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责任审计论文,何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深刻认识开展领导干部任中审计的意义。任中审计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在离任审计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我认为,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开展任中审计,前移监督关口,有利于使审计监督领导干部常态化。由于多数领导干部长期在此一岗位任职,缺少任期内经常性的审计监督,容易使一些小问题酿成大错误。针对离任审计时效滞后的问题,在坚持“逢离必审”的同时,逐步增加任中审计的比重,前移干部监督关口,可以构筑起预防腐败的“防火墙”。二是开展任中审计,提高审计质量,使审计监督成为领导干部经济行为的“矫正器”。过去的离任审计,往往是大面积调整干部前,尤其是在班子换届年份,时间紧任务重,审计质量难保证,一些经济问题难以发现。有的新任领导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的思想,审计难以落实。开展任中审计,不仅可以提高审计质量,而且还可促进审计决定的落实,整改不到位不放过,从而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促使他们时刻绷紧廉政这根弦,自觉接受监督。三是开展任中审计,发挥监督效能,使审计结果得以充分运用。审计是手段,运用是目的。只有将审计结果运用好了,才能让任中审计成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金钥匙”。过去开展离任审计时,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重视不够,由于审、用脱节的问题比较突出,审计结果未能充分发挥监督效能。开展任中审计,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让审计结果真正成为监督、管理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把握审计重点,选好审计对象。任中审计时可以重点把握以下四种对象:一是有信访反映且经初步查证确有经济违纪违规行为的领导干部,必要时将之列入审计计划,及时进行审计;二是对那些发展潜力大的年轻领导干部,特别是对拟提拔的领导干部,通过任中审计,既能发现人才,又能加强监督;三是对财政财务收支数额较大、有财政资金分配权、行政审批权的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干部及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给予重点关注,而对经费、人员较少的部门只需实行离任必审;四是对在同一工作岗位满三年以上的领导干部的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
三、丰富审计内容,创新审计方法。审计内容要突破传统财政财务审计的内容,如对党政领导干部任中审计应主要包括六项内容,即:财政决算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内控制度及执行情况,债务情况,个人廉政情况,领导干部应负的责任情况;部门领导干部任中审计应主要包括七项内容,即:预算执行和决算情况,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内控制度及执行情况,债务情况,下属单位情况,个人廉政情况,领导干部应负的责任情况。审计方法要不断创新,采取深入被审计单位,以座谈会、个别谈话、问卷调查、内控制度的测试、抽样和延伸调查、突击盘点货币资金等审计方法,切实做好六看,即:看被审计单位的会议记录和纪要、看制订下发的各种文件、看重点资金、看各项工程和重大项目、看同下属单位及相关部门经济往来、看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做到“死账活查”。并做到“五个结合”即:任中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任中审计与地方换届选举相结合;任中审计与专项资金审计相结合;任中审计与查处案件相结合。
四、确立审计评价标准,明确经济责任。采取以责任界限为关口,分清主管责任与直接责任、现任责任与前任责任、个人决策责任与集体决策责任,确保内容翔实,证据到位,责任明晰,评价准确。在进行审计评价时,由于任中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形式之一,应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独特性,通过审计评价体现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审计评价时要考虑服务对象需求,必须跳出单纯的财政收支角度,延伸扩展。要能抓住组织部门关注的重点,增强审计报告可用性,提高审计结果的利用程度。要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纳入任中审计评价体系中去,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关注经济指标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的应用,要突出内部管理的有效性、经济决策事项的可行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要将审计评价“人格化”,关注领导干部执政能力,通过重大经济事项评价决策能力,通过管理状况评价管理能力,通过财务管理中的问题评价执行国家政策的能力,最终的审计评价应反映出该名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个性特征。审计评价做到既有理有据,又严谨慎重,要从全局出发,一方面对苗头性的违纪违规行为予以警示;另一方面对于审计没有研究透的问题要慎下结论,避免“越位”和“错位”。在责任确定上,要结合领导干部的具体岗位职责,将经济责任落实到职责中的具体环节,如管理、监督、检查、决策等,突出责任的岗位特点,提高整改意见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