作加强、企业党组织真正发挥作用而搞垮的。恰恰相反,不少是与党建工作薄弱、党组织软弱涣散有较大关系。
中央一再强调,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江泽民同志1989年说过,企业基层党组织统统都淡化了,我看党的总书记就会变成“空头司令”。这句话今天没有过时并且以后永远不会过时,因为它是政党建设中的一句至理名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目前涉及一个关键问题即:能不能把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好?公有制能否与市场经济结合好?主要在于看国有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国有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起码有一半以上要看党的政治领导、政治优势、人的因素发挥得如何。现实的情况是,无论我国的东部地区,还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国有企业中都有巨大的政治优势亟待开发、发挥。
(二)
大体观之,1992年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走过了几个阶段:
(1)1992—1994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主要的特征是适应。这一时期,尽量不再争论党组织政治核心和厂长中心谁大谁小的问题。党组织克服就党抓党建的“两张皮”现象,改进工作方法,力求与经济工作贴得更紧。
(2)1994—1997年。这一时期,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最主要的特征,是抓住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试点之机,探索使党的组织形式,融入新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一方面,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党委成员,依照法定程序进入法人治理结构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另一方面,把符合条件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中的党员,按照党章规定程序吸收到到党委会中来。这就是当时很著名的“双向进入”。同时,提倡党委书记、董事长“一人兼”,培养企业党政“复合型”干部。这方面以上海等地最为突出。1996年1月,上海已改制的107家企业中,党委书记担任董事长或副董事长的占79%,其中担任副董事长的占37%。上海工业系统61家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中,有68.3%的党委成员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党委班子中,党员行政领导干部的比例达到三分之一以上的占98%。
(3)1997年以来。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即中发1997年4号文件)下发, 标志着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地反应很热烈,学习、宣传声势浩大,企业党组织及广大党务政工干部感到鼓舞人心。借此东风,这一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抓了三件大事:
一是,抓住了企业领导班子建设这个关键。1997、1998进行了为期2年大规模、大范围的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考核。共考核18.5 万家国有企业领导班子,75.6万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调整了4.4 个万个班子和8.6万个人。
二是,抓住了困难、亏损企业,下岗职工社会保障和再就业中党的工作这个重点。以此应对1998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骤然增多,就业和社会稳定问题加大带来的局势。
三是,根据各地的呼声,规范了资产重组中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隶属关系。以此解决企业之间相互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联合,完全打乱了这些企业党组织的领导关系所带来的问题。
应该说,近几年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是在探索中前进的,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在探中,存在一种“上面热、下面冷”的现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对企业党建工作十分重视。领导同志亲自调查研究。平均每个省和地市每年都要召开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进行布置,并制定下发文件。但是,从企业角度看,有相当一部分却反应冷淡,尤其是困难企业更如此。这就是“下面冷”。
这种现象的产生,有措施不力、工作抓落实不够的原因,也有思想认识上的原因。最典型的是两种:
一种认为党组织在企业实际上起不了多大作用,仅仅是“配角”、“陪衬”而已,比起以前的企业党委差远了。这是一部分职工群众和一部分党务干部(包括企业党委书记)的认识。客观来看,它反映了某种痛心和怨气。可能这些职工所在企业的党组织工作确实做得不够,甚至无所作为,他们感到痛心。而相当多的企业党务干部则感到工作确实难做,再怎么努力,党组织地位已经摆在这里了,难有大作为。许多人感叹:“党委书记好混,不好干;厂长好干,不好混”。
另一种认为从国际惯例讲,经济组织就是经济组织,不宜有太强的政治性;现代企业制度恐怕好多与党的建设是无法兼容的。因此搞市场经济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与国际惯例接轨”。这主要是一些理论工作者的认识。他们根据西方国家的模式进行理论推断,十分强调企业“与国际贯例接轨”和“党政分开”,一直锲而不舍在那里说要弱化经济组织中的这种政治功能。点透了说,企业不需要这种政治组织。
(三)
究竟在现有的国有企业领导体制和党建工作的格局下,国有企业中党的政治优势有哪些具体体现,或者说有哪些成功经验?我认为,概括起来,有以下十大体现:
第一,加强与上级的联系,了解、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一方面,因为企业有党组织存在,所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上面对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视,就是对企业党组织和企业无声的支持,是一种无形的高层次政治、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因为企业有党组织的存在,所以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执行就有了很好的载体,能够深入到车间、班组和职工群众中。
