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更生[1]2001年在《知识分类学习论和教学论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被视为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究其原因,根源在于人们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什么、其形成和发展有何规律等问题认识不清; 因而没有找到一条与学生写作能力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相适应的写作能力训练的有效途径。为此,本文首先以现代认知心理学与教学相结合的产物——知识分类学习论和教学论为指导,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本质、结构及其形成和发展的特点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与我国语文教育理论界流行的学生写作能力观有很大区别的观点:认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本质是一种问题解决能力,是一种学习结果。它由写作内容知识(写作陈述性知识)、写作技能(写作程序性知识)和写作策略性知识(认知策略)等叁类知识构成。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实质上就是这叁类知识学习和迁移的结果。基于这一认识,本文根据知识分类学习论和教学论的有关原理对作文教学的规律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提出了根据叁类知识习得与转化规律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并且对作文教学中广大语文教师经常要做的几项工作包括:作文教学目标设计、作文教学任务分析、作文教学过程的确定、作文教学方法的运用和作文教学评价的实施等进行了具体的研究,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或注意的问题。接着,本文运用知识分类学习论和教学论的观点和方法对作文教学进行了实证研究:一方面,通过对我国优秀语文教师作文教学典型教例的分析,发现他们的作文教学中所渗透的教学思想和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与知识分类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说明他们优良教学成绩的取得与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知识分类理论进行作文教学有密切关系; 另一方面,通过运用知识分类理论所进行的作文教学实验证明,以知识分类理论为指导进行的作文教学与我国常规性的作文教学相比,两者的教学效果存在很大差异——以知识分类理论为指导的作文教学能显着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这说明知识分类学习论和教学论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通过上述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本文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运用知识分类理论进行作文教学可以使我国作文教学走出“老大难”境地,步入科学化轨道。最后,本文还就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包括:知识分类理论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作文教学中的相关问题以及研究成果在我国广大中小学中推广运用方面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思路或努力的方向。
王翠[2]2014年在《任务分析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语文教育理论界流行的写作能力观不能科学的解释学生议论文写作的能力观,不能很好的指导议论文写作教学。为此,本文以知识分类学习论和教学论为指导,揭示以知识解释能力的议论文写作能力观,将其划分为写作内容知识、言语表达技能和写作策略性知识这叁类知识,并对这叁类知识的习得和教学规律进行阐释。与此同时,本文还引入教学设计领域的任务分析理论,突出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任务分析,以规范教师的议论文写作教学行为,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议论文写作教学目标的确立、学习结果类型分析、学生起点能力分析和学习条件分析。本文设计的议论文写作的常规教学和困难诊断及补救教学,初步探索了任务分析在议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为语文教师规范议论文写作教学提供了示范。文中教学设计运用的教学例子主要以课文和学生的习作为主,这两类事例很“接地气”,能给学生带来熟悉感和认同感,能让学生更好的习得议论文写作规则和完成议论文写作训练。
莫凡[3]2013年在《作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分析框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这就决定了作为社会个体的人必需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提出要培养学生作文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受益终身。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提倡了近十年,在理论研究上也获得了丰硕成果,作文自主学习就是在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在语文学习方面,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体现,并且语文水平的测试向来与作文考试联系在一起。作文,不但高考、中考需要考,就是选拔公务员、竞争上岗之类的考试,也少不了作文方面的考题。可以说,作文学习是语文学习中的重中之重。然而,在教学效果上,作文教学时间长见效慢;在课程设置上,作文课时少之又少;教学内容上,没有系统的教学内容按排,更没有明确的作文教学指导。作文教学问题颇多,因此本文选择了以作文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研究方向,以期有助于解决作文教学的一系列问题。本研究在分析作文教学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作文学习应注意培养学生作文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阐述相关的理论依据,并以相关理论为指导,试图构建一个作文自主学习能力分析框架,以期为学生作文学习提供个测评工具和指导。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研究的缘起和意义、概念界定、思路及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作文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理论基础;第叁部分分析作文自主学习能力要素结构;最后一部分偿试构建高中生作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分析框架,并做出示例,以对应用做出说明。总之,对于提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对于分析框架的构想,目标在于改变作文学习少慢差的现状,提高作文学习效率,同时提供一个指导和评测作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工具,希望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自主学习能力。
