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中学校 文新生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化学学科知识点多且杂,需要大量的识记。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所在。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自主探究;层次化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高中化学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主体,把知识点掰开了揉碎了传递给学生们,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占据了大部分课堂时间,学生们处于一个十分被动的局面,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形成依赖心理,课堂效率也难以得到提升。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探究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提升课堂效率。接下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设计要多元化
现代化教育的目标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我们的教学必须立足于使学生主动求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有效教学仅仅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新课标呼唤优质教学,优质教学是一种教学体系,它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目标卓越、过程优化、效果优质为价值追求。通过优化教学系统中的诸要素,形成优教优学互动模式,旨在适度负担的前提下,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并使学生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其素质得到多元化、个性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求教师要目中有"人",教学有对象意识.能因材施教;有"全人"概念,努力促进学生科学索养的提高。我们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该体现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并重,既要重视预设目标,又要重视可能出现的非预设目标。因为,教学目标是教与学双方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尺。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都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
二、教师要有耐心与良好的教学态度
教师在教导一个班时,由于班里的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导时一定要有耐心,教师耐心的教导会让那些底子差、天赋差的学生更加刻苦与努力地学习,从而让其他学生都能努力追上来。当遇到学生克服不了的难关时,教师切勿对学生进行言语的轻蔑与肢体的惩罚,这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会让学生更加抵触化学。教学态度是一个教师师德的体现,教师在教导时如果遇到学生有疑问的地方或者学生每每学习还不能明白的地方,教师切勿给学生言语以及身体的惩罚,这样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让学生从心底里反感化学,从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反,教师一个良好的教学态度会让学生对所学科目充满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不单单是对学科的一个肯定,更是对教师的肯定。教师耐心的教导会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没有压力地学习,这样的环境下往往会有不一样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的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倡导自主探究
在传统教学当中,教师一直都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们都是跟随着教师们的思路在上课,教师也很少给学生们留下自己考虑的时间,因为教师觉得只要学生们能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那么学生们就一定能听明白,学生们进不进行自己独立的思考都无所谓,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只有学生们进行自己独立的思考,才能够更加容易的理解知识点,把知识点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新课改中也提出,教师和学生的地位要发生改变,学生要代替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而不是像以前仅仅作为一名倾听者,教师则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在课上做到自主探究,而分小组讨论式教学就能够很好地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教师事先根据一定的规则把学生们分为几人一小组,在教师讲完知识点之后,提问几个关于这个知识点的问题,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答案,在小组激烈的讨论过程中就能够很好地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敢于表达出自己对这个知识点的见解,使学生们能够充分的融入到课堂中来。划分小组时最好不要让学生自由组合,如果让学生自由组合,他们肯定会选择自己熟悉的人,这样对学生的讨论没有一点的好处,因为他们可能借这个讨论的机会讨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教师要尽量的保证每一个小组中有一个化学学习好的学生,以确保学生们的讨论方向不产生大的偏差。当学生们讨论结束后,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进行回答,如果他们的回答正确固然是最好的,但即使他们的回答是错误的,教师也不要批评或者是直接让他们坐下,而是要给学生们整理下思路,让他们往正确的结论上靠拢,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得到正确结论时,相信学生会对这个知识点记忆尤深,印象深刻。
四、关注全体学生,创造条件实现层次化教学
每一位学生由于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环境不同,他们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如果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了解学情,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那么課堂教学质量是很难提升的。作为化学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最好做到分层教学,实现教学内容层次化,教学方法大众化,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高中生有极强的自尊心,他们极其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也希望老师能够做到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切忌偏心,做到行为规范,学高为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要进行适当的鼓励,先让他们掌握简单的基础知识,然后再慢慢地提升解题能力,只有恢复了对学习的信心,他们才能慢慢地培养学习兴趣。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也要给予关注,在教学内容上,要深化些,尽量做到适当的拓展,实现针对性教学。学习的目的就是能够运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学生掌握住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适当地拓展知识面,加深教学的深度和延伸教学的广度,做到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究紧密地结合起来。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原则,制定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力争每一位学生在化学课堂中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为实现高效课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钱胜,冯红霞.浅谈当前"化学实验改进"的不良倾向[J].化学教育,2017,(1):60
[2]郑志信.新课标教材中化学实验的创新设计[J].化学教育,2011,(1):64.
论文作者:文新生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30
标签: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学生们论文; 知识点论文; 课堂论文; 化学论文; 自己的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