第二,为企业改革发展进行思想发动,造舆论,讲道理。这么些年来国有企业党组织一直在连续不断地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适应市场经济竞争和发展需要的工作。正是由于企业党组织的努力,现在企业中广大干部和职工的改革开放观念、效益观念等,与以前相比是大大不同了。可以说,国有企业中的每一项改革,不敢说100%,起码80 %都有党组织在做宣传工作,帮助转变观念。改革的成功,有党组织思想宣传优势的很大一份功劳。
第三,就企业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帮助决策。毕竟,大多数党组织就企业重大问题都是认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的。这些意见和建议,或多或少也是起了作用的,甚至在不少企业所起的作用还很大,管战略思路和发展方向,保证了企业作出科学的决策,没有翻船。
第四,加强企业内部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在企业党委的主持下,通过民主生活会、班子中心组学习、党委会、常委会等形式,领导班子成员常通气、常学习,相互提醒、取长补短。企业党组织尤其对下属企业(分公司、子公司、其控股的股份公司),下属单位(分厂、车间)的领导班子建设负有重大责任。因为这些下属企业或下属单位领导班子的配备,领导成员的选拔、教育和管理,都主要由公司党委负责。公司党委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第五,注意发现、培养、起用人才。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对人才的培养,就党组织而言,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具有独特的优势。
第六,积极支持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厂长(经理)开展工作。
第七,发动、号召企业内部各级党委、总支、支部、小组和党员个人在生产经营上起带头作用。“围绕经济抓党健,抓好党建促经济”是企业党组织中广为流传的一句口号。每当任务来临,党委一声令下,党的各个系统就层层进行传达、布置,以确保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在生产经营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和关键时刻,总是党组织和党员冲在最前面发挥骨干作用。此外,每个党员在企业都要有责任区,身边要没有事故。党员要负责联系和带动周围几个群众,大家共同克服困难,不怕苦、不怕累、讲党性、作奉献。
第八,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使它们开展工作、发挥作用,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工会、共青团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是党的有力助手。它们接受党组织的直接领导。在国有企业中,它们能否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把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落到实处,团结广大青年职工,很大程度上要看企业党组织是否坚强有力,是否领导有方。
第九,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处理各种矛盾和纠纷,承担维护稳定的重任。可以肯定地说,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历程的推进,在做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处理大量的具体矛盾、纠纷方面,企业党组织都承担主要责任,既是“前线指挥官”,又是“幕后无名英雄”。
第十,创造企业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和优美、整洁、漂亮的环境。一些国有企业,象“花园式工厂”,环境非常优美。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十分丰富,精神状态很好,处处透着蓬勃向上的朝气。企业党组织在建设企业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总之,如果我们仅仅单纯就党的建设讲党的建设,把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所有成就都归结为党建工作这一单一的因素——这样不仅比较狭窄,也使人感到不可信。但是,如果我们联系企业改革发展的整个历程,把党建工作放在企业改革发展的全局上看,以及与企业的其他工作配合起来看——这样不仅就站得高,看得准,而且使人感到真实可信:国企业党建工作确实是企业改革和发展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一种内在需要;国有企业党的组织确实是企业改革和发展极为重要的核心,是所有政治优势在企业的集中体现者、承担者。
(四)
当然,目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还存在不少做得不够的地方,还有不少亟待改进的问题而不能自满。主要是保证、支持容易,监督比较困难。党组织的监督是一个薄弱环节。一些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平平,少数企业党组织软弱涣散,责任心不强,精神不振,无所作为。
在为数不少的国有企业中,党建工作的好坏、党组织作用发挥得如何,与行政一把手的素质有很大关系。如果他党性强、觉悟高,大力支持党组织的工作,那么党建工作就好开展,党组织的作用就好发挥;反之,就比较困难。这实际上表明在现有的国有企业领导体制下,个人还是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个人可以作出决策,可以不听党组织的,可以不听职工群众的,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党组织讲保证、支持、配合欢迎,但是要讲监督,对不起,一次、二次就很不高兴了,三次、四次就会形成公开的的矛盾,其结果逼得书记难于在企业立足,或者干脆走人,所以谁也不敢监督了。同时,由于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和搞党务工作的干部往上升的机会比以前大大减少了,因而他们的利益就完全依附在企业身上,或者更直接说,依附在企业行政一把手身上。在这种情况下,明明发现有问题,多半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企业个人权力太大,党组织实际权力不够,制约了企业党组织难以监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正确贯彻执行。企业党组织这方面的作用可以说很薄弱。这从另一方面助长了一部分国有企业领导人理想信念动摇,个人私欲恶性膨胀,由功臣蜕变为罪犯;或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国有资产;或独断专行,任人唯亲,拉帮结派,大搞“家天下”;等等。这种情况,又产生了另一个消极影响,即一些企业党组织及负责人感到在企业里没有地位,缺乏动力和激励,因而精神状况不佳,搞好工作的信心不足。由此又带来了党组织自身建设的一些问题。
