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互补还是转型_教师技能论文

教师培训:互补还是转型_教师技能论文

教师培训:补充还是转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师培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111(2002)01-0017-06

这些年,我曾经作为教师,参加过不同形式教师培训班的讲课;我也曾经作为组织者,策划和组织过教师培训;而且,我还作为专家,评估过一些不同层次的教师培训,等等。在与讲课教师和接受培训的中小学教师的访谈中,在各种不同的看法中,常常有两种比较典型的观点使我思考不已。一种看法是,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应该更加重视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而不要有太多的理论和思想;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现在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应该更加重视思想和观念的变化,那些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实际工作中获得。这两种看法在培训者和接受培训者之间是交叉存在的。虽然这些观点和看法包含了个人的因素,但是,我认为,它们实际上反映了一种带有普遍性的认识差异,即当前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应该是着眼于对他们的知识、技能和观念的进一步补充,还是应该更加强调对他们作为教师在整体素质上的转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教师培训的目标取向和基本模式,以及评价标准。我的看法是:当前的教师培训应该着眼于转型,而不仅仅是单纯的补充。

所谓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补充或完善的取向和模式,我这里简称为补充式的教师培训模式,它指的是,认为目前中小学教师的知识、技能和观念在整体和基础上是适当的,能够适应当前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他们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只是缺乏一些新型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之间的差距只是量的问题,而不是整体和质量的问题。所以,对于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应该着眼于他们的这种要求和差距。根据这样一种基本看法,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模式就应该是一种补充型的,应该更加重视和强调对现代教育的具体知识、新的方法和技能的培训和学习,而不必过于强调那些理论和思想观念的学习和反思。

而所谓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转型的取向和模式,我在这里简称为转型式的教师培训模式,它是指与上述观点相反的一种看法。这种看法认为,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具体的教学经验、技能和知识方面是适当的,甚至是比较丰富的,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处理教学过程中一系列具体问题,并且具有非常娴熟的教学技巧,等等。他们与当前整个国家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之间的差距,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数量方面的问题,或者个别方面的不足,而是一个思想观念的更新和整体知识能力结构的重新优化的问题。因此,对于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应该着眼于这样一种目标和要求,应该更加强调这样一种基本的取向。按照这种观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模式就应该是一种转型式的,应该更加重视现代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更加注重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而不必过分强调非常具体的知识、技能,或者是那些技术性的因素。

有必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这两种教师培训的模式和取向的本位是不同的。就前者而言,它认为目前中小学教师在适应当前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某些具体的缺陷和不足,教师培训就是要解决这些缺陷和不足。简言之,它是针对具体问题而开展的培训。就后者而言,它认为当前中小学教师在具体知识和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主要的。而且,就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的中小学教师来说,他们中有许多人在教育教学的具体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优势甚至要强于培训者,问题在于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和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以及整体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优化。所以,它是针对整体的教师转型而展开的培训。

应该说,对于中小学教师的发展来说,适应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学习和掌握新的具体知识和技能是一个必要的方面。同时,在适应这些变化中,教育基本理论和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这里,简单地以某一方面否定另一方面都是不对的,而且,两者都应该重视。问题在于教师培训中完善与转型两种取向之间在价值序列上的选择和优先性。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我并不否认中小学教师的具体知识和技能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但是,对于这些问题,应该从新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并且在新的平台上进行完善。所以,从整体和比较的角度看,我个人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即在当前的教师培训中应该更加强调和重视教师教育基本理论和思想观念的学习和更新,形成一种转型的教师培训模式。

从转型的角度建构新的教师培训模式,首先是整个社会发展对新型教师和教师培训的要求,也是社会转型对新型教师和教师培训的要求。换句话说,在整个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这种社会形态的变化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社会基础,并对教育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尽管人们对信息社会的特点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是,知识、信息和互联网对社会形态的新特征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是有口皆碑的。而这三者的结合,将使我们的社会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如果说,过去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使我们获得了更大的现实的生存空间;那么,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将使我们获得广袤的思维空间。这种变化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一种数量的增加,而且是一种形态的变化,是一种社会的转型。这种社会的转型对教育和教师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里主要说明两个方面:

