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各项新型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新型设备的逐步引进,在完成施工电气设计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有关问题也逐步增多,电气接地始终是确保电气安全的关键因素。由此本文以古建筑的建筑电气设计为切入点,从电气设计中的诸多接地保护着手,针对古建筑电气设计的相关问题,总结具体的施工技术管理经验,从而为古建筑的有关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古建筑;电气设计;施工技术管理
1古建筑构造特点
1.1木料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
古建筑把木料作为最主要的建筑材料是有着一定的自然历史背景的。首先,古代中国居民多居住在黄河流域,那里森林茂密,相对于砖石而言,用木头做材料更方便就地取材。其次,我国的气候比较复杂,气候变化较快,采用木质结构的建筑,可以因为温度、湿度,甚至是光线的不同而随意的变换墙壁的高矮厚薄,方便快捷,便于操作。最后,我国自古地质灾害较多,山体滑坡、地震、泥石流等一系列的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安全。房屋采用木质结构,可以利用木料独有的柔韧性和构造节点的伸缩性,大幅度降低房屋倒塌的概率,以此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威胁。但如此之大的木材使用量,使得古建筑耐火等级极低。
1.2构造特殊,内部可燃物多
中国古建筑将木构架作为其主要施工材料,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独特的木构梁柱系统,主要有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等几种,其中以抬梁式运用广泛,同时又创造出了自己的木构形式,既满足了人们的各种需求,又具有良好的建筑审美风格[1]。古建筑屋顶由木材造型的斗拱、天花、藻井等类似炉膛结构组成,易于燃烧,屋顶结实,发生火灾时,内部热量不容易散发,火灾危害性大且不易扑灭。古建筑内部木材表面多有油漆彩绘,这种材料属于易燃物,屋内陈设多以木制屏风,并以大量的纸质字画和丝绸织物用于装饰,这些材料都大大增加了引起火灾的几率。
1.3我国古建筑多形体方正,庭院相连
我国的古建筑多是一系列单体建筑组合而成,布局有着严格的方向性,从整体看给人一种中正平和,大气肃穆的感触,但齐整却不压抑,内部设计多别有洞天,高低错落,飞檐交臂,建筑与建筑间彼此通过回廊相连,形成庞大的建筑群,防火间距明显不足。
2古建筑电气系统设计
为了能够对古建筑的人身及有关设备安全加以保障,通过采用接零保护,基于经济角度着手,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充分借助自然接地体,杜绝出现安装人工接地体的情况。在土建的前期应当去确保定位精准,从而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配电系统
在完成古建筑的配电系统设计中,具体的电源均引用至室外的公用变电所,工程的整体负荷等级也出现三级负荷,采用380V/220V电源进线。针对电源负荷所展开的计算,应当根据不同设备所提供的不同性能资料,以及有关电源设计手册,通过根据古建筑的100W/m2计算,所主要采用的系数均为0.9。室外的各种相变以及不同单体,所形成的相应配电线路,均通过采用YJV22型的电缆或者YJV型的电缆,完成直埋地或者穿管埋地的敷设情况。
2.2照明系统
古建筑的照明系统通常包括普通照明、应急照明以及景观照明。在应急照明系统中,包括了疏散照明以及备用照明。所有的照明系统都需要根据相应的照明系统,实施标准性设计。普通的照明系统主要采用高显色、高光效、节能的光源,应急灯以及疏散指示灯,均应当采用自带的蓄电池灯具。
2.3防雷系统