李丽娟[4]2012年在《人教版“表达与交流”写作部分的二次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研究成果和目的:新课改以来,作文难教,写作难学的呼声仍未衰减,很多学者专家与教学一线的老师甚至认为我们缺少真正的作文教学课。其原因有很多,其中教师的有意逃避是主因之一。阅读教学内容具体较系统,答案大部分是现成的,鉴赏分析思路的操作性很强,大部分教师对于阅读鉴赏可以亲历亲为,而作文教学没有答案,进行作文教学的老师无法像做阅读鉴赏题一样在学生面前“大展身手,轻松自如”,教师对阅读的侧重,其实是对写作教学的隐形逃避。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呢?不仅仅在于教师自身写作水平欠佳,同时也在于教材的指导性欠缺,操作性不高。本文针对此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对人教版“表达与交流”写作部分的二次开发来解决,在论述二次开发的过程中,深入分析了教材内容的偏失,进而对症下药,阐明了二次开发的必要性,结合二次开发和教材编制的相关理论提出二次开发的初步构想及教学实施的一些措施,目的在于为一线教师提供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指导。二、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其中调查研究方法主要是课堂观察和深度访谈。笔者深入农村和郊区中小学课堂,了解真实的教材利用,观察真实的教学实践,以便归纳总结。
马玲[5]2017年在《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写作知识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以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我爱学语文》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等,以认知心理学中的广义知识观为基础,把该套教科书的写作知识分为陈述性写作知识和程序性写作知识进行研究。全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了研究的缘起、研究的意义和研究方法等,对“知识”、“写作知识”和“我爱学语文”进行概念界定,并对当前关于知识、写作知识以及教科书中的写作知识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发现目前学界对于语文教科书中的写作知识的研究缺乏一个成熟可靠的分类系统。第二章,研究依据。本章主要从与写作知识有关的心理学理论如知识分类观、与写作知识有关的教育学理论如语文课程论知识观以及香港语文教科书编写的相关政策性文件《中国语文课程指引》这叁大方面进行理论分析,梳理出对该套教科书写作知识研究的分析框架,即从陈述性写作知识和程序性写作知识两大维度对这套教科书的写作知识进行研究。第叁章,对《我爱学语文》的陈述性写作知识进行研究。本章主要从该套教科书的陈述性写作知识的内容与特点两方面进行研究。其中陈述性写作知识的内容主要从词语、句子、修辞、标点、篇章作法等方面去研究,梳理了该套教材的陈述性写作知识一至六年级的概况。第四章,对《我爱学语文》的程序性写作知识进行研究。本章主要从该套教科书的程序性写作知识的内容与特点两方面进行研究。其中程序性知识的内容从文体、写作过程、写作基础知识的运用等方面去研究,梳理了该套教材的程序性写作知识一至六年级的概况。第五章,对《我爱学语文》这套教科书的写作知识的特点进行总结与评价,总结了这套教科书写作知识的几大特点:陈述性写作基础知识内容丰富、程序性写作知识操作性强以及写作知识的呈现清晰明确等,并对当下小学语文教科书写作知识的编写提供启示与建议:建构陈述性写作知识体系,提供细致具体的程序性写作知识,关注写作知识呈现的清晰性等。
荣维东[6]2010年在《写作课程范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以来,我国“作文教学”领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与危机。这不仅表现在课程、教材、教学等各个层面,也表现在从学术界到一线教师的写作知识中。纵观当前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着的内容玄虚、教法陈旧、评价笼统以及写作教学的“不作为”现象。从实质上看,都与写作知识的陈旧僵化以及写作知识生产的滞后有关。从中外写作课程发展轨迹看,大致经历着叁种“范式转换”:即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的传统的“文章写作”,到七十年代开始的“过程写作”,再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始酝酿发展着的“交际语境写作”。这叁种写作课程范式,都引起了当时写作课程与教学的重大变革。可惜的是,我国的写作课程与教学状况,仍停留在“文章写作”阶段。本研究将以“写作课程范式”为线索,具体梳理、论证和重构叁种主要范式下,人类对于写作的认识以及它们各自的知识要素、理论依据、课程内容、教学策略的变化,并试图构建一种基于整合思路的写作课程内容新框架。本研究共有叁个部分六章内容,按照“导论-分论-结论”的思路展开。第一章“写作课程范式导论”。从我国当前的作文教学困境说起,循着“作文教学—写作课程—课程内容—写作知识”思路,一步步探源归因于:“写作课程知识的陈旧与缺失”。随后对“写作课程”的叁种范式进行概述。接着对本研究的定位、层面、概念、方法及内容框架做说明。第二章至第四章是分论部分。主要依循写作课程发展的历史逻辑展开。各章因应实际的课程知识状况,所采用的研究视点不同。“文章写作”存在问题较多,故采取了“批判审议“的视角;“过程写作”,在我国尚未普及且存有误区,故采取“阐释反思“的视角;而“交际语境写作”,因为它是“正在形成中的范式”,国外也没有现成理论,故采取“理论建构”的方式进行。第二章“文章写作”范式的研究,先对我国百年来作文课程内容发展脉络进行了勾画,然后分别从语言学、文体学、文章学(写作)学角度,结合当今写作领域的实证研究和国外写作最新成果,对其科学性、有效性进行审议。最后对“文章写作”的教学策略,如“说写互借”“读写结合”“范文模仿”的有效性进行论证。第叁章对“过程写作”的本质、写作模型、专家与新手作者研究、过程写作策略,以及“过程写作”优势和劣势以及实践中的误区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第四章是本论文的一个重要章节和理论创新所在。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随着社会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功能语言学、交际学以及主体间性哲学的兴起和发展,写作课程领域开始酝酿新的“范式转换”,即由“过程写作”转向“交际语境写作”。