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的游戏——从后现代艺术中的容貌重建到“看脸时代”论文_张海鹏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 要:当今社会在生活中、工作中、社交中,容貌处处影响着一个人成长及发展。“看脸”正在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在“看脸时代”以貌取人的风气下,甚至用 “颜值”作为指标进行等级划分。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漂亮,大部分人以化妆的手段美化自己;各种美容院整容医院雨后春笋般出现,证明整容已经跨洋过海而来并且被大众所接受。爱美之心人人皆有,普通人群越来越注重自身容貌,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代表了大众对自由、平等的追求。有趣的是,这种改变自己容貌的风气,在艺术的范畴可以找到关联,窥视后现代艺术的发展,我们可以找到许多以容貌重建为手段的作品。在“易容”这点上,艺术充当了先锋,甚至可以说,当代艺术的审美判断也间接影响了大众的审美取向。从后现代到“看脸时代”,两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试图通过表征的改变获取话语权,这是一场关于“身份”的游戏。

关键词:身份;后现代;容貌;重建;看脸时代

一、后现代艺术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至今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从广义上来说,后现代主义是相对现代主义的艺术观点而言的文化现象。“后现代主义一词通常是指一种当代文化形式。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风格,它以一种无中心的、无根据的、自我反思的、游戏的、模拟的、折衷主义的、多元主义的艺术反映这个时代性变化的某些方面,这种艺术模糊了‘高雅’和‘大众’文化之间,以及艺术和日常经验之间的界限。”[1]在后现代艺术中,艺术家们热衷于使用置换、嫁接、错位、并置、挪用……等手法通过将原本无相关的两样或多样事物联系、结合起来,去改变或改造某具体事物原本的视觉形象,状态,使之产生同中带异的新形象、新状态。

二、后现代艺术作品人物容貌的重建

1919年,杜尚儿戏式的给《蒙娜丽莎》的复制品上加了两撇小胡子和一撮山羊胡子,成就了享誉世界的名作<<L.H.O.O.Q>>(如图1)这幅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名作,奠定了后现代主义在当代艺术中不可动摇的地位。杜尚在这种简单加工和对现成品的挪用过程中,对所用作品的选取经过审慎的思考[2]。这种反叛的形式相对于今天的网络恶搞来说,不过是很常见的行为。但放在20世纪初来看,却是那么令人不解甚至愤慨。他只是给名画《蒙娜丽莎》加上了几撇胡子,从而使之显得荒诞和滑稽。但令他预想不到的是,他这一打破了传统法则的举动,在后来的后现代艺术中,组构起新的游戏规则,形成了新的视觉经验和意向陈述,使后现代艺术发展成为时代的趋势。

图1 <<L.H.O.O.Q>> 杜尚

摄影、计算机、数码技术的进步,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能量。日本图像艺术家——森村泰昌便是运用新技术将错位形式用于摄影而取得成功的艺术家之一。森村泰昌在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便以一系列借用美术经典作品为题材的摄影艺术为世人所知。他模仿达芬奇名作《蒙娜丽莎》拍摄而成的图像作品(如图2)是继杜尚之后对经典的新的阐释。此作品与杜尚的<<L.H.O.O.Q>>有所不同,通过将自己化妆成蒙娜丽莎的形象,模拟了一张几乎以假乱真的《蒙娜丽莎》摄影图像,集摄影、行为、身体、表演、装置于一体。表现手法是杜尚所没有的,显示出滑稽的个人表现与不可调和的潜在倾向。这种倾向引导人们去反思西方的古典艺术和人本主题[3]。

图2《蒙娜丽莎》 森村泰昌

在1985年的一个小型展览上,森村泰昌展示了他的新作《自画像(凡?高)》。(如图3)这是一幅摹仿梵高《自画像》的作品[4]。他以非常接近原作的色彩及笔触直接将颜料图绘于自己身上,戴上仿制的帽子,在照相机前完成拍摄。如此被复制出来的作品,乍一看似乎只是原作的复制品,但仔细观察后发现其中的奥妙——作品中那双具有东方人特征的眼睛是真实的眼睛而非绘制所得。经过这种细微的处理,虚拟与真实并存,使画面产生了罕有的多义性。与杜尚不同的是,森村泰昌囊括多种前卫艺术于一身,已经在杜尚的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日本评论家给他戴上“样式主义”的幌子,也许从作品手法上看,他不乏借用了美术经典作品作为其艺术的特殊载体,但其作品的意指显然不可与意大利16世纪末的美术家同日而语。

图3 《自画像(凡?高)》 森村泰昌

三、看脸时代下的容貌重建与身份思考

从时间的维度来看,早期艺术作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尊崇固定的模式与思维,技法也是继承前人的经验按部就班,作品从风格语言上没有明显辨析度。后现代主义则更注重破坏重建、重新解读,使艺术的发展得以自由的发展。同样,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西方哲学就在追问:“我是谁?”认识自己,由里主要看性格和思想,及外主要看容貌。可以看出,人类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是多么重要。假设如果我不是我了,以前的人能接受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放在今天这个“看脸时代”,整容已不算是新鲜事。你是不是你;他是不是他;我是不是我已不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可以更美;他可以是他想要的容貌;我只需要知道内心还是我即可。人类内心认知实现如此大的跨越,除了科学技术、思想观念等社会因素的影响,视觉文化艺术的发展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视觉系统。就如后现代艺术从不被认可到接受再到流行,人们也开始慢慢的接受一些新事物新形象。

身份是一个人的特征,但同时也是牢笼,一旦打破对身份的固有认知,便可以获得身心的绝对自由。遗传的容貌与生俱来,但追求“美”是每个人的权利,可以通过后天的改造塑造出心中的完美。后现代艺术提倡打破传统,通过自我反思、游戏、多元主义重建新的系统,模糊了‘高雅’和‘大众’文化的界限。“后现代”与“看脸时代”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是社会发展下出现的文化现象,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值得思考的视觉系统。

参考文献:

[1]特里?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的幻象》,华明译,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5年,第1 页。

[2]王洪伟,如何理解艺术作品的经典性——以《蒙娜丽莎》为例[J]艺术教育,2009(05): 13

[3]秦兆凯,《蒙娜丽莎》的启示 [J] 美术观察, 2014(06): 144-148

[4]吴桢,凡?高《自画像》欣赏[J] 收藏, 2012(05)

论文作者:张海鹏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7/6

标签:;  ;  ;  ;  ;  ;  ;  ;  

身份的游戏——从后现代艺术中的容貌重建到“看脸时代”论文_张海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