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的新进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共产党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新进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观中最核心的问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但这个问题也是自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就充满争议的问题,直到今天也很难得出一致的结论。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本质规定性的认识不同。对马克思主义本质规定性的认识不同,就决定了多种马克思主义观的存在。因此要科学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就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的理解,直接决定着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问题的解答,也直接决定着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笔者认为,胡锦涛的《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深刻而全面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同时,他在不同的场合也深入地阐述了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因而科学地阐述了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的新进展。
深刻学习和理解胡锦涛所阐述的我们党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对于我们科学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首要的基本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科学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
胡锦涛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这里所讲的一脉相承的“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这个“脉”,如果背离了这个“脉”,就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胡锦涛在这里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四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性。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和哲学基础;第二,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具体的奋斗目标有所不同,但是它始终不渝地强调和坚持共产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所以,是否坚持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是衡量真假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标准或标志。因此科学社会主义或者科学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第三,贯彻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始终的原则政治立场,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第四,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四个本质规定性不仅十分准确和科学地概括出了马克思主义的“脉”,更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其他一切理论体系的本质区别,是区分真假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标准。
一般说来,要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就必然要涉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及其相互关系问题。以往我们主要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并将其作为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依据,这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面,还应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而且后者对于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显示着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学说或者思想体系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有,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这是其最根本的特征。有人还提出马克思主义还有其他一些特征,如开放性、创新性、动态性等等,但我们认为,提出这些特征十分有意义,而且的确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但是相对于前面三个基本特征它们是第二层次的特征。第二层次的特征虽然重要,但是是从属于第一层次的特征的,是第一层次的具体体现和要求;而第一层次的特征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属性的体现,否定了这些基本特征,就必然会导致否定马克思主义。如果马克思主义失去了其无产阶级性质,也就失去了人民性和群众性,因而也就无法与其他思潮和学派划清界限了;如果马克思主义失去了实践性,那么马克思主义也就丧失了其与其他思潮和学派的本质区别——改造世界的功能,当然也就失去了它是以实践为基础和为人民群众实践服务的理论特性;如果马克思主义失去了科学性,也就意味着它丧失了开放性、动态性和创新性,当然也就失去了其生命力和创造力。但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的外在表现,是在与所有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的比较过程中才体现出来的独有特征。而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质,是其自身固有的规定性,它比本质特征更为根本,它直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或根本性质,也对基本特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只有科学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的本质规定性,才能真正科学地解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为说明这一点,我们有必要再对胡锦涛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做一较为具体的分析。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特征和世界观方法论基础的科学理论体系。胡锦涛指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对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分析,创立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和观点都渗透和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科学方法论,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使社会主义得以才空想变成了科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胡锦涛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看做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因此,马克思主义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特征和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的科学理论体系。
其次,马克思主义是以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为根本目标的科学社会主义或科学共产主义学说。胡锦涛指出,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因此,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或科学共产主义的科学学说。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的是要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核心,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为这个核心提供理论基础并为其服务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邓小平多次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主义。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① 在当前社会主义在国际范围遭受严重挫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理想普遍遭到怀疑的情况下,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或科学共产主义的性质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如现在有人提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在他们看来,民主社会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唯一的正统,坚持民主社会主义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其实如果分析一下所谓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我们就不难发现,正是由于民主社会主义彻底否定和放弃了共产主义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标,从而使其割裂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进而将社会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等同起来,将社会主义最终变成了只是主张对资本主义进行改良的改良主义理论。由此可见,是否坚持共产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否承认马克思主义就是科学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最本质的区别之所在。胡锦涛在这里突出强调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科学共产主义这一本质规定性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再次,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以致力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根本政治立场的无产阶级学说。胡锦涛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和阶级性质,鲜明地表现出马克思主义就是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谋利益,求解放的科学学说。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政治立场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和集中体现。唯物史观科学地论证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利益、意志、愿望和要求,从根本上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方向。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旗帜鲜明地向世界宣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② 马克思主义反映着、体现着、维护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以为实现无产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解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目标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的这种鲜明的政治立场以及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是绝不能否定的。现在不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存在着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质,把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中立化的倾向,力图把马克思主义完全人道主义化,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立场和革命性质抽象化,变成与西方资产阶级利益和政治立场不相冲突的中性学说。因此重申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和阶级性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第四,我们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以与时俱进为根本理论品质的马克思主义。胡锦涛深刻地指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始终保持实践性和科学性为其基本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必然具有与时俱进的根本理论品质,因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就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做到与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相一致,即做到与时俱进。而要做到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精髓,就是因为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集中体现。
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本质规定性的科学揭示,实际上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将上述四个方面概括起来,我们就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特征和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求解放的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概括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反映了我们党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同时也充分说明了揭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对于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二、揭示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胡锦涛不仅深刻而科学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而且还深刻而科学地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首先,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的态度。胡锦涛反复强调,必须毫不含糊,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③ 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了老祖宗,如果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就必然会亡党亡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然会失败。他引用江泽民的论述指出:“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这两个‘坚定不移’、两个‘不能含糊’,始终是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④ 由此他得出结论说:“在未来的征途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风险,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⑤ 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绝不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神圣化,他非常赞成江泽民关于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的论述:“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⑥“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这就是按规律办事,也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的态度。”⑦ 这也正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科学态度。胡锦涛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鲜明地体现了我们党这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它“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不从书本、概念和抽象的原则出发,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刻总结实践创造的新鲜经验并上升到理论,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卓有成效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⑧
其次,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这是在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途径。胡锦涛不仅指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极端重要性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而且指出了在我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途径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将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第一个基本经验加以强调,他指出:“第一个结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强调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在于我们既没丢老祖宗、又发展老祖宗,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更好发挥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作用,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⑨ 历史的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验充分说明,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才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统一起来,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的过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具体的、实际的运用中的发展创新。
第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胡锦涛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一百五十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⑩ 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其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根本保证,是其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而这又正是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决定的。因此,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键就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史,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深刻说明,能否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能否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即能否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关键之所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突出和强调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在的必然的要求。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深刻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及其伟大意义,指出:“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11) 正是由于我们党坚持了实事求是,突出了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品质,大胆地进行理论创新,不但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使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更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
胡锦涛在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许多重大方面得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时指出:“理论创新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否则就会迷失方向,就会走上歧途,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以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条件,否则马克思主义就会丧失活力,就不能很好地坚持下去;最广大人民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实践,理论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就不能对人民群众产生感召力、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12) 这里,胡锦涛其实提出了坚持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的根本原则。第一,理论创新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根本前提,而不能以所谓的理论创新为由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是最能反映马克思主义本质规定性的那些原理。第二,理论创新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实践,根据实践的需要,通过科学总结最广大人民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的经验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胡锦涛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当代中国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首先就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否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胡锦涛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具体论述。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胡锦涛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体现了胡锦涛所揭示的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胡锦涛指出,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正如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14)
注释:
①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37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3页。
③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796页。
④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595页。
⑤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376页。
⑥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376页。
⑦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598页。
⑧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365页。
⑨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02页。
⑩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364页。
(11)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7-8页。
(12)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365页。
(13)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9页。
(14)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9-10页。
标签:历史唯物主义论文; 科学论文;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本质主义论文; 共产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理论创新论文; 辩证唯物主义论文; 胡锦论文; 时政论文; 人民出版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