首先,由于思维空间,或者说虚拟空间成为了社会和人们生存空间的重要内容,因此,教育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对社会文化模式和秩序的维护,就不能仅仅局限在现实的行为和空间中,而应该着眼于人们思维活动的规范的引导,以及这种新的思维空间或虚拟空间的秩序的维护。不难看到,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凭借互联网所形成的这种虚拟空间,已经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一个巨大的领域,而且是一个传统教育手段鞭长莫及的领域。我们已经很难用传统的工业化时代的教育模式,引导和规范人们在这种虚拟空间中的思维活动,我们也已经很难凭借以往的教育方式来维护这种虚拟空间中的秩序和稳定。我们也很难应用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建构我们的教学模式。当然,我们也已经很难完全要求那些按照工业社会模式完成社会化的教师,成为人们和学生在这种信息社会的虚拟空间中的示范和楷模。正如我们的教育必须转型一样,我们的教师也必须转型。否则,我们不能适应信息社会这种虚拟空间中生存和发展的要求,也不能适应在这种虚拟空间中社会和人们对教育的要求。

其次,由于在信息社会中知识的价值和地位的变化,教育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的基础,它对整个社会的作用和影响也是全方位的,并具有先导性的意义。因此,教育的功能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教育的功能正在从过去的某些领域和方面,扩大到整个社会;教育和社会的关系也正在从以往的跟随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向引导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地位转变;教育的社会化作用也正在从专门性的人才培养,发展到对人的发展的教育和服务;而且,教育对社会文化模式的价值,也正在从传统的“维护”向现代的“建构”转变,等等。所有这些,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决不是局部的和个别的,而是整体性的。我们目前教育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由于缺乏这样一种整体性建构和优化。当然,这些新的变化对教师来说也是整体性的,它要求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有一个整体性的转型和结构优化。

显然,上述两个方面的变化,都涉及到整体教育基本理论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和更新,它关系到教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涉及到教育活动的对象的扩大和发展,影响了整个教育活动的目标的调整,而且,教育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关系也将随之发生非常大的变化,等等。这些变化对教师所形成的影响和挑战决不是某一方面的,而是整体性的、基础性的。它对教师本身的要求也不单纯是操作性层面的,而是一种定位性的和价值取向方面的变化。而这些都要求有一种新的教师培训的模式。

按照转型的思路进行教师培训工作,也是整个教育改革和发展对教师培训的要求。近年来教育本身的改革和发展,包括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结构的调整、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等等,实际上已经对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转型的要求。这里,我们仅仅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对整个基础教育的影响,以及义务教育普及以后基础教育的发展目标,来说明这种教师培训工作的转型。

首先,高等教育大众化决不仅仅是高等教育的转型和改革,它也带来了基础教育,甚至是整个教育的一种转型。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在精英型的高等教育时期,基础教育本身具有比较大的独立性。为高等教育输送和培养合格的生源,并不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与职能。但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特别是随着大众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呈现出越来越密切的趋势,以致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整个基础教育的目标和独立价值的一次挑战。不难发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在发展规模上的扩大,实际上促进了基础教育目标的分化,以及基础教育结构的变化。就前者而言,它要求基础教育为高等教育输送更多合格的生源。也就是说,这种为高等教育输送和培养合格生源将日益成为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后者而言,由于基础教育目标的这种分化,整个基础教育结构中高中阶段教育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如同我们在国家教育发展“十五”规划中看到的那样,在“十五”期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规模比现在扩大一倍多,达到4800万左右。显然,这种目标的分化和规模的扩大对整个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所提出的要求决不仅仅是单纯知识和技能的增加和补充,它要求教师具有新的理念和价值取向,它也要求教师在整体上调整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适应具有更加综合性培养目标的教学要求。

