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文学科建设迎接21世纪_哲学论文

加强人文学科建设迎接21世纪_哲学论文

加强人文科学研究 迎接二十一世纪,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文科学论文,二十一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任继愈,1916年4月15日生,山东省平原县人。193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硕士)。1942-1964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64-1985年,任中国科学院(现属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教授。筹建中国第一所宗教研究机构,并与北大合作培养宗教学本科生,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宗教学研究人才。1987年至今,任北京图书馆馆长,兼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社科基金宗教组召集人,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等。作为学术界的代表,当选为第四、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著作有《汉唐佛教思想论文集》、《中国哲学史论》、《任继愈学术论著自选集》、《任继愈学术文化随笔》、《老子全译》等。主编有《中国哲学史》(四卷本教科书)、《中国哲学发展史》(七卷本,已出四卷)、《中国佛教史》(八卷本,已出三卷)、《中国道教史》、《宗教大词典》、《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一○六卷)等及学术论文多篇。

人类脱离自然界,取得改造环境的能力,成为万物之灵,不断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断深化认识,有效对待人与外界的关系,也就是中国古人常说的“究无人之际”。天与人这两者都在变化着,又相互影响着,都在动态中运行。生活中随时出现新事物,随时发现新问题,没有等到看清楚出现的新事物,更新的事物又冒出来了。刚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案,引发出更新的问题需要解决。这许多新事物、新问题,有些属于真正新生的,如“艾滋药”、“克隆羊”;也有些本来就有,后来才被认识的,如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疾病。这种实际例子俯拾皆是,不胜枚举。哲学流派中有一派认为,天人之际用不着探究,永远探究不完,讲不明白;也有一派认为可以弄个水落石出。两派都有自己观点的论证和方法。主张不探究的一派,并不是不探究,而是用另一种方法去表达他们的探究观。社会、历史是向既定的方向前进,还是无目的地变化,世界上也有不同主张。正因为世界复杂、社会多变,我们只有自然科学远远不够,更不能用解决自然现象的观点和方法来对待社会、历史方面的问题。

一般说来,自然现象比社会现象容易探究,因为处在人的对面,在人之外,可以通过实验,反复观察,进行研究。自然现象如果加入人类活动的因素就立即复杂化,象自然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问题,迄今尚未找到有效办法。

真正的困难,是人类自己制造出来的问题。

研究历史、研究社会现象,难度要大得多。因为人只能在社会运动中去观察、认识,只能在极小范围内搞实验(所谓试点),一旦推而广之,其结果往往大不相同,甚至出现与预期完全相反的效果。

建国近50年来,我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亲手建设社会主义,其中有成功的,也有事与愿违的,足以说明“究天人之际”的复杂性、艰巨性。

面临21世纪,如何建设12亿人口的多民族的统一大国,这一总任务要分解成若干分支课题分头研究,分头解决,然后再归到总装车间,合成一体。因为近代学科特点是学科分类细密,有些问题从局部看来可行,放在全局,未必有利。比如几十年盛行的围湖造田,当年增产粮食若干万斤,可是要算总账,造成的损失远远不是若干万斤粮食所能抵补的。又如,一个乡镇开挖土煤窑,短时期可以增加本地区农民的现金收入,但却对整个矿区资源造成更大的破坏,得不偿失,贻害后代。处在河流的上流地区,修建水库等水利设施,得到利益,但对下流可能造成长期断流,等等。

近年来提出科教兴国,比前几年只讲科技兴国是极大的进步,抓教育,百年树人,抓得好。为了不落后于时代,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创造物质财富,离不开科教,这无需争辩。我在教育界工作多年,深感我国思想界对人文科学的重视不够。学哲学、历史、文学的学科门类相对冷落。从国家长远利益看来,这个薄弱环节长期任其薄弱下去,对国家长期发展不利,这种危害不是马上反映出来的。

有5000年历史、12亿人口的多民族的统一大国,要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形成凝聚力,没有历史知识是不行的。我们有5000年伟大的光荣历史。历史记载着56个民族团结进步的业绩,它为今天团结奋进的新中国提供了深厚的基础。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有大的,有小的),他们都不同程度地为民族纠纷困扰着,我们的日子比他们要好过得多。多民族统一大国是我们丰厚的遗产。我们应当让全国各族人民、广大青少年都熟悉中国的光荣历史。爱国主义是最有效的民族凝聚的粘合剂。特别是近现代史的教育更应当普及和加强。向全国人民进行“科普”早已开始,并行之有效。向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普及历史教育应大力开展。

12亿人口的多民族的统一大国,文学、语言的教育还要加强。中国地区辽阔,方言复杂,幸有汉字作为通用文字,才使得方言不致成为统一政令的障碍,这是秦汉以来2000年的丰富遗产之一。中国面积约等于欧洲。欧洲方言阻碍着他们今天的联合,可惜他们比我们缺了文字的统一,他们要解决这个困难,决不是短期所能奏效的。

我们的大学生、研究生,有的外语还可以应用,但汉语不通的占很大比重。这种落后现象应当及早消灭,才不致于拖国家现代化的后腿。

12亿人口的多民族的统一大国,应当有足够的哲学训练,才能放眼世界,胸怀全局,养成善于分析的良好习惯,克服只看重近期效益的局限性。回顾建国50年来的历史,凡是走了弯路的年代,决策失误往往是违背哲学原理,不实事求是而酿成的苦果。哲学看起来不能直接创造财富,也不会产生经济效益。一旦违背了它的规律,给违背者的惩罚,造成的经济损失往往难以估量。哲学看似无甚用处而实有大用,可以叫做“无用之用”吧。因为哲学所关注的是“天人之际”的全局问题、根本问题,它超出目前,影响深远。凡是社会、自然、深层次的疑难问题,追到最后,都与哲学的理论有关。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哲学体现人类文化的精华部分。我们大学里已有哲学课,但需要充实内容,务求解答现实生活中的疑难问题。

学习哲学史是重要的训练思维的方法,很有加强课内外教育的必要。政治课与哲学有内在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完全代替哲学训练,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总之,我们不久即将跨入21世纪。21世纪有21世纪的新课题。从哲学研究者看来,我们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总任务,分解到有关学科。推而广之,要有中国特色的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宗教学等。有了众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学科的支持,我们将有一个丰富完整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解决面临的新挑战。中国之大,人口之多,问题的复杂多变,世界上任何成功的经验只能供借鉴,不能照搬照抄。古今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善于借鉴的,收到很好的效果;照搬照抄的,没有成功的。如能善于实事求是地总结历史经验,吸收人类有价值的文化遗产,21世纪将会出现中华民族发展、繁荣的新高潮。

标签:;  ;  ;  

加强人文学科建设迎接21世纪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