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战略调整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战略调整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中国外贸战略调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知识经济时代论文,外贸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80年代以来,在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科技革命高潮的有力推动下,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经济、社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最集中地表现为传统的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化。而对知识经济由预测到现实,由量变到质变的历史转折过程,面对着知识经济正以排山倒海之势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现实,知识经济的理论研究,以及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种种战略措施,理当瓜熟蒂落,应运而生。

知识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它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信息为主导,全球为导向,网络为载体的科技密集型经济。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在世界范围内虽然才处于萌芽阶段,很多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任务远未完成;但在部分发达国家,以知识经济取代传统工业经济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如果说,二百年以前,工业经济开始替代农业经济,那么,今天知识经济在这些国家正开始替代工业经济。它们直接依靠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而获得经济的迅猛发展。据统计,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主要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50%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博士不久前指出,美国经济已经进入不再依靠便宜生产,依赖廉价劳动力,而是靠智力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时代。

知识作为蕴含在人力资源和技术中的重要成分,其作用日益明显。知识经济已向全世界发出全方位的挑战:进入这个时代,产品不提高科技含量,不采用新技术,产品就会被淘汰;企业如果不拥有较多的智力资源,固守于过时的技术,那样劳动生产率越高,产品就积压越多,亏损越严重,企业就会面临破产;国家不建设创新体系,不积极转变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旧体制,抢占高新技术的制高点,国家就将陷入困境;个人不努力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个人就要被迫“下岗”。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使全世界都面临严峻的挑战。就中国情况而言,当前正处于以工业化为方向的第一次现代化的进程中,而此时此刻在发达国家却掀起了以知识化为方向的第二次现代化高潮,这就使我们面临两次现代化即工业化与知识化的双重挑战。在这场世纪性的挑战面前,如何在战略上高瞻远瞩,又在战术上脚踏实地,以站在第二次现代化高度的眼光,脚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地,调整和制订出下一世纪的发展战略,则是一项崭新的任务。

知识经济的出现,也为我国的对外贸易开辟了新天地。我国目前的外贸模式主要是以出口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为主,存在着出口产品结构低、消耗高、创汇少、投入高的困惑;而进口商品中的很大部分则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这种贸易模式在我国外贸初创时期有客观必然性,也起过良好作用。它对拓展国际市场,有效利用两种资源,扩大就业,促使国内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但随着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商品的竞争日益体现为科技竞争,这不仅表现为科技进步创造的新的产业,逐渐形成新的贸易的增长点和支撑点;也表现在新技术渗入传统产业,以提高其加工深度和产品档次;还表现为新科技引向质量、品种、款式、包装等非价格因素,以满足需求多样化、系列化、名牌化的趋势。面对当前科技竞争的形势,我国过去长期依靠的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优势逐步丧失,在东南亚经济危机、不少亚洲国家货币贬值的条件下,使这种形势变得更为严峻。总之,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模式当前还基本上停留在粗放型的数量扩张阶段。中国外贸如何适应世界贸易大国向知识经济时代过渡的大趋势,根据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的整体战略,制订出正确的贸易战略,争取在未来国际贸易的新格局中占据主动地位,实现外贸经济的持续增长,是我国外贸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根据我国外贸的现状和所面临的国际挑战,本文认为我国外贸发展的基本对策如下:

一、加大科技投入,实行“科技兴贸”

“科技兴国”是我国实现经济振兴和现代化的根本大计。随之而来的“科技兴贸”,则是我国由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目前技术进步因素在国民经济特别是在对外贸易中作用不明显。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知识经济发展所导致的多国之间的竞争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竞争的焦点已经由生产活动的最终产品,前移到产品的研究开发阶段,乃至于基础研究阶段。这种竞争已发展到以研究开发为核心的全方位竞争。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的《世界科学报告》指出:科研开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日本为3.1%,美国为2.8%,中国仅占0.8%。

在研究开发方面增加投资,政府责无旁贷,企业也义不容辞,美国企业界就承担了全国研究与开发投资的70%以上。从世界上称雄的大中型企业来看,其研究开发经费低于销售额5%就难以有竞争力。据悉, 微软今年的研究经费将达到创纪录的26亿美元,公司董事会仍随时准备继续追加研究开发经费。

由于发达国家从政府到企业都非常重视科技研究和开发,发挥了科技进步的先导作用,善于开发适销对路的商品,实现外贸经济持续增长,因而得以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而在我国不仅国家投入不足,作为科技开发主体的企业,由于不少亦资金短缺,加之长期缺乏有效的科技投入机制,投入也十分有限。我国的大中型国有企业,至今还难以拿出销售额的1%来投入研究与开发。当前, 我们必须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优化贸易商品结构,加快贸易手段和方式的转变和创新,以尽快实现出口产品从初级化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即高级化的第二次飞跃。

二、转换外贸增长方式,培育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

要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加快外贸经营方式的转变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注重开发和培育外贸出口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转换外贸经营方式,从粗放经营转向集约型经营,从单纯注重数量、规模的扩大,转向更加注重改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规模经营,提高规模经营效益。

要把高技术产品培育和开发成新的外贸出口增长点。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及其对一国劳动生产力的促进,国际技术市场也越来越兴旺,技术贸易与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共同构成世界贸易的三大支柱。目前,世界技术贸易额的80%集中在发达国家。由于高新技术不断涌现,信息手段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国际竞争愈益激烈。技术贸易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加速器。目前我国高技术产品竞争力不强,但发展潜力很大。必须加快建立有自主开发能力的高技术产业。加大技术引进力度,改善技术引进的方式和结构,走开放式引进的路子。同时,积极开展国际间技术合作,发展技术出口,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使技术贸易沿着健康、规范的道路发展。