其次,教师培训模式的转型还直接与我国义务教育普及以后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的目标有关。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前,整个义务教育的特点可以集中体现为一种所谓的“实现模式”,即一种为完成和达到一定数量和规模义务教育目标的模式,其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实现普及的目标,包括教师的培训。但是,在基本普九以后,整个义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将呈现出一种新的模式,我暂且把它称为“巩固模式”。显然,除了巩固已有的普九成果以及防止某些地区义务教育的滑坡以外,义务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将从过去数量和规模的扩张,转变为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这种目标和重点的变化决不是一种量的变化和转变,而是一种质的变化。而这种质的变化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整个义务教育的发展将接受一种新的评价标准。当然,这种变化和转变也要求教师的培训模式发生相应的转型。因为,新的义务教育模式也将对教师提出一种新的评价标准,而这种新的评价标准也要求一种新的教师培训模式。例如,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不断提高整个义务教育的机会均等,而且是在质量上的平等,将成为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又如,在整个数量和规模达到一定水平以后,重视对优秀学生的培养也将成为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而这些新的任务也要求教师有一种新的工作模式和价值观念来整合自己以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不断优化自己的素质和知识结构。我个人认为,素质教育的提出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在整体上提高质量和水平的要求。

最后,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整个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功能、结构、内容、评价和管理等,都带来了新的变化和突破。而这些对教师也都是非常严峻的挑战。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含义,我们已经可以非常清楚地发现,这种新课程标准与过去的课程比较,绝对不是简单数量上的增加和减少,或者是内容难度上的提高或降低,而是一种整体的创新和转型。正如有些专家所说的那样,教师将要由传授者变成促进者、由管理者变成引导者;教师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开发课程资源;要具备整合课程的能力,以及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等等。另外,从更加具体的角度看,现在基础教育中实施的课程综合和综合活动课,由于打破了传统科目之间的界限,而且也打破了学校教学知识和社会日常生活知识之间的分离,使得教师的定位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纵向的科目来考虑,而必须依靠这种新的横向综合的领域的特点来加以考虑(参考伯恩斯坦的分类和构架理论)。所有这些,对教师来说,决不是单纯依靠某种知识和技能的补充能够达到的。它涉及到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变化,关系到教师视野的拓展。而这也要求我们的教师培训本身必须进行转型。

从上面三个方面的转变可以看到,对教师的培训,包括为教师提供新的知识、方法和能力,以及各种新的理论与模式,都应该从上述这样的转变来加以整合,都应该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如果我们仍然在过去的目标和理念基础上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新知识和能力等,其结果如何是一目了然的。而所有这些变化从整体上看,正是反映了一种教师培训模式的转型。

当然,教师培训模式的转型本身包含了比较丰富的内容,而且,如何转型也存在各种不同的意见,甚至是分歧。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应该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主要目标。由此,教师的培训工作本身也必须是专业化的。而这正是教师培训模式转型的两个基本含义。

首先,即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应该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主要目标。换句话说,教师培训模式的转型实质上就是从过去那种非专业化或半专业化的教师,转变为适应现代社会和教育本身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具有专业化理论、知识和能力的教师。毋庸置疑,尽管过去我国一直是独立的师范教育体系和教师培养模式,似乎具有非常专门性的机构。但是,教师的培养和师范专业的教学模式本身却非常缺乏专业性。一方面,真正与教育理论、教师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方面相关的课程比较少,在许多高等师范院校,这方面的课程往往局限于一般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教学实习等,这些年才逐渐增加了现代教育技术和其他一些选修课。师范专业的学生往往比较缺乏实际的教师技能和专业化知识。另一方面,这些为数不多的课程还常常受到忽视,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在各个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中也缺乏应该有的地位。这样,形式上的专门化并没有保证实质上的专业化。当然,这种教师职业的非专业化或半专业化现象也与整个教育发展的水平有关。然而,在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中,特别是在以传播为基本存在形式的信息社会中,教育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基本模式,已经成为一种高度专业化的活动。美国前卡耐基委员会主席波伊尔甚至把这种传播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学术活动。因此,教师的专业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教师发展的趋势和普遍要求。当然,在这里不可能详细说明教师的专业化,我只是说,相对于过去教师教育和培养,以及现实中教师的非专业化现象,教师培训模式的转型应该强调这种新的培训目标。而且,这种新的培训目标和培训模式,应该充分重视教师专业性的整体特点和要求。显然,这样一种变化决不是一种单纯数量的变化,也并不是简单的内容的更新。它是一种新的观念和标准的变化,是一种整体形态的变化,是一种转型。

