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461000)
【中图分类号】R5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45(2016)-08-081-01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是肺栓塞的一种类型,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1)。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学有两个重要进展,D-二聚体(D-dimer,D-D)是其中之一,D-D作为一种实验检查项目,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中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由于凝血系统被启动,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实验指标。为此,本文对PTE患者血浆中D-D、PT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43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均为我院呼吸内科2006年1月~2007年2月住院病人,并经放射科拍胸片、CT检查等临床确诊病人,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46~67岁。正常对照组61例,其中男35例,女26例,年龄44~63岁,均为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排除心肺及其他凝血系统相关疾病。
1.2 检测方法
(1)标本采集:采集肘静脉血,用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浆立即上机测定。(2)检测仪器和试剂:血浆D-D含量采用Nycocard ReaderⅡ多功能全定量金标检测仪,由挪威耐科明公司生产,采用其原装进口试剂;PT采用日本希森美康CA-530全自动血凝仪及德国德灵血凝试剂。
1.3 统计学处理
本实验数据计量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肺栓塞患者血浆D-D、PT检测结果见下表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2)P<0.01
3 讨论
PTE是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合并症。血栓通常来源于下肢和骨盆的深静脉,少数来源于上肢、头和颈部静脉,通过循环进入肺动脉引起栓塞。静脉血液瘀滞、血液凝固性增高和静脉内皮损伤是血栓形成的促进因素。PTE发病率较高,病死率亦高,西方国家PTE的发病率约为0.05%,仅美国每年的新发病例数高达20万,其中十分之一可在1小时内死亡,余下仍有三分之一死亡,占人口死因的第三位1)。D-D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异性纤维蛋白的终末产物2),只要机体血管内有纤溶活动或血栓形成,D-D就会升高。D-D对PE的敏感性高达92%~100%,而特异性仅为40%~43%,本实验检测的43例患者中血浆D-D含量最高者达到9.6ug/L,故此认为D-D测定对急性PTE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凝血因子一般处于无活性状态,但有血栓形成时凝血系统被启动。本文结果显示PTE患者PT较健康人延长,所以测定血浆PT对PTE也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2004:74
[2]钟洪明,江慧.三种抗凝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检测及临床意义.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6(26):331~332
第一作者简介:周志敏 女 主管检验师 (1975~)
论文作者:周志敏,胡军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高血压杂志(综合临床)》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2/9
标签:血栓论文; 栓塞论文; 血浆论文; 静脉论文; 患者论文; 凝血酶原论文; 凝血论文; 《中华高血压杂志(综合临床)》2016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