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高层建筑的沉降论文_马林1,舒飞月2,贺亚伟3,贺跃武4

谈论高层建筑的沉降论文_马林1,舒飞月2,贺亚伟3,贺跃武4

摘要:通过对高层建筑沉降探讨,了解沉降观测设置基本要求和设置方法,熟悉观测步骤,熟悉观测流程,彻悟沉降观测全部内容,有效掌握其沉降规律,发现问题时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工程补救措施

城市用地寸土寸金,随着地上高层建筑物日益增多,改变了区域内地面原有的受力状态,打破了建筑物的基础基面层平衡,必然会引起基础基面及周围地层的变形。为保证建筑物寿命期的安全性,勘察、设计、施工资料的准确、完整,相应的沉降观测数据库建立是非常必要。

一是谈沉降观测的等级,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等级一般根据建筑物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进行选择。现行国家标准将建筑沉降观测的级别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在没有特别要求的情况下,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沉降观测按照二级进行。

二是沉降观测的具体实施过程1.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为保证沉降观测的准确性,在仪器精度的选择、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和测量人员的资格都要满足要求。二级沉降观测需选择DS1以上精度的经鉴定核准合格的仪器;首次沉降观测必须进行往返测或单程双测站测量,其他各次观测只需单程观测;测量人员素质,必须能够熟练掌握仪器操作,熟悉测量理论并能针对不同情况采用适合的观测方法,且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分析原因并进行正确处理的测量人员。2.建立水准网。(1)基准点的布设:基准点一般应分级布设在结构体沉降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在整个沉降观测项目中始终保持稳定。一般规定点位距建筑物的距离应大于建筑物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观测点的布设直接影响观测数据能否真实地反映出建筑物的整体沉降趋势及局部沉降特点。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的点位,一般布设在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米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不同地质条件、不同荷载分布、不同基础类型、不同基础埋深、不同上部结构、沉降缝和建筑物裂缝处的两侧;建筑物宽度大于等于15米或小于15米而地质条件复杂的建筑物的内纵墙处;框架结构可能产生较大不均匀沉降的相邻柱基处;高层建筑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对应尽端处。各种构筑物沿四周或基础轴线的对称位置上布点,数量不少于4个测点。3.制定观测时间、周期:观测时间和周期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观测过程中必须定时进行测量,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1)施工阶段: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底板完成后开始观测,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上部结构加荷情况而定。民用高层建筑可加高1~5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不同施工阶段分别进行观测。施工过程中若遇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2)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率大小而定。除有特殊要求外,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1次,直至稳定为止。若在观测过程中遇到荷载突然增减、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暴雨等情况,均应增加观测次数。若沉降速度小于0.01mm/d~0.04mm/d,可认为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应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4.沉降观测:(1)沉降观测的实施。一般情况下沉降观测多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测出建筑物上观测点的高程,计算其沉降量。水准基点是沉降观测点的高程控制点,应经常检测其高程有无变动。测定时一般应用同等级水准仪往返观测。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时间内进行,同时应尽量在不转站的情况下测出各观测点的高程,以便保证精度。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根水准尺,水准尺离仪器的距离不应超过50m,并用皮尺丈量,使之大致相等。测完观测点后,必须再次后视水准尺,先后两次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1mm。一般高层建筑物有一或数层地下结构,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等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2)沉降观测标志制作。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型式。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50和地面300。对高层建筑进行全面的、系统的、长期的沉降观测,可有效掌握其沉降规律,发现问题时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工程补救措施,对于确保高层建筑物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今后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

三是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流程:1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取得原始数据。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高,施测时一般用NZ或N3级精密水准仪,且要求首次高程观测应在同期测量两次后决定。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或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观测中要严格国家建设标准、设计、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统一观测量具。观测必须按照固定顺序、观测路线进行,固定时间周期,尽可能保持观测环境基本一致,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气合成,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有关部门,当建筑物每天(24h)连续沉降量超过1mm时应停止施工,连续沉降大于2.0mm/d则应采取有效措施,若遇到的是沉降观测点被毁,观测人员应经常注意观测点变动情况,如有损坏应及时设置新的观测点。注意观测路线固定,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主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首次基准数据的观测要根据编制的沉降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沉降观测实质是根据水准点用精密水准仪定期进行水准测量,测出建筑物上观测点的高程,从而计算其下沉量。水准点是测量观测点沉降量的高程控制点,应经常检测水准点高程有无变动。测定时一般应用S1级水准仪往返观测。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时间内进行,同时应尽量在不转站的情况下测出各观测点的高程,以便保证精度。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依据规范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需及时对其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措施,以保证建筑施工及使用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顾孝烈等编测量学[M].第2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参考阐述了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方法有关文章;

[3]《建筑物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论文作者:马林1,舒飞月2,贺亚伟3,贺跃武4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2

标签:;  ;  ;  ;  ;  ;  ;  ;  

谈论高层建筑的沉降论文_马林1,舒飞月2,贺亚伟3,贺跃武4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