这是一种正在形成中的写作范式。我们提出了“交际-语境写作”的概念并认为:语篇是包括读者、作者、体式、目的等写作交际语境要素互动的产物;写作语境、目的、对象等决定着文章的内容、体式和语言。鉴于它的学派观点、理论基础、知识构成等都还在探索之中。我们在这一章中对它的理论来源、写作模型、知识要素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对本视域下的写作知识,诸如:语境、语篇、读者、作者、主题、语言等进行新的阐释。从某种程度上讲,本章研究具有一种前沿写作理论探索与创造的性质。论文的第叁大部分用五六两章的篇幅展开。具体讨论了基于前述叁种写作范式课程知识的整合与重建。这将是本研究的结论部分。第五章首先讨论写作目标与写作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然后基于叁种写作范式构建了一个“以文章知识为显性指标、以过程知识为策略路径、以交际语境写作知识为母机”的“叁维写作内容框架”,并用大量案例进行了可行性证明。接着提出了基于叁种范式整合的写作模型。然后基于功能语言学视角论证并提出了“功能性文类写作”的构想。第六章延续前章课程内容重建的主题,探讨“写作策略教学”问题,并从多学科视角对世界写作课程理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最后对我国的写作课程知识开发提出了几点行动路径。本研究“有破有立”“理论结合实践”,本研究在审议传统,重构新知和理论的同时,还以行动研究的方式进行了一些基于新范式的写作“实验课”“示范课”。这也正是本研究致力追求的“探索新知”和“服务实践”的双重品格。
杜少凡[7]2008年在《高等师范院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研究发凡》文中研究说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对培养合格的语文教师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是实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目标和使命的物质载体。本文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为研究对象(本文主要研究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探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发展历史、内容与形式的安排与设计以及改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相关建议。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现代语文教育研究的发展史,也是中文师范教育的发展史。首先,本文以历史的角度勾勒了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发展脉络,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自出现以来,走过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大致把这段历程分为:孕育与萌芽期、开创与成长期、迟缓与徘徊期、复兴与发展期。接下来,我们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按照不同标准进行了分类。同时,我们对影响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编写的因素做出分析。其次,本文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分别地研究:内容部分从总论与分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总论包括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元理论部分、语文课程与教学目的论部分、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论部分、语文课程与教学方法论部分、语文课程与教学主体论部分;分论主要包括阅读教学论、作文教学论、口语交际教学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论、语文综合性学习论。形式部分从内部形式系统与外部形式系统两个方面进行了说明。最后,本文依据上述两章的分析,提出了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建设的相关建议。
赵丹丹[8]2010年在《知识分类理论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如何能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落到实处,是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关心的核心问题。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造成学生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个体掌握的知识不同。因此从知识分类的角度研究如何把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如何通过知识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积极探索。在本文中,我们首先通过分析信息素养的定义,结合知识分类理论得出信息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信息技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习得、转化、迁移的结果。这为抽象的信息素养培养与知识传授之间的关系奠定了理论的依据。通过梳理知识分类理论的发展,并按照安德森等人对学习结果的描述,把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上所呈现的信息技术知识按事实性知识、信息技术概念性知识、信息技术程序性知识和信息技术策略性知识进行分类。同时以知识分类为基础,用知识分类教学论和知识分类学习理论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根据知识分类学习论,提出了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根据知识分类教学论,分别从教学目标设计、任务的分析、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评价几个方面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并提出了教学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接着,本文运用知识分类理论指导信息技术教学,进行实证研究:利用L.W.安德森等编着的《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一书中提出的分类学表,从认知过程维度和知识维度对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发现这些案例中所渗透的教学思想和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与知识分类理论的联系,从而总结得出运用知识分类理论指导教学的优势。在总结和学习他人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知识分类理论来指导信息技术教学实验,采用以知识分类理论为指导进行教学的实验班的成绩得到显着提高。这说明用知识分类理论指导信息技术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对学生的成绩进一步分析得出,实验班和对照班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成绩有显着差异,策略性知识的成绩差异不是很显着,说明需要在如何准确把握策略性知识的规则做进一步研究。此外,还需要对教材的知识点分类和教学设计的易操作性上做进一步的研究。
