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高校读者自主意识的培养与教育_大学论文

网络时代高校读者自主意识的培养与教育_大学论文

网络时代高校读者自主意识的教育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网络时代论文,意识论文,自主论文,读者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因特网的迅速普及,大大地加快了高等学校网络化的进程,提升了高校图书馆现代化服务手段和水平。网络信息化在为读者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新的模式、新的天地的同时,也正在改变着他们的思想观念,深刻地影响着读者的政治思想、价值取向、道德风尚以及利用图书馆的方式、方法。在此环境下,读者的自主意识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如何加强对大学生自主意识的教育培养,已成为目前不可回避的迫切问题。

1 网络时代对高等教育、高校图书馆以及高校读者的影响

1.1 网络信息化对高等教育的规定性

(1)为高等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技术平台。现代化教育的技术基础是信息技术特别是因特网,它们是人的大脑、人的智慧的外接系统,没有时空限制,服务于个性化的学习,以“个体”为单位,以“选择、对话、交流”为手段。(2)使教育目的产生了显著变化。现代化教育不只是灌输和传授书本知识与技能。它将深刻改变自我的目标与职能,成为个人全面和终身成长的得力助手。(3)将极大地拓展教育的内容,成长即学习,生活即教育。(4)使教育方式变得更加丰富。由过去单一的认知性活动,变为一种崭新的方式、方法和形态,“所谓‘教学’,无非是一种同事物、同他人对话,同自身对话的‘文化的、社会的、伦理的实践’。”目的变了,内容丰富了,方式方法也就变得多样了。尤其是因特网上衍生出各种合作式的、互动的、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5)将进一步开放教育时空。(6)将对师生关系进行重建。信息化社会中,“教师”的含义将蕴含着新的丰富内涵,首先,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所有的教师首先要当学生,终身学习,终身是学生;其次,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当教师,当一辈子教师,自己不能充当自己的教师,就不可能获得“终身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因此,既当学生,又当老师,是每个人必须兼备的品质。(7)使高等教育的评价标准产生了变更。传统的教育评价是一种理性的分数评判。而现代化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为学习、科研服务,帮助学习者进行快速改变,因而,它的评价标准是以学生的需求和满意度为核心的价值评定。

1.2 高校图书馆受到因特网的巨大冲击,机遇与挑战并存

目前,因特网上已拥有各种日报、期刊及时事快报、新书报道,全球大多数主要的检索系统、数据库都已上网,并且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网上信息服务商以其雄厚的资金投入和先进的技术设备优势,面向企业、面向市场开发信息产品。图书馆不再是信息服务的唯一提供者,图书馆的信息环境与社会功能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伴随“信息垄断”地位的终结和信息主要提供者地位的削弱,信息行业竞争国际化时代已经到来。

1.3 高校读者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自主意识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网络信息化极大地开阔了当代大学生的视野,为高校读者获取信息、增长知识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从空间来讲,网络使地球缩小成了“我”的一个视窗,而“我”却通过信息视窗放大成了整个世界;从时间上讲,过去与现在、过去与未来、未来与现在都不再隔阂。然而,因特网亦是一柄锋利无比的双刃剑。由于它的极端自由性和开放性,导致信息数量急剧膨胀,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少数学生由于自主意识的缺失和低下,受到不良信息的严重侵扰,有的访问色情网站;有的随意下载别人的成果,抄袭作业;有的缺乏自我约束力,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规范,利用网络虚拟空间,攻击他人,制造、发布虚假信息;还有的学生上网成瘾,通宵达旦玩游戏荒废了学业,甚至导致“电脑综合症”、认识虚幻症和狂躁症等心理、生理疾病的发生。

总之,在这种理论和现实的环境下,高校读者自主意识的教育培养也面临着新的课题。

2 网络时代高校读者自主意识的教育培养

自主意识(即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情况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自主意识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它不是单一的心理品质,而是一个包含认知、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机能的、完整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内部结构主要由三个系统构成:一是自身系统,主要有气质、性格、情感、意志、能力、理智以及观察力、鉴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等;二是自我调节系统。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三是自我导向系统。它有两个子系统:一个是决定人的追求的动因系统,即需要、动机、兴趣;另一个是决定人的追求方向系统,即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按照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需要引发动机,动机指向目标,采取行动实现目标,目标的实现满足需要,然后再产生新的需要。在这两个子系统中,需要是人的思想活动的基本动因,是自主意识产生的源泉。理想是人的思想活动的追求目标,是自主意识健康发展的方向。

笔者认为,在以上三个系统中,自我导向系统处于核心位置,自我调节系统则被自我导向系统所决定和指引,自身系统,如气质、性格、意志等则具体体现着前两者,成为前两者的外在表现形式。三个系统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内。

网络环境下高等教育及高校图书馆的特点将给大学生自主意识发展留下深刻的烙印。

2.1 网络信息化建设为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发展构建了一个新的空间——“新校园”

从技术角度上讲,“信息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数字化,一个是网络化。二者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从哲学意义上讲,数字化是形式,网络化是结构,形式和结构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内容的变革——“信息化”。信息化带来的这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模式将是取代以纸媒体为主的新文明。

