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开哈佛之门的高三女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哈佛论文,之门论文,女生论文,叩开论文,高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4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三学生汤玫捷收到了美国哈佛大学寄来的录取通知书,这使她不仅获得了哈佛大学每学年提供的4.5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还成为整个亚洲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的两名学生之一。一时间,汤玫捷成为许多中学生羡慕的对象,也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
哈佛大学为何会对汤玫捷如此青睐?汤玫捷成功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带着疑问,记者拨通了阳光女孩汤玫捷的电话。
在宽松的氛围中成长
汤玫捷成长在上海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里。她的父母非常慈爱,女儿喜欢唱歌,他们就鼓励她好好唱歌;女儿喜欢画画,他们就为她报班学画画。“我父母一直鼓励我自由发展,从不限制我的业余爱好,他们对我的惟一要求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尽心竭力。”汤玫捷说。
汤玫捷的父亲喜欢读书,每个星期天,他都要带女儿去书店逛逛。一来二去,汤玫捷也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每次去书店,她总要买些书。几年下来,汤玫捷的小屋里的书架上、床底下摆满了各种书籍。汤玫捷的阅读兴趣广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哲学著作、艺术评论她都纳入阅读范围。鲁迅、巴金、老舍作品中的人物,她如数家珍;卡尔维诺、乔治·奥威尔的小说,她也能娓娓道来。读书开阔了她的眼界,也使她看问题有了一定深度。
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汤玫捷的知识根底非常牢固,她的学习成绩始终优异,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宽松的氛围,造就了汤玫捷开朗的性格,从班级小组长到学校的少先队大队长,从校刊主编到东方卫视的小记者,她都能胜任。
游走在学习与活动之间
说起自己的学习与社会活动经历,汤玫捷笑言“里面有快乐也有悲伤”。
上初二时,汤玫捷开办了一个个人网站,那些日子里,她整天都呆在计算机旁制作网页,结果考试成绩很不理想。拿到成绩单后,自责、懊悔一直萦绕在她心头。回到家中,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埋头苦读,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补上落下的功课。也就是从那时起,汤玫捷开始琢磨如何才能使学习与社会活动两不误。
2002年,汤玫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这个竞争激烈、强手如云的学校,她不久便以出众的综合素质脱颖而出。
一进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汤玫捷便报名参加了学校的辩论队,并代表学校参加了上海市中学生辩论赛。辩论赛中,她以缜密的思维、敏捷的反应、流利的表达获得“最佳辩手”的称号。高二时,她以高票当选校学生会主席,成功地策划并组织了校学生会的各项活动。
尽管社会活动很多,汤玫捷仍保持着优异的学习成绩。汤玫捷说,学习与社会活动两不误的关键是百分之百付出,百分之百努力。在汤玫捷看来,80%的学习目标都可以在课堂上达到。因此,她每堂课都认真听讲。课后,她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科的学习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复习功课。在组织学校的各项文艺活动时,她总是尽心竭力,力争使每一项活动都完美无缺。回到家中,她一定要将自己落下的功课补上,方才睡觉。
快速提高英语水平
2003年9月,汤玫捷作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公派的交流学生,赴美国西德威尔高中留学一年。
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汤玫捷的英语成绩非常好,但置身于纯英语的环境中,她还是感到不适应。汤玫捷暗暗下决心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自己的英语会话能力。
在校方的安排下,汤玫捷寄宿在一个美国家庭中,这个家庭的女主人也就成了她的“临时妈妈”。汤玫捷的“临时妈妈”是个自由撰稿人,每天都很忙,几乎没时间与汤玫捷交流。在“临时妈妈”家住了一些日子后,汤玫捷发现“临时妈妈”有一个遛狗的习惯。为提高自己的英语会话能力,她每天都风雨无阻地陪“临时妈妈”遛狗。在一个小时的遛狗时间里,她和“临时妈妈”无所不谈,从宗教到艺术、从风土人情到美国时政……“那一段美好时光,既增进了我与‘临时妈妈’的感情,又极大地扩充了我的词汇量,使我的英语能力大幅提高。”汤玫捷回忆道。
为了能和同学们有话可说,汤玫捷阅读了大量的英文笑话——政客笑话、律师笑话、体育笑话。“我喜欢幽默,幽默能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表达深刻的哲理。美国人喜欢幽默,我想让他们知道我是一个富有幽默感的中国人,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沟通。”汤玫捷说。
半年之后,汤玫捷的发音、语调,听起来都相当地道,她不仅可以用英语发表演讲,还可以随心所欲地讲笑话了。
改变人们对中国学生的传统印象
在美国西德威尔高中留学的一年中,汤玫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了美国学生对中国学生的传统印象。
入学一周后,学校要进行一场校际曲棍球比赛,汤玫捷报名参加了曲棍球队。此前,她从来没有听说过曲棍球这项体育运动。队友对她进行了四天特训,良好的悟性和运动天赋使她很快地掌握了运球、传球、接球、推球的技巧,她最终成为替补队员。比赛开始后,双方球队各有攻守,汤玫捷在场下为自己的球队呐喊助威。比赛进入相持阶段后,汤玫捷被换上场,担当后卫。她为队友传出了几个好球,但队友没有把握好机会,球又被对方控制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汤玫捷有些焦急,她瞅准机会,拦截了对方的攻击,带球一路狂奔,在距对方球门不到一米的地方拨球入网。这个极富美国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进球让汤玫捷一下子成了校内的明星,改变了美国学生心中“中国学生只会读书”的印象,让她赢得了同学们的友谊。
在美留学期间,汤玫捷惟一一次号淘大哭也是因为球赛。在一场本应该赢的比赛中,她们输了。比赛结束后,她和队友哭得非常伤心,以至于对方认为她们都“疯”了。正因为如此,队友们接纳了这个来自中国的队友,她们引用纪伯伦的诗句说:“和你一起笑过的人,你也许会忘记;但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一定难以忘怀。”
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虽然有趣,但也占去了汤玫捷大量的时间。她每天不仅要花费三个小时参加训练,周末还要用去更多的时间参加校际间的比赛。为此,汤玫捷只能牺牲睡觉的时间来弥补落下的功课。
一年的留学生活结束时,汤玫捷不但成为学校的短曲棍球、长曲棍球、篮球三支球队的主力,而且她的各科成绩几乎都得满分,她的“美国历史”成绩竟比所有的美国同学都要好,这被老师认为是“奇迹”。留学期间,我最满意的就是参加学校球队的经历,参加球队让我真正融入了当地的文化,也让我的个性和能力得到了张扬。”汤玫捷说。
叩开哈佛之门
在美国留学的一年中,汤玫捷多次参观了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精神让她折服,学校旨在培养领袖型学术人才的理念让她倾倒,她立志要上哈佛大学。
与中国高考不同,哈佛大学录取学生没有统一的考试,只由学校的招生委员会根据申请者的综合材料进行选择。汤玫捷精心准备了自己的材料,在那厚厚的申请材料中,仅获奖证书就有七十多个。此外,她还请西德威尔高中为她撰写推荐信,在推荐信中,汤玫捷在西德威尔高中的突出表现被浓墨重彩地提及。申请材料寄出后不久,她便收到了美国哈佛大学寄来的录取通知书。
说起今后就业的打算,汤玫捷兴奋地说:“将来,我想利用自己的所学去创业,毕竟,年轻人不创业就太对不起青春了。”
标签:哈佛大学论文;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