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传递越来越便捷,人们对行政单位的行为也越来越关注。因此,需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提高单位管理能力。本文通过对内部控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对行政事业单位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给出了一些优化措施,望有助于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意义;应用
长期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信息建设、预算控制和监督管理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随着经济建设的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主体,需要对其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提高,加强管理,为社会公众展示更好的服务水平。
一、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意义
(一)规范财政秩序管理
在行政单位进行内部控制过程中,可通过信息化途径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整合到统一的平台中,从而规范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方面的控制,确保能够将财务报告信息、财务记录及时、完整地进行传递或记录。为了满足市场经济需求,财政工作以财税体制改革调整为中心来开展,推动了改革的深入进行。与此同时,财政管理还需通过明确职责、清晰流程、完善制度等方式,来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大力提高内部管理与控制,从而促进财政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通过建立内部控制,保障了行政事业单位的高效运行,也促进了财务信息实现及时性、可靠性、完整性。通过实施内部控制规范,让财政管理更加科学规范,进一步提高了财政资金利用率及财政管理水平。
(二)降低经济活动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漏洞让企业面临较大的风险,虽然进行内部控制规范可以对经济风险加以控制,但是需要实施较为严格的管理控制才能够产生效果。且内部控制通常是以风险控制为导向,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通常采用大力实施内部控制规范来防止漏洞出现,防范重大经济活动的风险,从而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风险,促进执行程序与单位制度朝规范化发展,提高事业单位对管理风险和财务风险的抵抗力。
(三)提高单位管理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也是社会事务的监管者,代表国家履行相关职能,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社会职能履行的前提是要有较高的管理水平。但是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相对低下,缺乏内部控制观念。内部控制不仅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管理方式,还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是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提高单位管理水平,从而促进规范化管理。针对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来进行强化建设,制定内控规范。掌握了这个科学管理办法,就是掌握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窍门,对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财政资金的使用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规范具体措施
(一)提高单位审计监督
要想提高单位监督机制,需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加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内部审计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的再控制,可以有效帮助管理层履行职责。要想进行审计工作首先要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并指定专业审计人员,明确其工作权限和工作内容。通过定期开展审计培训,来增强审计人员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同时要坚决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很多单位审计制度不严格,存在自己监督自己的现象,因此,应当将审计机构单独划分开来,不归属于任何部门,这样才能使审计机构不受任何部门或者个人控制,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实施情况进行真实反映。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要加强对本部门内部控制的测评,并对测评结果进行公示,定期向单位负责人提交审计报告。
(二)加强预算控制制度
预算控制制度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因此管理层应当高度重视本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并进行不断完善。部门预算的收支范围应当包含一般预算收支和基金收支;将各个部门的支出用预算科目进行不断细化,对应到具体的项目中去;对财政资金进行申请和报销时需要严格把关,业务核算与报销凭证需进行初审、复审等审核步骤,以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结合本单位的内部经营活动特点和上级下达的预算数额来编制责任预算指标,算出财政资金预算偏差率,从而根据单位实际活动来更好地调整财政资金预算,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科学管理起着积极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同时还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相关活动的监管,科学合理地对内部控制的关键岗位进行设置,明确其职责和权利,将不相容的岗位进行分离;定期对财产进行清查,加强资金的日常保管,从而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规范会计日常的工作,加强会计程序控制,明确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登记、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对会计档案进行科学、安全的保管。
(三)健全信息管理系统
随着科技信息化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应当将本单位的重要财务信息、经济业务活动和其他重要资料通过网络技术进行统计、整理和保管,建立一个适用于本单位操作的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虽然在建立初期会有大量的工作进行,但是建立完毕后能够更加系统科学地对重要决策资料和单位财务进行管理,不仅加强了涉密信息的保护,还提高的后期的工作效率。同时行政单位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也更加便捷,减少了因沟通不便产生的纠纷。
三、小结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不仅能够规范财政秩序,还能降低经济活动风险、提高管理水平,对单位的长久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健全单位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预算控制,提高审计监督,才能促进内部控制规范更好地实施,从而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梁步腾.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对策建议[J].会计之友, 2012(31):70-71.
[2]白雪迪,张庆龙.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几个问题的探讨[J].财务与会计, 2013(7):56-58.
[3]关振宇.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现实意义与应用解析[J].社会科学家, 2014(1):46-49.
[4]宋志明.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对策建议[J].全国商情, 2014(39):47-48.
[5]蔡志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浅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2, 14(4):34-36.
论文作者:李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内部控制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论文; 单位论文; 预算论文; 管理水平论文; 财政论文; 风险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