其次,教师的培训工作本身也必须是专业化的。这也就是说,教师培训工作本身必须是一种专业化的工作,它应该有专业性的机构和人员,有专门化的培训模式和课程计划,也有专业化的评价标准,等等。只有教师培训工作本身的专业化,才能够保证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但是,应该看到的是,现在的教师培训是不够规范的。这种不够规范表现在培训机构、培训模式、培训的课程设计、培训的教师队伍、培训的管理,以及教师培训的评价,等等。教师的培训呈现出一种比较大的随意性。尽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也应该肯定的是,教师培训本身的理论建设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些年,人们往往比较重视教师职前教育和培养的研究,包括教育理论和培养模式的研究,也包括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在这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成果。但是,教师职后的培训或者在职培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不重视不仅体现在培训机构的安排、培训队伍的建设、课程的研究和教学内容的更新等等方面,而且也反映在培训理论的建设和发展非常落后,甚至可以说,在这方面几乎是一个空白。这是非常可怕的现象。从现在教师培训的实践已经可以看到,如果我们单纯应用职前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开展在职教师的培训,肯定不能达到培训的目标。只有提供适合在职教师的培训模式和方法,才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实践也已经充分证明,在职教师的培训必须有专门化的模式和课程,专门化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办法。而这些是需要研究的。特别是在目前,教师的培训不仅关系到现有部分教师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转变与提高,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所有教师的终身教育。面对迅速变化的社会和教育,如果我们的教师培训没有必要的理论指导,如果我们对教师培训的认识模糊,我国教师培训工作的水平肯定难以提高。显然,在新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下,教师培训工作的改革决不是单纯的扩大规模和增加时间,它应该是一种在理论建设的基础上教师队伍发展的新的模式,是现代社会和教育中教师培养系统中一个必要环节。

在教师培训的转型方面,有两个例证是值得注意的。

一个是目前由教育部师范司直接领导,由国家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等院校举办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的模式。我个人认为,这种教师培训比较充分地体现了教师培训模式的转型。可以说,整个培训过程一开始就体现了一种专业化的特点和要求。从整个培训思想的思考,到培训机构和培训模式的确定,以及各个不同专业教师的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教师的培训,甚至培训工作的评价等,整个过程都伴随着研究和专业化的要求与标准。尽管其中还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和遗憾,但是,我作为整个培训的参与者,深深感到这次教师培训的意义和价值。它不仅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培训了一大批优秀的骨干教师,而且,它也为我国教师培训工作的转型和专业化建设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范例。

另一个是北京师范大学在教师培训工作方面的改革。这个改革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北京师范大学在改革和发展中提出,把教师在职培训和职前本科和研究生的培养共同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三大支柱,从而使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成为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培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和领域,进而为教师培训的专业性水平的提高和理论建设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体制。其二,北京师范大学为了适应上述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在学校原有教师培训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专门性的教师培训学院。这个学院的目标包括了教师培训工作、教师培训的理论和实际研究、教师培训的信息建设,以及为国家教师培训的政策发展提供咨询等。这些,也是北京师范大学在教师培训的转型和专业化发展方面所做的一些尝试。但是,目前的发展和初步效果已经说明这个方向是正确的。

尽管还有许多这方面的例证可以说明教师培训的转型和发展。但是,关于教师培训的转型和完善的不同取向的看法,以及在这方面的差异仍然是存在的。而且,由于整个中国教育发展水平和程度的差异,教师培训模式存在差异也应该是合理的。本文希望说明的是,应该从发展的角度重视和认识教师培训的变化,由此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标签:;  ;  ;  ;  ;  

教师培训:互补还是转型_教师技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