由于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搞不好,由此又连锁产生了又一些负面影响,即一些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不突出,甚至处于瘫痪状态,职工群众找党组织找不到,找到了也不管事。少数党员甚至连普通的职工都不如。工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在下降,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所以党组织在这些企业里难有凝聚力和号召力,难以带领广大职工群众共渡难关。
(五)
因此,今后国企党建工作应朝着两个方向努力:一是理直气壮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党的工作;二是把党的工作与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管理、机制结合起来。这就是说,要办好我们的国有企业,必须通过加强党的领导、企业党组织、党建工作去充分发挥我们特有的政治优势。同时,必须把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与市场机制,与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办法很好的结合起来。具体来说,进一步加强党对国有企业领导,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的政治优势有以下几点建设:
(1)党的集体领导与现代企业组织管理制度相结合。
应该明确,在国有企业中必须加强党的集体领导。今后凡是企业重大问题,党委要讨论并作出决定。现在国企党委班子中实际上已包括党、政、工主要领导,因而这样做是可行的。现在需要补充的是,党委会就重大问题的表决情况要记录在案,谁决策对谁决策错,以后就可以作为考核和奖惩的依据。
凡是企业重大问题,党委会要多议几次,形成比较成熟的意见,然后以党委的名义作出决定,提交董事会,最后由董事会拍板。不经党委会讨论、决定的重大问题,一般不能提交董事会。党委会的决定,党员董事应力争使之在董事会上获得通过。今后凡是国有企业的重大问题,不能由个人说了算,而必须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并使之在董事会上通过。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一定要按程序和制度办事。这样实际上也没有剥夺董事会的职权,而是对董事会的帮助,没有坏处。
应当肯定、提倡近几年实践中“双向进入”的做法,提倡党委书记、董事长“一人兼”,特别注意选好这个“一把手”。同时,实行总经理分设。在企业重大问题决策上对“一把手”的要求是两点:一是必须经党委会讨论,他自己不能定;二是党委会上要鼓励大家讲真话,并按多数人的意见办。一时看不准的,应反复推敲,不匆忙进行表决。同时,也要强调,重大问题决策一定要正确。任何一个大的决策失误,都可能是对企业和职工犯罪。
为了加强党内的监督,特别是对国有企业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可以在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试点党的纪检垂直领导体制。即:这些企业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不受企业同级党委的领导,改由上级党委垂直领导。纪委书记由上级党委派驻企业,工资也不由企业支付。从而,加大对企业领导成员违反党的纪律、制度的查处,加大企业党内监督。当然,不要一哄而起,可先搞一些试点。
(2)企业领导班子的组织选拔与市场配置相结合。
公司领导班子,由上级主管单位选拔、管理;公司下属企业领导班子,由公司党委选拔、管理;多方参股的股份公司领导班子,由控股方党委为主管理。在选配过程中,要逐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企业内部、外部,本地区、外地区,甚至国内、国外公开选拔一些领导班子成员。注意从企业经营者人才市场上招聘。
(3)政治与技术相结合。
现代企业要发展,必须不断开发好的产品和服务。这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的程度。国有企业中党的组织,要十二分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理解、关心、爱护企业广大科技人员和工人“发明家”。以感情留人,以事业吸引人。要千方百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真心实意甘当和当好他们的“后勤部长”。这里面有好多政治的成份、方法、技巧。推动了科技进步,政治就起了作用。
(4)无私奉献与物质奖励相结合。
我们的国有企业,非常需要在其中工作的党的干部、党员发挥无私奉献的带头作用。这种境界和精神,对企业而言,绝对是财富,这一点任何企业概莫能外。国有企业党员领导干部,领导班子成员“讲政治”在企业的体现,这是最主要的一条。不要锱铢必计。要用无私、高尚的品格感召和凝聚一批人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用自己的才智、精力为企业、职工、社会作出回报。把自己的命运紧紧地与企业联系在一起,使企业搞大、搞强,在本地区,全国乃至世界的市场舞台上放出光芒。
(5)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与严格的管理相结合。
我们必须牢牢记住: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我们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应付一切挑战的骨干力量。我们的国有企业,没有广大职工群众的支持,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任何改革和发展都不可能成功。因此,当前一方面要大力推广厂务公开,加强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让广大职工“参政”、“议政”。另一方面,也要实行严格的管理,严格制定和执行国有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没有前者,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得不到保证,积极性不能调动;没有后者,又会助长一些懒散的习惯。只有充分相信、紧紧依靠广大职工群众,同时又把他们引导到现代企业严格的管理和只争朝夕的工作节奏上来,才能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
(6)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与责任制相结合。
在社会的转型时期和国企改革的攻坚阶段,存在大量的思想问题。国有企业中的党组织、政工干部,必须积极主动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企业广大干部、职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疏通、化解矛盾,排忧解难。这种主动性是体现企业政工干部价值的一个最有力方面,同时,也要讲这种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制。所有国有企业的基层党组织、政工干部都要建立确保稳定的责任区、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