甘敏[9]2013年在《小学五年级学生作文修改能力培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文修改能力是学生写作能力中重要的一部分,作文修改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还可以使其养成对待学习认真负责的态度。长期以来,我国关于写作教学的研究一直忽视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仅有的关于作文修改教学的研究也无法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一线教师关于学生作文修改的指导几乎都停留在错别字和不通顺的语句上,没有认识到作文修改能力的本质。本研究采用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理论来探究作文修改教学,力图在认清作文修改能力本质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的缘起、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第二部分:研究综述。这一部分主要对国内外关于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从中发现人们对修改能力的研究基本停留在经验的总结上,很多研究只是在寻求方法和方式的改变,没有深入认识到修改的本质和作文修改能力的本质。第叁部分:研究的理论依据。这一部分首先仔细地介绍了知识分类理论的由来以及内容;其次,概括地解释了研究者选择知识分类理论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的原因;最后,用知识分类理论分析了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第四部分:知识分类理论在作文修改教学中的应用。首先,介绍知识分类理论下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然后,制定了专门的作文修改能力培养计划;其次,介绍了具体的教学过程;最后,描述了经过叁个月的训练,学生作文修改能力和作文水平的变化,并得出结论:将知识分类理论应用于修改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提升其作文水平。
洪阳[10]2017年在《初中语文写作策略性知识教学研究》文中指出知识是语文教学的载体,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广义的知识观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自此,策略性知识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并成为焦点。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思维”的知识,被认为是发展人的智力的核心成分。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教学的难点在于写作教学内容的确定。纵观中小学写作课堂教学,策略性知识少之又少。虽然有相关研究显示,写作策略性知识与学生的写作成绩有着密切相关性,但其教学实践却不容乐观。关于写作策略性知识教学研究也多为理论的阐释和知识的罗列。本文以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为主要的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写作策略性知识的性质、特点,学习机制、条件,以及写作策略性知识教学的相关原理,并结合写作策略性知识的学习阶段和调查现状提出教学策略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写作策略性知识的理论基础,分析写作策略性知识的性质、类别、学习机制、学习条件,以及写作策略性知识教学的目标和过程。第二部分,梳理写作策略性知识在义务教育第四学段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体现状况,并对写作策略性知识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第叁部分,从写作过程的构思、转述、修改叁个阶段和贯穿整个写作过程方面入手,建构初中写作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内容。第四部分,根据写作策略性知识学习的叁个阶段,并针对写作策略性知识教学现状提出教学策略和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参考文献:
[1]. 知识分类学习论和教学论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何更生. 华东师范大学. 2001
[2]. 任务分析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D]. 王翠. 江西师范大学. 2014
[3]. 作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分析框架研究[D]. 莫凡. 西南大学. 2013
[4]. 人教版“表达与交流”写作部分的二次开发[D]. 李丽娟.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5]. 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写作知识研究[D]. 马玲. 上海师范大学. 2017
[6]. 写作课程范式研究[D]. 荣维东.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7]. 高等师范院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研究发凡[D]. 杜少凡. 东北师范大学. 2008
[8]. 知识分类理论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D]. 赵丹丹. 浙江师范大学. 2010
[9]. 小学五年级学生作文修改能力培养研究[D]. 甘敏. 华东师范大学. 2013
[10]. 初中语文写作策略性知识教学研究[D]. 洪阳. 四川师范大学.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