网络化意味着学校管理结构的变化,传统的部门化层级结构将.成为历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将取代以系部为中心的管理体制。随着信息传递方式由阶层型变为水平型,与此紧密相关的图书馆组织结构也将从尖顶的“金字塔”向扁平的矩形网络转变。以任务为导向的、临时性的项目组织将取代原有结构中固定的、正式的组织。在信息化校园——“新校园”(相对于现实的实物校园)里,学生自发地组织成一个个学习小组,教师和馆员完全围绕着每个小组来服务,一旦小组任务完成大家又重新自由地组队。在虚拟的或物理的学习小组中,没有人是常设的领导,正如尼葛洛庞帝答复中国“数字化论坛”时所言:没有领导,那就让大家一起做。这就更加凸显大学生自主意识的重要。

在因特网的强力冲击下,具有悠久历史、优良传统的高等学校图书馆理应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来迎接挑战。变革的方向就是“信息化图书馆”。“信息化图书馆”的实质即以信息为中心,以网络为媒介,向着信息实体虚拟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利用共享化、信息提供知识化方向转型发展。在这里,读者的自主意识教育培养必将产生新的变化与发展。

2.2 网络时代价值体系的导向系统,将成为大学生自主意识健康发展的关键

所谓现代化的“思维空间”也就是信息世界中的“虚拟空间”。它的最基本的生存方式就是思维活动。众所周知,知识和能力并不成简单的正比,创造能力=知识×发散性思维。因此,思维活动层次的高低,决定着在“虚拟空间”中获得份额的大小以及在新的信息社会中地位的高低。

按客观规律办事,找准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发展的最佳切入点,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帮助其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的导向系统,促进读者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这对强化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扩大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疏胜于堵。实践证明,对教育效果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在于被教育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接受社会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并使之“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意识,再“外化”为个体的道德行为。这种“内化”和“外化”作用是任何其他人无法替代的心理过程。这是自主意识的特殊性之所在。

当代大学生整体素质良好,他们思想活跃,乐于和善于接受新事物,但他们尚处在不断成长的阶段,有些方面还不够成熟。在价值观教育中,充分利用大学生自我意识分化及矛盾的积极因素,排除其消极影响,就有可能促进其自我心理的调节与稳定;同时,要促使矛盾中的“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逐步趋于统一,达到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为其自主意识的完善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里,要把握好几个环节,一是要充分利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激励读者;二是要特别重视新生的入学、入馆教育,在他们刚刚跨入大学的校门就能够知道:网络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但它终究是一项技术,大学生要正确把握它,充分利用它;三是要视读者为亲人,密切掌握其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解决;四是采取技术手段,对超时上网、访问不良网站,加以限制和过滤。

当然,我们应当看到,当代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中有明确的自我观念、独立意识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因而,他们更多地表现出倾向于用自己的眼光去看社会并解释问题,不愿受他人的干涉;自我评价趋于成熟,并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因此,他们往往会自觉地通过各种手段观察和分析自己,来评价自己的才能、品格以及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最后将评价结果主动付诸行动,从而产生出一种拼搏的力量,并将自主意识的最终完善做出明确的导向。

自主意识的发展由工业化时代的真实的物理空间向网络时代的虚拟空间拓展,其价值观和世界观也随之发生相应的转变,具体表现为:由传统的重经济和地位转向重信息和重知识。信息和知识成为人们取得新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人们不仅需求更多的信息,而且需要更高质量的知识;由二元论的世界观向多元论转化,由真理和科学决定一切的观念向着“社会中没有人拥有真理,而每一个人都有权利要求被理解”的观念发展;在信息化校园里,要体现出以对话为基础,通过关切而富有批判性的对话,促使判断、方法、选择、程序和价值从生活经验中养成。

这一价值导向系统的变化,必然引起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在新的裂变和倾斜中产生种种的激烈碰撞乃至失衡,从而迫使他们在此环境下完成自主意识的新生和构建。而此构建的完成,将使他们的自主意识在其丰富性、多样性、新颖性和独特性等多方面超越其前辈甚至同龄人,并将决定他们的人生发展方向及其在将来的地位和生存空间。

3 网络时代信息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自主意识发展的重要的能力基础

“在信息化社会条件下,要求个人或团体面对大量的信息做出适应的对策。这不仅需要正确理解接收到的信息,而且从信息所包含的杂质和扭曲中检出正确的部分,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思考和记忆,进而以别人易于理解的方式表达信息。这种能力总称为‘信息能力’。概而言之,所谓‘信息能力’系指‘旨在主动地选择和运用信息及信息手段的个体的基本素质’”。网络时代对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奠定了如下的能力基础:(1)信息的判断、选择、整理和处理能力;(2)信息转化为知识及新的信息的创造与传递能力;(3)对信息化社会及人类社会影响的理解能力;(4)对信息科学基础及信息手段及其特点的理解、操作的习得能力;(5)意志力的培养,尤其是“不在场”条件下的信息伦理素质的养成。

收稿日期:2003-09-08

标签:;  ;  ;  ;  

网络时代高校读者自主意识的培养与教育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