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摘要: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悠久,积累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国文化交流频繁,我国的文化在多种文化共同发展的浪潮中需要定位准确,不能丢失我们历史文化的精髓。尤其近几年商业文化发展迅速,各种由商家以销售产品为目的购物节充斥在我们社会的发展之中。因此本文通过对正在消失的传统手艺的解读,从文化发展的层面出发阐释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们要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弘扬中华文化,净化商业文化,引领世界潮流。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民族凝聚力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人们的社会生活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更迭变化,在这流逝的时光之中,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就像星星一样熠熠生辉,并连接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形成一条银河,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血脉之中,与我们融为一体,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人文风俗、文化信仰等。他在我们的传承之中有的越来越丰富多彩,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而有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已经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形态和意识。就像我们以前赖以生存的传统手艺,他已经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洪流中逐渐消退了。
遥记当年,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个时候的民间生活是充满着吆喝声和孩子们的嬉笑打骂的笑声的。那时,有走街串巷的磨剪子、抢菜刀的手艺人;有坐在巷子口补鞋的手艺人;有街边等着修补衣服的手艺人;有佛笤帚的手艺人;走在集市上更是热闹非凡。当时的社会发展条件决定了慢节奏的生活方式,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又为当时的人文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土壤,所以文化发展在这个慢吞吞的时光当中积蓄的力量也是丰富而有趣的。但是,当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外来文化的蔓延,人们也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失去了自我,许多赖以生存的传统手艺也被随之而来的机械化所取代,以前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也被“匆匆忙忙、慌慌张张”的生活所取代。在这个经济发展如此之快,外来文化蔓延的如此之广,各种信息传播的如此迅速的社会中,我们要牢牢抓住优秀的传统文化,从中截取有益的一部分为现代社会服务,丰富现代社会的文化形式,净化因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商业文化的蔓延。更应该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发展,去铸造我们的民族之魂,传承我们的民族之魂。
文化,他需要我们去传承、发展,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他必然也面向着转型。在工业时代到来后,他打破了传统的守旧、封建、形式感,带来了快速的、新潮的发展形势。在这个更替的过程中,不免会引发人们对文化发展的考虑,对人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与传统相处、如何与现代相处的考虑。文化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更替,从来都是这样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发展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在这随遇而安之中我们也需要文化的引领者,不能使其偏离了方向,文化应该给我们带来正面影响,所以我们要时刻督促着文化的发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传统的小手艺是兴起于人类学会谋生之初,往小了说,他给人类带来了基本的生活需求的满足,是人类不至于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往大了说,这些最基本的以前生活中常见的小手艺看似虽微不足道,但他却是我们文化长河中的一部分,他延续的我们的文化发展,形成了各地区不同的文化特色。正是基于这一点,他便是不可替代的。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之所以慢慢消失了,是因为他们还没来得及去适应社会的发展,社会的洪流便已将其击退。所以,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转型的困难,我们要加大对他的保护,使其能够在现代社会中有立足之地,我们要弘扬他的价值,引领他的发展。我们要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保护好他,使其融入到我们的文化历史之中,丰富我们的文化血液。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十九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更加强调了文化自信,他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复兴。我国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更是多种多样。在文化自信政策的带领下,我们要牢牢凝聚民族之魂,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使这些正在消失的手艺传承下来,他可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可能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需求,可能脱离了现代年轻一代的生活,但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象征,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的根本。没有他,我们现代的发展便会失去最根本的基础,我们便找不到来时的路,更不知道该归向何处。但是,提倡传统文化的发展并不是提倡我们就要去以他为生存手段。弘扬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文化,我们需要传统的手艺为媒介去弘扬、发展。我们要通过这个手艺来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通过了解传统手艺的发展历史,去了解我们的生活历史,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记录我们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的文化变迁。
在历史发展中,我们需要这样一个传承的纽带,他是把现代的我们与历史的发展连接起来的纽带,是我们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中能立足于历史的一根线,他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是需要我们去保护的,我们保护着他们,他们才能凝聚着我们。
结论
经过历史的沉淀而传承下来的传统手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是当今社会多元文化快速发展中的净土,他能净化我们的心灵,是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安静下来的精神依托。我们要以保护传统文化为己任,积极贯彻文化自信的政策,提高民族文化影响力。
作者简介:苏晓(1993.02-),女,山东省德州市人,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职位:研究生,学历:2017级硕士,研究方向:展示设计。
论文作者:苏晓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
标签:文化论文; 手艺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传统论文; 民族文化论文; 文化发展论文; 手艺人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