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品社课论文_赵利

如何上好一堂品社课论文_赵利

山东省阳信县流坡坞镇曹集中心小学 251800

小学品社课是一门相对较为重要的学科,《品德与社会》课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核心。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思想道德,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与心理素质的发展,让其更好的适应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品社也是一门综合课程,其中不少常识型课知识味浓而情感性略显不足,这无疑提高了教学的难度、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达不到教学目的。

传统的课程教学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人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标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品社课堂教学更有效果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

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

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

1.坚持学习。不但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

2.勇于反思。老师不但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要用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品社学科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如:不迟到、不早退等。

二、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教育的结果,同时它也是教育的依据,很多教师在应用知情交融教学时,由于缺乏对学生个性差异的重视,导致教学内容千篇一律、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效果不好。新课标的实施对品社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想要满足新课标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素质教育,我们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个性差异虽然给教师运用知情交融理念于品社课教学带来很大困难,但利用好学生的个性差异将会极大地提升教师品社课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影响,使学生对参与到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时有更高的积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导入的心理任务在于激发兴趣和情感,产生学习它的兴趣,这要求教师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因此,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

导入的方法有:故事导入法、漫画导入法、歌曲导入法、实例导入法、小品表演、游艺活动、启发谈话、设置悬念等等。在道德教育实践过程中,意志努力对学生道德行为的调节、控制,是通过情绪而发挥作用的。若没有积极情绪的参与、支撑,学生的意志努力就会在行动上变得乏味,道德行为的调控自然也难以长久维持。戏剧表演的知情交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满足学生体验情感的需要,还能够帮助学生利用情感调动知识,在完成戏剧表演全过程,实现对知识的掌握与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提升。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教材灵活运用。

四、提问要有技巧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有专家说“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因此要提高教学的高效性,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必须重视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提问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提问要有目的性,提问要有启发性,提问要有趣味性,提问要有层次性、系统性,提问要难易适度,提问要面向全体,提问数量要适中。

五、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较严重

知情交融教学理念,强调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相互促进提升,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教师实现提升学生智力水平和知识理论水平的目的,但这种教学方法在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面却是低效的。虽然教师应用知情交融教学理念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教师在运用知情交融教学理念开展品社课教学时理论脱离实际现象严重,无法达到实现促进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双提升的目的。

六、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

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电化教学能将抽象的观点、道德观点形象化,能将枯燥的定义、理论化为美好的形象,电教媒体能以它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为选用典型事例声、像结合,为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供很大的方便条件,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高尚行为的育人作用。

以“孝敬父母”为例,教学中,我安排学生们听一段截至网上的录音《给妈妈的一封信》。在时而深沉舒缓,时而高亢铿锵的钢琴声:妈妈,那记载着辛勤劳动的白发和皱纹竟过早地爬上了你的头和脸,而那讨厌的病魔也终于缠上了你。当录音机中传出《世上只有妈妈好》时,学生们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课堂气氛也推上了高潮。所以,发挥电教手段的作用,往往能激发学生向上的信心和力量。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要以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为宗旨,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教育资源,适当适量的社会实践教学,积极启发学生,开阔学生的视野,将情感体验和参与渗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走近生活、走近社会,从而促进学生道德内化,做到知、情、意、行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达到教书育人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论文作者:赵利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月总第2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  ;  ;  ;  ;  ;  ;  ;  

如何上好一堂品社课论文_赵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