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代理制度设计原则与理论再研究_企业信用论文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制度的设计原理及理论再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信用论文,担保机构论文,原理论文,理论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于我国信用担保的现状以及信用担保机构的运行模式和风险控制,许多学者已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在信用担保的本质和功能方面,高万东(2004)提出信用担保机构在对中小企业贷款扶持方面存在功能缺陷[1];从信用担保的属性及本质提出信用担保是一个人格化的管理机构;陈柳钦、孙建平(2003)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信用担保的原理进行了阐述。纵观各类文献,涉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本质、功能和原理的文章非常鲜见,而对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经济学原理方面进行研究的学者更是屈指可数。因此,研究和利用经济学原理进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制度设计,既有现实意义又有理论意义。

一、信用担保的本质及功能

信用担保的实质是有偿使用第三方的信用来提高被担保人的信用等级,克服信贷交易中的信息障碍,以达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2]。信用担保利用第三方的信用可达到以下两重杠杆作用:一是放大担保基金倍率。担保基金的放大倍率在国外一般是10倍,信用担保发展较好的日本可高达60倍,而在我国基本上控制在10倍以内。二是被担保企业借助担保基金激活已有资产存量。构成信用担保机构的资本金主要是民间资本和政府资本,现阶段我国信用担保机构的资本金基本上是靠财政注入,财政资金在信用担保体系中对中小企业开展担保业务的功能侧重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启动功能。在信用担保业务发展初期未形成气候、条件不成熟时承担启动市场功能,通过示范作用带动民间资本的介入。另一方面是支撑功能。在担保业发展较快阶段,即以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为主后,财政资金可适度退出原担保业务,重点放在对原担保机构的再担保业务上,保证整个担保业的市场稳定运行,并做到等量财政资金实现更大支持能力。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内外部因素分析

1.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外部因素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外部因素是指市场因素以及作为中小企业信贷交易的另一方的银行等金融机构[3]。在市场经济中,信用不仅仅是我们口头所说的一种道德观念,同时也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是经济运行的前提,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信用经济。在信用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是信用资源[4],信用资源主要是由企业的预期偿债能力体现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信用价值。预期偿债能力是一个客观的外在因素,通常取决于企业的经营规模、盈利能力、发展前景等。一般来说,规模大的企业因资产量和经营规模大、现金流量大、偿债能力强,因而其信用价值量大,信用资源就较丰裕。而规模小的企业则相反。目前中小企业信用资源缺乏已成为一项制约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各大银行的存款额都有显著的增长,但中小企业融资额偏低与银行庞大的存款资金沉淀却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可见,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偏见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外部因素。

2.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内部因素

融资困难难瓶颈问题应归结于中小企业自身内部存在的劣根性。

(1)中小企业所处的投资周期。信用资源是一项投资期长、收益长远的资源,二者呈现正向关系[5]。投资期长意味着中小企业的信用资源必须经过在市场交易过程中的逐渐积累,而受益时间长则表现为一旦企业的信用资源丰裕且稳定以后,其在市场经济运作中便能得到长期回报。一般来说进入了成熟期的中小企业经过一个周期的发展,企业在经营管理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且外界对企业的了解已经较为深入,此时企业的信用资源达到一个丰裕且稳定的状态。从整体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的中小企业刚刚跨过创业期进入成长期,其资金来源结构表明严重依赖自我融资,说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并不具备充分的信用资源[6],并不符合信用经济要求。表现出因处于投资周期前期而客观存在的无法避免的信用资源缺乏。

(2)缺少抵押。信用资源作为一项投资项目,想要达到充分稳定的状态,必须在期初有一定量的实物资源进行支持,比如抵押,质押等。企业本身就是小额经营,注册资本较少且缺乏规范的经营策略,同时国家缺少专门的中小企业的成文法律规范,现阶段的中小企业根本无法提供抵押品,导致其在市场交易中无法筹集资金而中断交易,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形成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问题。

(3)缺乏动力。中小企业的融资往往是短期行为,即其在市场经济中进行的大多数为短期交易。因此从经济学人的理性角度出发,任何一家企业都不会因为一次短期需要而进行长期投资。信用资源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项缺乏动力和激励的投资项目。

(4)中小企业定位和产业结构发展不对称。对中小企业来讲,资本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变量。程惠芳(2004)对其进行了计量经济的分析,具体思路如下:把资金(K)作为生产函数的投入变量纳入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并建立相关的计量经济学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实际地考察资金投入与中小企业产生水平的相关性,模型如下:

Y=AK[α]L[β]