在古建筑的电气设计防雷系统中,通常以直击雷和侧击雷的防护工作为主。在直击雷防护工作开展中,主要包括接闪器设备。在对此种接闪器设备进行选择过程中,必然要确保与周围的建筑物有关位置及颜色相协调。也可以采用引下线方法,通过在铺设下线过程中,下线的铺设尽可能避开建筑正面,应当基于建筑后面以及侧面等不同位置,隐蔽性辐射。此外还可以借助接地装置的安装,可以完成挖掘地面,首先完成对地下的勘测工作,从而有效避免出现对地下文物设施造成损耗情况,再者在辐射接地装置的过程中,还应当确保接地装置及地下管道线路的整体距离是否安全,从而有效避免电压对人造成伤害。再者就是侧击雷的电气防护措施,由于古建筑物通常所在的区域,均在比较空旷的地方,因此可以在建筑物的四周,按照每间隔5m左右的距离,设置圈式的防雷均压地带,同时应当将均压地带与四周的建筑物及防雷地带之间实现较为可靠的连接。
3古建筑电气设计的施工管理关键技术问题
3.1古建筑防雷接地设计
绝大多数的古建筑通常都有屋脊及屋顶,而这更是为云层创造了一定的放电条件,由此应当遵守我国的有关防雷技术规范,根据我国的不同建筑物类别,以及不同的建筑物具体雷击次数,确定相应建筑物的防雷保护等级。与多年来专业古建施工经验相结合,认为对古建筑的电气设计防雷设计中,应当重视:避免古建筑的木结构遭受雷击情况;基于功能及美观的多样要求下,将下线都在电气结构的内部暗敷,根据古建筑的木材料结构特点,可以借助沿着建筑物的外墙内卡子明敷的方法,确保其能够相距10cm以上的间隔;采用圆铜材质的引下线以及接闪器,从而保障导电性良好。
3.2照明设计所应注意问题
古建筑包括了较为优美的轮廓线条,通过设计电气系统,可以采用轮廓照明设计呈现出较好的照明效果,但是具体的轮廓照明设计不应过多出现。具体照明位置的选择,会直接对照明问题造成较大影响,更会对整体的形体塑造、景观类效果以及具体的光景气氛等,均存在较大的影响。比如,在对古建筑的庭院式设计电气过程中,不仅要求其照明设计景观能够形成比较精致且结构纹理比较细腻的墙面纹饰类光影图案,还应当有街道以及类似广场等比较开敞的空间氛围。配电箱的外壳应当借助不可燃性材料,照明配电箱更应当采用电流保护等有关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3.3古建筑电气设计火灾报警
古建筑由于其本身木质材料的易燃特性,以及建筑结构设计的特殊,对整体的防火防灾有关要求相对较高。在古建筑的电气设计中,要重视火灾报警系统的安装。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在对建筑物的外观不造成破坏的前提下,且选择较为合理的安装位置,完成有关设备及路由的安装及设计。以感烟探测器为例,首先确保主要选择的报警设备能够具备较高的灵敏度。在火灾发生的最初阶段,应及时地发出相应的警报信号。而且在木材燃烧之后,对所产生的烟雾浓烈程度加以有效探测。通过加强亭内空气的对流,对烟雾探测造成的具体影响情况加以克服。在确保部队古建筑的原本建筑结构不造成破坏的基础之上,在保证外观美感的前提下,完成有关报警设备的安装。古建筑具备了相应的开敞性、温度的整体变化相对较大,且形成粉尘类物质也比较多,因此需要对古建筑的电气设计火灾报警设备提出更高的准确性要求,确保其能够避免误报的情况,以此避免由于误报所造成的人员恐慌及其他损失情况。对整个系统加以维护的过程中,还应当尽可能的避免对古建筑的维护工作造成破坏。
结语
我国的古建筑以木结构举架支撑为主要表征,以灵活多变,布局和精巧细致的装饰闻名于世,是我国的民族智慧结晶。完善古建筑电气设计所面对的问题,是保证整个建筑系统安全协调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保证整个古建筑实用和艺术价值的实现,有助于促进整个古建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信荣.寺庙古建筑装饰施工技术及管理[J].建筑施工,2016,38(4):489-491.
[2]孙兰.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的编制与应用———解读D500系列标准图集《防雷与接地》[J].建筑电气,2017,36(1):7-11.
论文作者:张建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9
标签:古建筑论文; 防雷论文; 系统论文; 电气设计论文; 建筑物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