三、以高技术产品为主导,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

在出口方面,一是通过贸工一体合作创新,对外贸公司已出口的传统商品进行高技术的注入和改进,实行名牌战略,努力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质量、档次和加工深度,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二是大力开展贸学研和贸学产相结合,积极促进高技术科研成果转化为出口的商品;大力开展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投标工作;三是高技术产品所处的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变化快,价格高,属理性购买行为,推销方式与传统出口商品完全不同,要建立健全以知识技术交底、售后技术服务和指定技术经销商相结合的高技术产品外销服务体系;四是加大出口高技术产品和开拓高技术出口市场的奖励力度和提成比例,把业务员扩大出口的积极性调动到出口高技术商品上来;五是总经理层要率先扩大出口高技术产品为己任,对公司出口业务的指导,要以推荐和寻找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信息和合作开发的商机为主。在进口方面,要按照进出口基本平衡的原则,在大力发展出口、保持一定外汇储备的前提下,组织好必要的物资和商品的进口,搞好国内外市场的衔接。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调控进口结构,重点放在进口国家扶持的产业的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上。积极引进先进技术,适当提高高技术、设备及重要原材料的进口比重。努力扩大软件方面的交易,全面发展技术贸易。积极推进和扩大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发展,增强其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形成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全方位发展的对外贸易新格局。

四、积极参与网络贸易,逐步实现贸易手段电子化

1997年10月28日IBM 公司与中软赛博公司联合开发的中国第一个超大型电子商务软件系统,中国商品交易中心的CCEC网络正式开通,并开始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揭开了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序幕。1998年7月8日,被称为永不闭幕的“交易会”在外经贸部互联网官方站点组建的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正式运行。这是我国第一个由政府组建的网上交易市场,它将成为目前因特网上最大的中国商品数据库。目前能够做到“在网上建立市场,进行商品布展、向外商传递具体详细的商品信息”等。这标志着我国在网上贸易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世纪之交,全球信息化浪潮滚滚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克服种种障碍和困难,将网络贸易应用到我国外贸发展的实践中去,拓展国际市场的空间,提高外贸企业的经营效率,节约交易成本,促进我国外贸的大发展。

五、贸、产、研学相结合,构建知识型外贸公司

长期以来,外贸公司从生产企业以买断方式组织产品出口而没有直接或间接控制开发出口商品的能力,这极不利于外贸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在外贸公司资本情况许可的条件下,探索适度投资高新技术产业以达到扩大出口,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产、研、学结合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创办知识型外贸公司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有条件的外贸公司完全可以在资金、营销等方面,采取股份制等多种合作形式,与高科技企业共同创办知识型外贸公司;或者将外贸公司直接创办到高新技术开发区去;亦或把高技术产品出口的部门和人员放到高新技术开发区去。这样不权可以获得孕育高知识外贸人才的竞争环境,还为外贸公司扩大高技术产品出口提供了广阔而又及时的空间,做到贸、产、研、学相结合,同时增强外贸公司高知识外贸人才和科技专家、实业家的交流与合作,加快构建知识型外贸公司的进程,这是持续提高外贸产品国际竞争力最有效的途径。

六、完善知识产权有关法规,依法保障和促进科技进步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我国依法促进和保障科技进步的重要举措。80年代以来,我国已建有以宪法为核心的,以《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技术合同法》为基本内容的知识产权保护框架,亦参加了几乎所有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公约,而且在新修订的《刑法》中设专节,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可以说,在知识产权领域,已基本有法可依。

在复杂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已刻不容缓,当前要特别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以商标作为延长专利的有效手段;②以专利来加强商标的有效保护;③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加强对知识商品的保护;④建立一套严密的管理知识产权的制度;⑤积极参与适合知识经济特点和顺应国际经贸大趋势的国际规则的制定与实施。

七、加快复合型外贸人才的培养,提高外贸发展水平

任何一种经济都要依赖资源。知识经济所依赖的资源乃是智力和对知识的占有,而人才又是智力资源的载体,因此人才的培养和选择是知识经济的命脉。我们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实际上就是科技人才兴国的战略。加速培养科技人才,充分调动现有科技人才的积极性,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所谓知识经济的新人才,突出地指出高技术创业者为主的高技术产业化人才群体。我国外贸要从数量增长型模式转到效益型模式上来,其根本出路就在于:以科技进步为基础,以全面创新为推动力。面对21世纪,国际贸易不是单纯看样定货的“小外贸”,而是工贸、技贸、银贸等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大外贸”。从事这种外贸工作,必须培养既懂外语、懂国际商法、精通外贸业务和市场营销战略,又兼备网络应用知识,以及国际政治和各国风俗习惯的“复合型”人才。即既能从信息大海里捞出有用信息又能有效地对外传播信息并能维护自己权利的新型人才。目前这种人才紧缺,不适应贸易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知识经济发展很快,外贸发展越来越取决于知识与人才,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新形势下,应把加快复合型人才资源开发与培养,作为外贸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首要任务,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以提高外贸发展水平。

科技发展与外贸发展是双向影响,相辅相成的。当前,西方经济学家几乎一致地认为驱动外贸增长的动力是科技进步;而发达国家的各国政府在制订发展战略时,也无不沿着“技术进步推动外贸增长,继而增强综合国力”的思路进行。我国在世界贸易排名是第十位,是贸易大国,但不是贸易强国,因为我们只占世界贸易量的3%,远远不够。 我们下一步要做贸易强国,从而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第二次飞跃。

标签:;  ;  ;  ;  

知识经济时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战略调整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