取对数得:logY=logA+αlogK+βlogL

然后再转换为线性模型:Y′=A′+αK′+βL′

根据我国1985—2000年这十六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虑到数据的可能性,我们近似地选用城镇非国有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指标代表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K,选用非国有经济单位工业总产值作为中小企业的产出水平指标Y,用Eview3.0统计软件进行参数回归分析,结果为:

Y′=-11.676+1.634L′+0.692K′

Adjusted R2=0.99,F=713,D.W=1.97

以上结果通过各项检验,从中可以看出中小企业产出增长与资本和劳动的投入都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但其中劳动的贡献率要远大于资本的贡献率(通过各自的相关系数的大小比较)。可见,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但现代经济的特征表明,产业结构正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方向转变,这意味着中小企业对资本的需求将会快于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速度,故而资金缺口会大于上面的推算结果。

综观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结合当代经济学理论,可以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成因作如下逻辑推理:市场经济对信用资源的要求以及中小企业本身的资金缺口和信用缺口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瓶颈问题,银行因中小企业信用缺失面对贷款风险,其最简单和直接的反应是“惜贷”。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利用专业人才和专门的技术,不但可以通过规模效应节约信息搜集成本,而且可有效地分散银行的信贷风险;同时信用担保作为担保的一种特殊形式,可解决中小企业缺少抵押品的问题。

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制度的设计原理及理论

1.信用担保的经济学原理

信用担保属于社会产品的范畴,但信用担保不能完全简单归类于经济学中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两大归类中的一类,而应属于混合产品。作为混合产品的信用担保,其供求规律自然也不同于纯粹的公共产品或私人产品,具有不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信用担保既具有内部效益又具有外部效益[4],这种混合提供方式既避免了公共提供因过度消费而造成的市场损失,同时也避免了市场提供产品不足引起的效率损失(见图1)。

曲线D为申请担保方的需求曲线,S为市场供给曲线,当消费者只考虑自身利益时,平衡点为E,消费量为Q[,1],曲线D′为市场对信用担保的需求曲线,因此在市场经济中平衡点为E′。三角形即FEF′为由于市场供给不足引起的效率损失,因此政府介入,提供信用担保,使供给曲线移至S′,扩大了消费量降低了产品的价格。

2.信用担保机构的功能原理

中小企业融资难与银行庞大的资金储蓄沉淀不能转化为投资形成鲜明的对比,其原因是中小企业信用价值低,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是一个高风险项目,因此银行就会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附有苛刻条件,比如高利率,提供抵押品等。而中小企业又因为本身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存在资金缺口问题,不能满足银行提出的融资条件,这就产生了矛盾的局面。而信用担保使用自身信用资源,通过对中小企业收取担保费,承担了部分风险义务,加速了银企合作。信用担保机构在银企合作中的功能效用可用图2进行分析。

曲线A代表信用担保机构出现之前银行的信贷风险,曲线C代表企业承受的利率风险,R[,A],R[,C]分别为在贷款额为时π银行和企业所承受的风险程度。曲线B代表信用担保机构出现后银行和企业面临的风险。△r[,1],△r[,2]分别代表信用担保机构出现后双方降低的风险程度。

从图2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信用担保机构参与中小企业融资可以实现“三赢”:一是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因为大多数中小企业因担保机构愿意为之提供贷款担保不仅解决了其内部存在的信用资源缺乏问题,而且也解决了质押问题。二是有助于银行机构更好地控制和转移信贷风险;三是有助于进一步拓宽民间资金投资渠道。

3.信用担保机构实施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理论

最早提出逆向选择理论的是斯蒂格利茨和韦斯,他们直接从信贷配给的分析中提出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理论。在信用担保市场逆向选择是指在信用担保市场上,具有最大风险的企业往往积极地寻求信用担保并最有可能区别担保的情况。逆向选择的形成可进行如下逻辑推理:

在为中小企业融资作担保时,信用担保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由于无法真实辨别一家企业的信用等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只能根据市场平均风险制定担保费,这对于申请担保的不同中小企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为企业之间的风险程度是不同的,低风险的企业由于自己的效用函数高于信用担保后所能提供的效用,因此低风险企业退出信用担保市场。高风险企业则恰恰相反,信用担保后提供的效用高于其自身的效用函数,所以积极寻求信用担保机构要求担保。最终信用担保机构只能选择高风险企业,这无疑增大了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

这样,一方面因被担保企业弱化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将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全盘转移到信用担保机构;另一方面银行降低了其对贷款企业的审查和监督。面对这种风险信用担保机构在实施操作中应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尽量减少风险。

标签:;  ;  ;  ;  ;  ;  ;  ;  ;  ;  ;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代理制度设计原则与理论再研究_企业信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