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 719000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血栓患者利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利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血栓通过利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效恢复神经功能,提高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况。
关键词: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脑血栓是中老年群体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除去必要的临床治疗之外,还需要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文中将具体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脑血栓患者当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当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为(63.5±12.6)岁,观察组当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为(63.4±12.5)岁,对两组资料进行比较,并未发现有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利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和患者家属展开交流,为患者介绍有关疾病的知识、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情况,疏导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配合以及心理舒适感。
(2)肢体锻炼
护理人员引导患者保持平稳的卧床姿势,通过健康的肢体来辅助患者肢体展开简单的训练,保证机体血流通畅,防止肢体障碍加重。
(3)体位护理
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更换卧床的姿势,防止一侧长时间压迫产生血流不畅的情况。
(4)认知训练
在患者恢复阶段,护理人员通过播放音乐来放松患者心情,通过言语以及行为上的刺激帮助患者恢复认知,提高反应能力,从而提高语言与认知能力。
1.3观察指标
(1)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治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超出80%;显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在60%-79%;好转: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在20%-59%;无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在19%。
(2)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分。得分越高,证明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3)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得分越高,证明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中,全部数据利用SPSS16.0来分析,同时使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利用(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
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未有明显差异(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未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要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要低于对照组(P<0.05)。
总之,急性脑血栓通过利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效恢复神经功能,提高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周粉峰,常旭.急性脑血栓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探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8):168-170.
[2]尚志宏,赵婷,孙香,王茜,李金秋.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评价[J].双足与保健,2018,27(09):58+60.
[3]宋应群.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08):4-6.
论文作者:霍飞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
标签:患者论文; 脑血栓论文; 对照组论文; 日常生活论文; 评分论文; 焦虑论文; 能力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